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竹笛”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2019-01-20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莲花中学郭随明

天津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竹笛器乐校本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莲花中学 郭随明

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音乐器乐教学效果历来是中学音乐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而竹笛是我国器乐体系中最悠久的乐器形式,深受中学生的喜爱,竹笛艺术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传承和教育价值。因此在中学音乐器乐教学中,可以将“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开发的可行性,并针对具体的开发方向进行探究,力求能为竹笛器乐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器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为音乐教学提供重要的辅助,有助于推进审美教育和德育课程,能为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在学校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选取竹笛器乐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竹笛器乐形式,渗透我国传统器乐文化教育,在丰富音乐课程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使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所以应系统针对“竹笛”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实施有效探究,并提出合理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议,确保能将竹笛器乐教学融入中学音乐教育体系中,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提供重要的辅助。

一、“竹笛”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多种教育资源的支撑,对当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竹笛”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从多角度得到体现,合理开发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一,中学音乐教育师资力量较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地区中学开始加强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近几年积极引进高素质音乐教育师资力量,其中部分教师能熟练演奏竹笛,并且具备这方面的音乐理论知识,能深入浅出地开展基础理论教育和竹笛吹奏技巧的教学,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相应的支持,可以发挥师资保障的作用,提高“竹笛”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实际效果。

其二,课堂模式相对灵活。中学音乐学科教学中课堂模式的灵活程度会对“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师对课堂模式进行调整,能为“竹笛”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支持。竹笛艺术教育本身涉及基础吹奏技巧、呼气训练、识谱训练等,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指导。而当前中学音乐教学方面每周一节课的教学能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学校在引入慕课教育和微课教育的情况下,能在课后时间为学生竹笛学习提供指导,课程模式灵活多变,可以为“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创造良好的课程条件。

其三,中学积极探索了“竹笛”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具备相应的教材作为支持,只有能结合初中生的成长发育情况和学习需求编写校本课程教材,才能支持竹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新时期中学在对“竹笛”校本课程教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结合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了文本教材和电子教材,将图片、文字与音频教学内容等进行整合,能为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提供重要的辅助,可以为学生学习竹笛课程知识奠定基础。

其四,中学注重音乐实践活动的建设。对当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为了能提高音乐素质教育效果,很多中学已经开展了音乐学科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建设,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比赛、节日演出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设计能为“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支持,为“竹笛”校本课程创造相应的平台,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组织成效,能为学校教育教学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

由此看出,当前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中,对“竹笛”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校本开发建设方案,能提高竹笛课程教学效果,为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竹笛”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对“竹笛”校本课程程进行开发,能发挥竹笛音乐艺术的文化育人功用,促进学生良好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推动我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全面优化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对中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相应的积极影响。其一,“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能激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素质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中,促进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良好培养,真正彰显音乐素质教育的作用,增强中学教育实践中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二,“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竹笛音乐艺术文化在当代社会能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和创造力,使学校音乐教育工作和文化传承工作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其三,“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展能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提供支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辅助学生音乐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为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全面发展的目标创造良好音乐教育条件。

三、中学教育中“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在对中学“竹笛”校本课程开发可行性和重要性形成明确认识的基础上,要想发挥“竹笛”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就要针对教本课程开发的策略进行探究,明确“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方向,提高开发成效,确保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能真正彰显竹笛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主动融入趣味元素

“竹笛”校本课程等开发应该将中学生作为主体,关注学生对竹笛音乐艺术的兴趣,确保所开发的课程在实践应用环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趣味教学的辅助下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为“竹笛”校本课程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在具体研究“竹笛”校本课程开发方向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和教研人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注重课程的可操作性,积极融入趣味元素和师生互动元素,确保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环节能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和审美感受,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竹笛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循序渐进地提高竹笛校本开发工作的综合成效。

(二)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开发原则

“竹笛”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体现出地区特色和个性化特征,在实际针对开发工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对我国竹笛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进行挖掘,并探索竹笛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成效,整合本地区竹笛音乐艺术资源,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艺术教育需求探索“竹笛”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同时,为了能突出“竹笛”校本课程的特色优势,中学在开发“竹笛”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立足学校文化,明确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方向,争取能将学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和亮点融入课程开发体系中,探索最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操作的课程指导活动,增强“竹笛”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因材施教,对中学生实施教育和指导,全面优化教学组织成果,为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活动的深入系统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挖掘课程艺术内涵,发挥音乐陶冶情操的作用

“竹笛”校本课程是学校音乐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竹笛”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确保借助课程开发和实践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同时,也能发挥竹笛音乐艺术在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多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真正彰显竹笛音乐艺术的价值,为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发展提供重要的辅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竹笛器乐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能进一步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使学生参与到竹笛吹奏学习活动中,为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辅助,全面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效果,为中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条件。

猜你喜欢

竹笛器乐校本
My Mother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我的坚守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竹笛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