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文化建设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19-01-19辽宁师范大学吴晓丽

天津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亚文化静态校园文化

■辽宁师范大学 吴晓丽

我国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校园文化研究,一般认为1986 年5 月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是我国校园文化理论兴起的标志,90 年代中后期开始对实践产生实际影响,此后作为校园文化重要基础的班级文化建设备受重视。2017 年,国家颁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系列文件,要求开展多样有益的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回顾这几十年来,我国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对青少年亚文化存在粗暴否定的倾向;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深刻的精神内涵;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不深;班级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失衡。针对上述四个问题的处理就成为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就需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班级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需要弘扬主流文化,包容青少年亚文化

主流文化是居于主导地位,并被普遍认同的,而亚文化是以主流文化为参照的在同一社会环境中的不同文化表现形态, 既是对主流文化的扩展与丰富, 也是对主流文化的逃离与对抗。青少年亚文化主要指由青少年群体创造、与父辈文化和主导文化既抵抗又合作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班级亚文化相对于班级主流文化而言,是班级文化中相对次要的班级内群体文化。

按照对学生身心发展是否有益,亚文化可以分为积极的亚文化、消极的亚文化和中性的亚文化。积极的亚文化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与主流文化有着血脉相通之处。比如某中学初一(2)班提倡使用的英语配音类APP,起初教师只是把它当作学生自我练习与展示的平台,后来发现它是一个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口语的好途径,就把它纳入家庭作业里。班级文化建设中应主动吸收这些积极的亚文化,态度上要给予肯定,行动上要给予支持,比如可以鼓励学生举办配音大赛等活动,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又提高了能力,为班级文化建设增添活力。

亚文化主要源于个人交友圈和网络等,如某些不良青少年群体的崇尚暴力、某短视频平台上暗含鼓励意味的“未成年人早婚早孕”等消极信息在部分学生中流传,成为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消极的青少年亚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消极的亚文化,班主任发现后要及时与这些同学交流,可以召开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知道由此带来的坏处,以达到消除消极亚文化的目的。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亚文化也存在一个中间的过渡地带——中性的亚文化。所谓中性的亚文化是指介于积极与消极之间,与社会发展不构成矛盾,既可以通过正向引导成为积极的亚文化,也可以发展为消极的亚文化,还可能存在一段时间后就自然消亡了。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辨别筛选能力,但是还不具备足够的判断能力,所以中性的亚文化在班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比如学生们交流中使用的网络用语等。对待中性的亚文化我们主要采取包容的态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大家长”,对于传播力强的中性亚文化要积极引导,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益力量,对于传播力弱的中性亚文化,班主任可以静观其变。

二、处理好班级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赋予物质文化以深刻的精神内涵

班级的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教室及分担区内的基本设施和环境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包括班级制度、班级风尚等。学校领导、班主任对于班级文化建设都非常重视,但多倾向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由于环境建设效果较好,所以很多班级要求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定时更新,但多数学生只是匆匆地扫一眼,并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所以这些物质文化里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没有很好地被吸收。因此,要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重视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让深刻的精神文化融于物质文化建设中。

班级环境建设中,要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比如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每一次的换新前,可以召开主题班会,探讨班级环境布置的风格和内容,可采用竞标法、承包责任制等,让学生和小组根据自己的优点竞争不同任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有一展所长的机会,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使物质建设承载的精神力量大大超过本身。

班级制度、公约以纸质等为载体呈现出来,形式上属于物质文化,而其中承载的是班级所提倡的精神。制度、公约的制定过程应是全班参与,执行过程要认真严格,这样形成的制度、公约符合班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认同度和约束力。如有的班级气质类型是活泼轻松,有时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干扰。那么公约制定时就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讨,可以让同学们写出自己为什么爱讲闲话,建议用什么方法制止等,最后集思广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办法。比如规定上课不准肆意接教师话茬、不准做滑稽表情等。

三、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面向未来、继承传统,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内容是以儒释道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内容丰富,既有糟粕,又包含精华。而我国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及自身变革的需要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在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班级环境、班级活动、班级制度中均能看见。如班级的墙壁上常能看见李白、杜甫等人的诗词画像和名人书法作品影印等,只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简单移植,存在传统文化应用得越多就越能表现出班级的文化底蕴深厚的误解。

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需要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但弘扬传统文化绝不意味着轻视现代文化,相反,作为现代人更要重视现代文化,所以在班级建设中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形式上可以依托现代技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内容上要选择符合现代精神的内容,赋予传统文化以现代含义。如可以在网站上学习古典诗词,建立班级公众号,使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简洁生动,这样就把传统文化用学生们喜欢的现代媒介呈现出来,并赋予传统文化以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内涵。

四、处理好动态班级文化与静态班级文化的关系,建立一种动静相宜的文化样态

动态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的行为和围绕教学工作展开的各项活动。静态班级文化是指诸如班级的教育设施等一切对学生具有直接和间接教育感染作用的因素。现在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静态文化而轻视动态文化的倾向,动态文化相较于静态文化而言受轻视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静态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性强;二是很多学校仍十分注重分数,认为静态文化建设耗时耗力少,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教学上;三是动态文化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有时甚至出现与组织者期望相悖的情况。因此很多班级的静态文化建设精细化程度很高,达到了“一步一景”“每面墙壁都会说话”的程度,而作为班级动态文化的代表——班会和班级活动,由于组织起来费时费力,还可能出现学生参与度不够、扰乱纪律、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所以班主任组织这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班级只有学校要求时才会组织,这使班级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没有更好地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

处理好班级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之间的关系,要建立一种动静相宜的文化样态,让静态文化的熏陶通过动态文化显现出来,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班级成员之间要诚信有礼,文明用语,不乱丢垃圾等,积极开展班级活动,营造和谐、民主、团结的班级氛围,如在班级制度制定过程中,可以开展一次班级制度讨论会,将班级成员认可的东西提炼上升为制度。还可以在决定班级环境的建设风格时,组织一次“小投标会”,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做成文案,最后由全体师生对竞赛作品进行投票,得票最多的方案成为本期班级环境布置的执行方案。通过这类活动,不仅能使同学们积极地投入班级的活动中,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使班级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

猜你喜欢

亚文化静态校园文化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猜猜他是谁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