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语文味”融入语文课堂

2019-01-20汤荷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文味小女孩语文课堂

汤荷花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育者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成功地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语文“好课堂”,首先要保证语文课都要有语文味。要让学生在圈点批注中体现语文味;在品词析句中诠释语文味;在想象表演中感受语文昧;在诵读揣摩中体悟语文味,从而将浓浓的语文味融入課堂的每一个环节,让浓浓的语文味充溢课堂、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一、抓字词,感受语文味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出现了重分析轻感悟的误区。充满语文味的阅读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用心感悟文本,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积累语言与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所以,语文课上,我着力引导学生悉心品味每一个标点,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

如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中,通过小女孩给妈妈送花的温情故事,感受小女孩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孝心,聆听她散发着花香的心愿。在教学中,我悉心引导学生抓朱小女孩摘花的几个动词:俯,摘,捧,穿,跑,从而感受小女孩爱花,爱妈妈的美好心灵。接着让学生找出令他们感动的细节并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从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永流传,并且抓住人物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轻轻”“低着头”等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在文章最后环节,我要求学生写一写:我把花送给小女孩和母亲时,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这样写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储备,学生的心弦再次被拨动,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二、重诵读,品尝语文味

缺乏诵读的课堂,永远不能真正让孩子品味语言美,不能体会到张继“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独和寂寞,不能品位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潇洒,不能铭记“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的严于律己……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留给孩子充足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出文章的意,体会文章的情,品出文章的味,让心灵与文本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1.引读激发情感。

教师适机地激情引读,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能够渲染和烘托课堂氛围。为学生的读奠定情感基础,为文本的理解搭建桥梁。恰到好处的引读极其具有鼓动性和煽动性,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激情。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我是这样引读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国家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我们国家日趋呈现富强繁荣的景象,我们肯定相信邓小平爷爷——(生齐读:在大海中永生。)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都渴望团圆,就让我们一起期盼邓爷爷——(生齐读:在大海中永生。)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生齐读:在大海中永生。)再这样多达几次的朗读中,学生通过教师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深切感受到了邓爷爷“永生”于大海中,“永生”于我们心中!这样多次点题,使学生的情感稳步提升。

2.默读促进思考。

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默读同样不可或缺,在课文学习中,朗读与默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突出强调了默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静静地徜徉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草遨游在文本意境里,在独具个性的阅读思考中酝酿自己独特的思想。

三、悟情感,激活语文味

我们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认识,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这也是“语文味”的一种表现。一些名篇佳作,或描写典型场景,或营造优美意境,或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往往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保蘸着他们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中很容易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文章的点睛之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我引导学生跟随文字认识运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到了庐山云雾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从而感受到作者深深地抒发了热爱祖国大河河山的思想感情。

总之,语文教学姓“语”,语文教学应该散发出浓浓语文味的醇香。在花样百出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文本,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还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去点燃激情,构建充满情感的课堂氛围,更要善于通过种种手段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体验情感,激活思维,丰富见解,即积淀文化底蕴,营造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语文味小女孩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小女孩的三、六、九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