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困境及应对分析

2019-01-20朱庆楼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12期
关键词:营利性环境治理绩效考核

朱庆楼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 广东深圳 518118)

引言

对于PPP项目来说,属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之一,现已经在诸多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现阶段,在经济新常态下,将PPP项目与水环境治理结合在一起,可以与水环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扶持和支撑,而且还可以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避免项目整体风险的出现,将水环境公共产品质量提升上来,促使政府、企业以及公众互利共赢目标得以实现。所以说,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加强PPP项目的融合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1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中面临的困境分析

1.1 缺少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内容比较繁琐,而且有着较长的周期。基于此,在不同治理阶段中,所对应的绩效考核指标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项目初期设定目标过程中,很难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要求充分体现出来,而且在该流域自身因素、上游以及流域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流域水质的影响比较深远。总之,在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中,存在的流域内外因素比较多[1]。在建设完PPP项目以后,尚未充分明确利用哪种指标,以此来对项目的治理标准进行衡量,而且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对于利用哪些指标来对运营情况进行衡量也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加强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非常关键。

1.2 缺少完善的利益回报机制

如果水环境治理标准比较高,所需的治理成本也比较高昂。而社会资本逐利的本性,会大大降低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投入成本,很难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必须要结合依效付费,加强利益回报机制的构建。一般来说,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难度性较高,很难确保依效付费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项目治理性质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经营性项目收费来源比较明确,利益回报机制的构建具有高度的便利性,已经成为了社会资本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水环境治理PPP项目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而且也有着较长的投资回收期,在未来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一旦利益回报机制严重缺失,极容易影响到社会资本参与治理的热情。

2 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应对措施

2.1 合理设置绩效考核指标

要想激发社会资本在PPP项目中的参与合作热情,必须要提高对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的高度重视,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过程中,首先,在技术的可行性方面。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如果与现有技术进行应用,很难与指标要求相契合,也很难将指标设置的作用发挥出来。其次,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技术上可行以后,要对项目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在经济上,要避免超出政府财力承受的范围,也要引导社会资本将潜在的效益进行明确化。再次,公益性和营利性目标的兼顾。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过程中,要对政府的公益性目标进行深入分析,而且也要对社会资本的营利性目标给予高度重视,将两者的平衡点找出来。最后,水体的理化指标符合人的感官感受。在设置指标过程中,要对人的直观体验进行深入分析,比如黑臭水体的治理[2],其基本指标要与嗅觉上闻不到的臭味相符合,最终确保治理的实施成效。

2.2 加强利益回报机制的构建

对于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经营性项目,要加强使用者付费模式的应用,明确相应的收费标准,加强利益回报机制的构建,不断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对于准经营性项目,政府要加大补助力度,确保社会资本获取利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非经营性项目来说,要对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应用,确保社会资本的投资与回报保持高度的一致和协调。同时,要想将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提升上来,“打包”方式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可以确保水环境治理效果,也就是要集中整合营利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非营利性项目,形成一个PPP项目,以此来进行治理。比如将水环境治理与周边土地的开发结合,进行打包招标。在水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可以将周边土地的开发价值提升上来,为社会资本做好治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对于这种整体打包模式来说,还可以将政府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将社会资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确保项目整体效率的稳步提升。

结语

总之,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加强PPP项目的应用和融合势在必行,可以确保水环境治理效果,对城市核心区生态环境进行合理化改善,进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营利性环境治理绩效考核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