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农业事业发展研究

2019-01-19吴兆华孟维娜

山西农经 2019年22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南宁市农业

吴兆华 孟维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坚持不懈地对处理工农城乡关系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发展多种经营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南宁市;农业;经验启示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2-009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1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农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  改革农村各项制度,充分释放农业生产力

1984年,南宁市印发了《关于当前经济改革中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渐取代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2007年底,在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试点村组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1.2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增产增收

2002年南宁出台了《南宁市万元田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引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南亚热带、城郊型“两高一优”农业。在粮食种植面积逐年调减的情况下,实现了粮食总产增产。党的十八大后,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努力调结构、促转型、挖潜力、促增收”的农村经济发展新定位,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下,南宁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补短板强优势显特色,推进产业优化提升”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推动南宁市农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优化和提档升级[1]。

1.3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996年,南宁对市、县、乡(镇)层层相应成立减轻农民负担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进行检查,对全市各级单位各部门涉农收费文件和项目进行全面审检清理。2005年以来,南宁市实施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十大项工作。

2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农业事业的辉煌成就

2.1  农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11.42万t,糖料蔗总产量1 114.25万t。与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3.58倍,油料总产量增加5.66倍(1978年为2.22万t),甘蔗总产量增加19.26倍,木薯总产量增加11.29倍,水果总产量增加107.93倍。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2]。

二是农林牧副渔产值持续增加,农业生产规模显著增大。2018年,南宁市农林牧副渔总产值725.27亿元,比1978年的3.6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了201.46倍,对比1978年(按当年价格计算),农业产值增长了165.53倍,林业产值增长了904.03倍,牧业产值增长了340.12倍,渔业产值增长了598.57倍。

三是现代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品牌竞争力逐渐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农产品从不能完全自给到基本自给,再到完全自给仍有结余,不仅在量上实现飞跃式的发展,也逐渐凸显出特色和品牌优势。具有显著南宁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数量不断增多,区域公用品牌有横县茉莉花茶、南宁香蕉、横县甜玉米、隆安火龙果;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品牌有南宁香蕉、武鸣砂糖桔、那楼淮山、刘圩香芋,“南宁香蕉”还被授予为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

2.2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产业结构有质的提升

一是农林牧渔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南宁从本地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出发,鼓励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实行农林牧渔和农工商综合经营并举。

二是农业产区布局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日趋优化,各县区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主产区优势逐渐显现。例如,横县重点发展茉莉花、甜玉米,马山重点发展黑山羊,上林重点发展优质米、八角等。近年来,大力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新兴的产业群逐步形成。南宁市火龙果、晚熟杂交柑橘种植规模和产量全区第一,火龙果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5,南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

三是一二三产业融合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乡村振兴战略實施,南宁市以“转方式、推融合、强产业、促跨越”为总体要求,突出绿色生态优势,建成了一大批产业整合发展的农村新典型,成为农业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的新名片,市民旅游观光的目的地。

2.3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8年南宁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654元,比1978年增长了155倍。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及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2018年南宁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 492元,占到40.22%;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 566元,占到40.76%;人均财产净收入为668元,占到4.89%。

3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农业事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3.1  坚持党的领导是南宁农业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40年,党中央始终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982—1986年和2004—2018年,中央先后连续5年、15年出台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南宁市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业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南宁市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更新更高的成就。

3.2  坚持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是南宁农业事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改革开放前,南宁农业发展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农养工”阶段,对农业投入极其有限。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完善和创新,国家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政策,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逐步加大涉农税收优惠、落实支农惠农补贴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南宁市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求,实现了农业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全覆盖,创新了金融保险、社会化投融资等新型支持政策。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动下,南宁市农业事业持续稳定增长,取得累累硕果。

3.3  坚持科技创新是南宁农业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科技创新是南宁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在南宁市农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无论是良种繁育、种植养殖技术的应用、农药化肥的投入,还是农机的研发都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农业科技创新的实力、活力和能力持续迸发。农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杨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谱写南宁现代特色农业新篇章[N].南宁日报,2017-07-06(9).

[2]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动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广西农业工作会议的目标与任务[J].广西经济,2016(2):20-22.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南宁市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秋姑娘来了
相敬如宾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选择
南宁市举办首届中小学古诗词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