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和CT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对比观察

2019-01-21林纯钧杜立新黄华宇李贤华张连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股骨头积液髋关节

林纯钧,杜立新,王 兵,黄华宇,李贤华,张连贵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深圳 518009)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比较多见的临床骨关节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几率较高,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骨头损伤或者是内部出现供血中断等,致使骨细胞死亡进而引起骨结构变化或者骨关节功能性障碍,如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很可能引发残疾。该病的主要临床病症表现为骨关节功能异常、髋关节疼痛等。以往在临床检查中常用CT作为诊断方法,但检出率不高,不能及早发现病情并给予治疗,无法对患者病情实现第一时间诊治[1]。基于此,本文笔者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方法的区别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析探讨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临床对比研究。按照诊断方法的区别用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名),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为(40±1.6)岁,其中有酗酒史8例、血液系统疾病10例、长期服用激素15例、髋关节外伤16例、其他1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为(42±2.5)岁,其中有酗酒史7例、血液系统疾病11例、长期服用激素14例、髋关节外伤1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或下肢疼痛、活动受限等[2]。两组患者均被确认为股骨头坏死且同意分组诊断。经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能够用作本次对比组。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CT诊断方法。采用螺旋CT检查,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高举双臂,在患者髋臼上部到股骨颈处进行连续的CT扫描,扫描层厚为2mm,层间距为2mm,重建间隔为1mm,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220~300mA/s,对患者髋关节进行扫描。

(2)实验组采用磁共振影像诊断方法。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对患者进行磁共振影像检查,仰卧位头先进,TSE序列,轴位T1W1,T2W1脂肪抑制,层厚3mm,层间距0.3mm;冠状位T2W1脂肪抑制扫描,层厚设置为4mm,层间距0.4mm。

1.3 评判标准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和髋关节积液检出率。

股骨头坏死分级情况主要为五级,其中0级表示为用CT检查和MRI影像检查均正常;1级表示为髋关节偶发性疼痛,步行严重,但CT检查无明显异常,MRI检查出异常;2级表示为患者患处出现针刺痛感,行走时更加明显,休息时缓解,CT检查出股骨头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变或硬化,MRI检查出异常,但髋臼没有发现明显异常[3];3级表示为患者患处的髋关节疼痛严重,并且是持续性疼痛,不仅在活动时,在站立时也疼痛明显,CT检查出股骨头变形,骨关节出现硬化或增生,MRI检查出异常,能检查出新月征;4级表示为患者疼痛非常严重,CT和MRI检查都确诊股骨头变形,并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大面积的塌陷和变平。

1.4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2003对于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检验,若P<0.05,则表明效果差异显著。

2 结果

通过本次临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对照组50例患者中共有35例被确诊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0%;实验组50例患者中共有46例被确诊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2%。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数据如表所示。

表 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髋关节积液检出率方面,对照组50例患者中,被诊断出患者髋关节积液的有6例,髋关节积液检出率为12%;实验组50例患者中,被诊断出患者髋关节积液的有16例,髋关节积液检出率为32%。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积液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方面,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没有检测出股骨头坏死1级,检测出股骨头坏死2级20例(40%),检测出股骨头坏死3级10例(20%),检测出股骨头坏死4级5例(1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检测出股骨头坏死1级30例(60%),检测出股骨头坏死2级15例(30%),检测出股骨头坏死3级1例(2%),没有检测出股骨头坏死4级。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股骨头分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股骨头坏死为临床骨关节多发病,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的潜伏期比较长,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细胞缺血出现骨细胞死亡,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病症表现,较难发现,一旦检出或察觉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因此十分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质量[4]。研究发现,越早确诊股骨头坏死,越早进行临床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日后恢复。目前针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CT检查,一种是MRI检查。

CT检查的主要优势在于骨骼分辨率高并可进行多层连续扫描,即可对患处进行多层次观察;同时可对股骨头内是否有死骨、是否有破裂等情况进行呈现;将股骨头内骨小梁如增粗、变形呈现星芒状,是其特征性的主要表现[5]。对患处位置、范围、坏死程度提供有利信息,但诊断的准确性稍差。

MRI检查的主要优势在于无电离辐射,可任意的断面成像,软组织分辨力高,多序列成像[6]。可给诊断医师提供比较全面的信息和综合的数据,更有利于诊断,准确性更高,更适应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

基于以上诊断方法的优劣性,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方法的区别用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采取CT检查方法,实验组采取MRI检查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

经过综合对比分析,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35例被确诊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7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有46例被确诊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2%。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50例患者中,被诊断出患者髋关节积液的有6例,髋关节积液检出率为12%;实验组50例患者中,被诊断出患者髋关节积液的有16例,髋关节积液检出率为32%。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积液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没有检测出股骨头坏死1级,检测出股骨头坏死2级20例(40%),检测出股骨头坏死3级10例(20%),检测出股骨头坏死4级5例(1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检测出股骨头坏死1级30例(60%),检测出股骨头坏死2级15例(30%),检测出股骨头坏死3级1例(2%),没有检测出股骨头坏死4级。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股骨头分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以上对比数据表明,MRI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病症的早期排查,其在阳性检出率和髋关节积液检出率更有优势,十分利于股骨头坏死病症的临床诊断。作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方法,在实际选取中要适时根据患者的综合因素考虑,切忌使用过分单一,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诊断成像进行细致分析,对诊治结果进行详细论证,将两种诊断方法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猜你喜欢

股骨头积液髋关节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