APP下载

关于武汉市“智慧湖泊”的若干思考

2019-01-21刘红姣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1期
关键词:湖泊武汉市水体

刘红姣 郑 琦

(江汉大学武汉研究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武汉市素有“水上滨城,百湖之市”的美称,水面覆盖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人均拥有水量是全国人均拥有水量的40倍之多。湖泊是武汉引以为傲的地理、人文特征,是武汉人民的财富。全市166个湖泊星罗棋布,坐落其间,湖泊总面积为867km2,约占武汉市国土面积的10.12%,居全国大城市之首[1]。2013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水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学术会议上,世界环保权威、日本专家松本聪称武汉可以以全球独一无二的城市水环境为主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

水是武汉的名片,武汉作为全国唯一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节水型社会“双试点”城市,拥有全国最齐全的湖泊管理保护法律法规,各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对湖泊的管理。但武汉市湖泊分布面广,且现有湖泊保护、巡查及执法人员分散,力量不足。各部门和行政区域在利益的驱使下非法填湖和排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湖泊的治理大多寄希望于大工程、大项目一揽子解决污染,治理方案治标不治本,很多湖泊水体水质持续恶化。为了改善武汉市湖泊生存环境,提高水务部门湖泊监督和执法力度,制止随意排放污水和侵占湖泊等现象的发生,提高武汉市湖泊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更好地发展武汉近千万人口与水和谐共生的水经济、水文化,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武汉市水务局防汛信息中心在2015年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在国内率先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建立了“智慧湖泊”综合管理系统。

1 “智慧湖泊”概述

“智慧湖泊”综合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无人机、云计算和卫星遥感、自动远程监测、3D实景、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针对武汉市湖泊存在的水质恶化、面积萎缩、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构建以天、地、空一体化立体的监测网络。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湖泊综合数据库建设、监测监控及预警体系试点建设、湖泊公共管理平台、湖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该系统对接公安系统安装的城市“天眼”:选取湖泊周边的视频监控点,实时监控湖泊侵占现象,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监控湖泊的水质、水位等。该系统与规划、公安、水文气象多部门合作分享信息,以实现湖泊保护的智能化管理[3]。

2015年12月24日,“武汉市智慧湖泊综合管理平台”试点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结合“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特点,通过视频监控平台系统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及时发现和制止涉湖违和污染物的排放的能力,以实施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报,提升湖泊管理能力,提高了公众服务水平。

2 关于“智慧湖泊”的几点建议

“智慧湖泊”项目实施以来,笔者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人们对“智慧湖泊”的认识还有待不断深入。首先,“智慧湖泊”的建设不是随着项目的验收而结束,而是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湖泊治理过程的进行,“智慧湖泊”所依托的技术和湖泊地理信息、形态、人文环境等都会发生变化,智慧湖泊的数据库也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完善;其次,“智慧湖泊”的建设不能代替湖泊的治理,“智慧湖泊”搭建的是湖泊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为湖泊治理提供及时的数据信息;最后,“智慧湖泊”的智能客户端湖泊流域数据共享平台不仅仅是了解湖泊现状和历史的窗口,更是建立科学系统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面向湖泊对象因地制宜施策,进行精准化治污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推进“智慧湖泊”的建设,发挥“智慧湖泊”这一综合管理系统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智慧湖泊”内在系统和资源的认识,同时也要加强对“湖泊”这一自然体的认知,了解湖泊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2.1 加强湖泊治理基础研究

“智慧湖泊”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湖泊进行实时监测,对湖泊物理、化学、水文、地质、生物、湖泊流域历史变迁,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规律等进行采集,建立了湖泊宝贵的数据资源库。但“智慧湖泊”不能代替湖泊科技工作者对湖泊的认知和研究,更不能代替湖泊治理。“智慧湖泊”是湖泊治理的数据管理平台,要让这一平台真正发挥作用,湖泊科学工作者必须学会更好地利用数据库加强湖泊治理技术的基础研[4]究,对湖泊不断进步的科学认识是湖泊治理的基础。现在我国还没有湖泊真正治理成功的模板,没有真正厘清造成湖泊污染的问题成因,缺少对湖泊的真正了解,更别说在水生态的高度来认识和了解湖泊。

“智慧湖泊”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关于湖泊的数据资源,我们应该借助这一平台对湖泊的形成和演变、治理历程、效果、现状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真正了解湖泊、认识湖泊,真正做到“一湖一档”、“一湖一策”,摒弃在湖泊治理方面大工程的传统思路,摒弃大工程、大项目一揽子解决污染的理念。利用“智慧湖泊”数据平台对湖泊环境问题进行诊断和未来预测,对湖泊环境管理和未来环境决策形成有力的科技支撑,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形成精准化的治理方案。

