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行远不息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2019-01-20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实验中学刘革新

天津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情怀德育

■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实验中学 刘革新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来说,要想使教育实现真正的育人价值,德育必须渗透到语文教学工作中,因此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我结合自身的经历,对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进行阐述。而如何进行德育在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从教材出发,找寻语文与思品两学科的最佳结合点进行德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不显著,跟思想品德学科不同的是,语文教材的德育是渗透进去的较为深邃,而后者则浅显易懂。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教材的整体出发,对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深层挖掘,以使在教会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德育。

二、从教学设计出发,抓住线索和关键词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通过教学内容接受知识和思想教育,因此课本和课堂是学生进行思考和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学生的自主探究依靠于课堂之上合理的内容和问题的设计,因此一线教师的课堂设计至关重要,学生只有经过合理的引导才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举例来说,在进行朱自清的《背景》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就设计了这样一条线索,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父亲的情感变化描写来感悟父爱、反省自己,体会愈走愈近的父子之情。再通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文中写到“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其中“说定”一词体现的就是父亲即想去送又迫于现实的矛盾之情,而不用“说好”一词;“熟识”一词是指父亲将作者送给自己要好信得过的人的手里;“再三叮嘱”又体现了父亲对作者的不放心,需要多次嘱咐;“甚是仔细”说的是父亲对作者的良苦用心。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使学生越来越深深体会到父爱,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情。在做课堂小结时,再让学生讲讲自家父爱母爱的一些小事,这样的德育可谓恰到好处。

三、从作品的思想感情出发,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原作品的文学魅力和不同时代产生的思想感情,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个性的思想教育才能够使德育更加有效。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包括对学生思想情况的了解,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的有效分析。当有了这些充分的课前准备,课上,教师再从作品的思想感情出发加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就不再拘泥于浅显的层面上,从而产生了顺应新时代的新观点和新思想。举例来说,在进行《愚公移山》的讲授时,有一位同学对愚公的行为感到迷惑不解,认为搬家到交通便利的地方比移山更为方便。借此机会,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搬家或者移山”为主题进行了集体讨论。经过一番激烈的谈论之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这则寓言故事体现的大无畏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其次,从效益理论的角度出发,显然搬家的效益大于移山,因此这项举措也可借鉴。

四、从文章背景出发,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文学作品都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至关重要。在进行《过零丁洋》的讲授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写作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该背景是发生在元军侵占南宋时,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讲解“吾不能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在其慷慨赴死前写下豪言壮句乃是《过零丁洋》。这样,在进行诗文教授时,学生就容易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浓厚的爱国之情和坚毅的品质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种下了一粒良善的种子。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情怀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