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案

2019-01-19甘肃省民乐县六坝学区哈玉莲

天津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随文识字导图

■甘肃省民乐县六坝学区 哈玉莲

语文教学是人文素养视角下一门重要的学科门类,具有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作用。小学教育中,语文学习无疑是最难的,因为它有独特的学科特点。语文的学习不单单是为了语文学科的成绩提高,还为了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语文的学习甚至可以影响到政治、历史、地理,甚至英语学科的学习,因为只要与语言有关,就需要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探析小学语文高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贯穿教学主线提炼精髓

语文教材包含诗词、写作、阅读等多种教学,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学习起来也难以收放自如,经常出现难以把握学习重点的情况,我认为贯穿教学主线、提炼精髓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牢牢把握学习重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如,诗词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古诗鉴赏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思考和总结诗词鉴赏课的所感所悟,每个小组之间都派出代表在课上分享本组内的情感体验和诗意韵味的总结。在交流总结过程中学生之间各抒己见,对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查漏补缺,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拓展了诗词情感的交流体验。

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主要有两个重点:“感悟和理解”,基于这两个重点,我设计了“单元整合课”,其核心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我在“单元整合课”中应用了“同一个事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也可以不同时段的观察,或者不同事物,同时段、同角度地去观察,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感情引读的方式,将教材中的几个案例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层层递进的方式,然后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把案例的重点巧妙地引入文本的各个角落,让学生根据案例中所提到的知识点去思考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技巧,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同时我在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案例时,首先设定了问题,让学生随着问题去阅读,在问题的设定上我选取了几个案例中较为接近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思维,从而使学生以重点思维为主线,了解教材中几个案例的连接性。

二、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结构

思维导图维导图作为注重理论知识点逻辑关系的教学手段,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注重的是在学生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关注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体系性。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要是由教师制作,并在课堂上按照思维方式和逻辑顺序逐步展开,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以《夜书所见》古诗词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第一层级:作者的写作背景,其中包括作者的介绍、作者的背景等。第二层级: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第三层级:寻找关键词,如“萧萧落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落叶”“秋风”等词所给诗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作答。第四层级:绘制与学习,思维导图是以思维为主,图像为辅,我会让学生在课上跟着我自己划出思维导图,主要步骤:中心图、一级分支、二级分支、关键词,具体内容由学生自主掌握。第五层级:回顾与学习,由学生与我共同完成,我会梳理本节教学所出现的优点和缺点,学生则要梳理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并对诗词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和复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篇古诗词。

三、情境教学渲染教学气氛

情境创设教学深化了传统培养目标虚幻、课程结构单调、教育过程僵化、评价体系消极等诸多教学缺陷是现阶段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我认为在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中其应该起到的是深化总结的作用,因为情境教学并非是一种固定式的教学方式,它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生活化情境创设、多媒体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等。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首先我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再从生活的角度切入问学生:“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主要是由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回答。然后,我问道:“父母的爱不是存在遥远的天边,而是近在咫尺,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请把这些生活中与父母相关的事选一件写下来,大家一起谈一谈吧。”学生们纷纷开始思考和动手写作,我则选取了几位较为积极的学生进行回答,此后我说:“同学们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同学们也都非常懂事,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文中的这个父亲和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我以生活化的角度切入主题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最后,我在课后作业上设置了课外延伸环节,由学生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并且要为父母在生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析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

四、艺术提问转变教学思路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要以艺术性的手段去教学,因为语文人文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也必须具有艺术性。“艺术性”提问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是升华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彰显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能够转变教学思路,推动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中,我首先将文章创作的背景以及创作的意义进行了编排,并且融入提问教学中。我提问:“同学们知道海峡两岸是什么吗?”学生普遍能够回答上这个问题,我在开始设置较为常见的问题进行提问遵循了艺术性提问的层次性,其次我再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遵循课文的主线,最后我提问:“小钱是如何得救的,在救助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些事情,请在文中画出并记录。”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下小钱得救的辛酸历程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如何建立的。在提问过程中,我加入了历史教学提问为学生讲解中国台湾部分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结合历史事件从中领悟为什么说“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生命体,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五、随文识字升华学习情感

随文识字教学作为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小学生识字的准确性和效率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所以开展随文识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它在实际教学中所表现的价值是能够降低小学生识字难度,同时也能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例如:随文识字不只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在课文中、在语言环境的中读准字音,它包含以下几方面:“随文正音”“随文记字形”“随文解义”,也就是常说的“音、形、意”。我在教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首先会将文章中较为难写和难认的字体提炼出来,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将自己认为难认和难写的字在文中做出标注,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意,结合着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大意,学生边识字边进行写字、造句、说话、写话、朗读的练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在《静夜思》教学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是重点,它起到体现诗人思想的作用,在指导中我通过“音、形、义”的教学方案综合化地展开教学,一方面通过拆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一方面通过诗词单句、单词的旁敲侧击让学生相对应地了解诗词的意境,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疑”字在诗中所起到的作用,体现出“随文识字”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思想的特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语文高效教学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既有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成长特点以及教材内容执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以贯穿教学主线为根本,以学习精髓内容为目标,以优化教学结构为支撑,强调教学的艺术性和情感性,从而形成小学语文高效化教学课堂,推动“立德树人,学科育人”重要方针的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随文识字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