2.2 协调好行政管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湖泊从属于流域,湖泊需要按流域统一管理的理念,把湖泊与其汇水区置于统一管理单元中,如湖泊水面与陆地、湖岸与水体周边的陆地、上下游和左右岸等。但是在现代国家与政府体制下,行政区域管理是管理体系的核心。由于湖泊水体集中了太多的利益,行政区域的条块分割与流域水体的综合管理之间会形成冲突,湖泊的权属关系一直制约着湖泊的综合治理工程。“智慧湖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跨越行政区域,表现在超越水量与水质的割裂,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各自为政,需要在流域单元统一理念下的跨部门之间的协调。

要真正建立好“智慧湖泊”数据共享平台,首先,明确治水体系中行政机构的职责权限,强化行政机构之间必要的沟通和协调;其次,水管理应当从平衡多种水体使用利益的理念出发,致力于保护和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要在各行政区域管理体系中贯彻流域统一管理的理念;最后,加强行政机构和水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协调,协调所有水体使用者利益以及适用符合污染者负责原则的价格机制,即包含资源价值与环境价值;协调好不同部门的规划,各地区的规划和措施必须符合综合规划的目标,即措施不允许违背区域规划所确定的目标,由此充分保障区域整体秩序的利益[5]。

2.3 建立健全水质标准体系

现代水管理已经超越了水质概念,发展到以水体质量,也即以综合系统的水生态为核心,强调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健康的湖泊必然是需要一个管理有序、生态健康的流域进行支撑[6]。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智慧湖泊”数据库,发挥“智慧湖泊”的作用,建立健全水质标准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要衔接好不同流域、不同湖泊水体水质评价的标准:如“入湖河流”与“湖泊”之间,由于现行的水环境功能区划不同,部分河流的水质标准与承接湖泊水质标准不一致。湖泊和入湖河流是汇和源的关系,湖泊也需要从湖泊的汇水区域作为治理对象进行治理,衔接好入湖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标准至关重要;其次,衔接好废水排放标准和湖泊治污标准。依现有技术标准制定的废水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规范,与湖泊的治污标准要衔接好,排放的废水以不对环境和现有水体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为准,要求任何废水排放行为都依技术标准保持清洁作为最低要求;最后,衔接好湖泊治污标准和后续水质、生态修复标准。现在以生态为导向性的综合水体管理代替了原来以使用为导向型的区域和部门利益分割的水体治理[5]。协调好湖泊污染源控制指标、水体理化指标与生态修复阈值等之间的关系。统一的湖泊治理标准和生态修复标准,湖泊治理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生态状况和良好的水量状况,真正改善水生态系统及与其直接相关的陆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状况,形成生态的健康湖泊。

建立健全流域水体水质、废水排放、治理和生态修复水体标准体系,做到质量导向型的流域管理标准与污染排放导向型的点源管制标准的统一,更有利于“智慧湖泊”的建立和完善,更有利于发挥“智慧湖泊”在湖泊治理中的平台作用。

2.4 建立健全符合水生态治理的法律体系

湖泊管理需要实践水体综合管理的理念,“智慧湖泊”数据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跨部门、跨区域之间的协调与相关的立法和制度作为保障。除了国家和湖北省关于水体和湖泊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外,武汉拥有全国最齐全的湖泊治理保护法律法规,为湖泊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纵观我们对于流域立法和湖泊立法的学术与实践,很大程度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湖泊治理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最基础的法律实施严重不足,后来通过不断的细化立法来补充的法律法规不符合水治理的需要。现有的法律缺少统一理念,带着时间(认知)和部门立法的印迹,缺少综合管理和生态系统的理念。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完善“智慧湖泊”,必须建立健全符合水生态治理的法律体系。首先,我们要对原来众多分散的与水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梳理:清理与编排已有的法律指令,调整和修改完善有些“部分是不一致的甚至在一定程序上相冲突的多个法规”;其次,补充与水体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水体保护相关的内容日益广泛:洗涤用品规定、地下水管理、化学品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后,通过梳理和补充完善,集中形成一个体系性的、理念统一的法律体系,包含水治理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制度,为“智慧湖泊”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为整个水体保护提供综合而体系性的法律基础。

2.5 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智慧湖泊”可以通过APP手机软件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可以快捷方便实现公众对湖泊信息和数据的实时共享。让公众实时了解湖泊基本信息和现状,就会使更多的人意识到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境与生态保护的意识,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生活中污染物等;让公众及时了解湖泊治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行政决定程序,比如流域规划及其采取相应措施方面等,有利于保障相应规划与措施顺利执行,有利于提高公众湖泊保护的法律意识,发挥群众的智慧与创造力。“智慧湖泊”进一步畅通了市民参与湖泊管理的渠道,营造湖泊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

结语

湖泊作为武汉引以为傲的地理特征,在武汉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湖泊结合绿地,已经逐渐形成城市的生态廊。武汉市湖泊治理发展到了一个提升的关键阶段,随着武汉市“智慧湖泊”项目的实施和湖泊治理的逐步深入,通过加强对湖泊基础研究,协调相关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修定和完善相关的水体质量标准和系统性的水治理法律体系,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坚持不懈,总结经验,科学治理,必能达到武汉千万人口与湖泊和谐共存,让湖泊成为武汉真正美好的名片。

猜你喜欢

湖泊武汉市水体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湖泊上的酒店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