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生错误问题产生原因与资源利用方式

2019-01-20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吴伦燕

天津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错题错误解题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吴伦燕

错误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时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即粗心、审题不清造成的错误;概念、法则混淆造成的错误;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解题能力造成的错误。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生错误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探讨错误资源的利用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除了教材、教辅资料、PPT课件、微课资源外,错误资源也具有有效的辅助教育作用。挖掘各类错误资源的价值,引导学生主动钻研错题,对数学学习活动进行二次创造,纠正错误认知,能降低二次错误的发生率。将数学错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小学数学学生错误的产生原因

(一)粗心、审题不清造成的错误

这类错题本身不应该出现,学生明明会做,但是由于写错数字、没有认真审题、写漏、抄漏造成错误。该种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学习抽象、枯燥,部分学生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上如今的大班制教学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在做题时,也表现紧张、急躁、情绪化。还有部分学生做题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一直没有得到纠正,无疑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二)概念、法则混淆造成的错误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牢记概念与法则,概念与法则本身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多为具体思维,知识面狭窄、知识积累较少,这导致学生在解题时经常不知道活学活用,概念混淆造成的错误十分常见。

(三)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

解题态度端正与否,对于解题正确率有着直接影响,在试卷发下来后,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这道题这么简单,我居然粗心算错了。”“这道题目不应该错的,当时算的时候把小数点给看错了。”思维定势是先前思维造成的特殊心理状态,也是造成数学错题的重要原因。除了心理因素之外,思维定势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引起,部分学生对于数学作业抱有一种任务的心态,为了作业而作业,态度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在遇到难题后,会出现畏惧心理,不愿意深入探究、请教同学和家长,敷衍了事,在后续的做题中自然会出现错误。

(四)解题能力造成的错误

有的数学错题,是由于学生根本不会做题,或者题目本身抽象。从原因来看,他们对所学内容没有理解,在面对问题时,没有明确的思路,不知道怎样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学生错误资源的利用方式

(一)利用错误资源,激发学习动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误是学习道路上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不能用成人的角度严苛要求学生不能犯错,相反,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予以特别关注,利用错误资源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模仿能力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自身阅历、知识、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在学习中自然会出现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引导他们,如“你一定可以的”“老师相信你”,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同时,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将数学问题细化,帮助学生找出数学错误的成因和改正方式,从思想上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错误的主观能动性。

除此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有的孩子对于错误持回避状态,有的孩子需要在教师、家长的反复督促下才会改正,更有甚者直接无视错误。为此,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错误整理习惯,将自己平时积累下的错误整理为错题集,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学习。错题集的整理要做好分类整合工作,方便后续的查阅,可以以章节知识点进行分类,也可以通过错误原因分类,收录的问题需要具备代表性,不需要将所有的错题都记录下来,而是要选择其中的经典错题,并做好错误原因分析、经验教训总结工作,对于不同类型的错题,用相应颜色的笔标示出来,整理并不是记录错题资源的主要目的,而是利用这些错题更好地答疑解惑、查缺补漏,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二)整理错题资源,制作易错习题

在错题资源的归纳、整理上,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除了要求学生准备错题集,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之外,还要整理易错题,制定错题档案。每日的作业批改完毕后,将典型错题记在档案中,每周留出一节错题总结课,一一为学生讲解,用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错题,引导学生反思错题原因,错题出示完毕后,列出相似的题型,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确保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会再出错。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思考、回顾,也是解题完毕后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产生深刻认识,剖析错误的前因后果,避免一错再错,反思时,要求孩子们思考“这个问题的解题依据是什么?”“解题思路应该怎么进行?”“为什么出错?”“解题结果与逻辑相符吗?”“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并为孩子们留出专门的反思机会和反思时间。

以“进一法”“去尾法”内容为例,在长期受到四舍五入思维的影响后,孩子们面对这一问题常常会发生错误,在出现错误后,不需要及时指出错在哪里,而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验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错误的成因,不断改正。

在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错题整理习惯后,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错题的印象,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创造意识与数学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思路,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自然也能够发自内心地重视错误。

(三)通过错误资源,提高互动质量

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师生互动的有力资源,通过错误,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帮助他们夯实数学知识,并了解他们思维过程的变化,据此调整教学方案。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应该气愤、指责,而是将其作为了解学生的镜子,以此开展针对性教学,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避免类似错误的产生。比起成功经验,有时错误教训更具价值,在授课环节,可以将错就错,故意为学生设置陷阱,激发出他们的认知冲突,并为其提供分析、探索的空间,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出错:“能被2 和5 整除的数,要看个位数,那能被3 整除的数应有什么特点呢?”从而故意引出学生的错误回答,“个位上是3、6、9 的数”。这时教师可以将错就错,通过“能举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便可以发现错误所在。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错误改善教学方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活动是否合理、科学,教学环节清晰与否,学生能否了解。通过错误资源的应用,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强化师生互动,优化数学教学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此外,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让他们乐学、乐做。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要从根本上解决错误问题,必须调动起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带着兴趣来学,也只有这样,数学才不会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趣味化的学习材料,数学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为此,有必要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入数学课堂。如,在加法的学习上,即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小林陪着妈妈到超市买水果,水果的价格是这样:香蕉每斤3.5元,火龙果每斤6元,香瓜每斤2元,西瓜每斤3.5元……让学生根据自己和家人的喜好,选择几种水果,设计一个丰富的水果拼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请设计一下,应该买哪些水果,共花费多少钱?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中,错误是一个宝贵的资源。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尊重学生的错误,利用错误来强化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积极态度对待数学学习中的错误,主动总结、认真思考,面对困难不放弃,迎难而上,以此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错题错误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在错误中成长
用“同样多”解题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