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生活活动教育价值 优化生活活动教育实施

2019-01-19常丽

天津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生活

常丽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三幼儿园,甘肃 张掖 734000)

一、生活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认为生活是孩子发展的一个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不能缺少教育。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让孩子从生活中增长经验。我国明代朱柏庐所著的《朱子治家格言》中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以及中国古代“扫一屋与扫天下”的故事,都说明了洒扫、餐饭这些生活“小事”对于个人品行成长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认为五指活动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活动对于幼儿的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规则意识、情感心理、社会交往等行为习惯都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生活活动的内涵和实施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发展状况。

二、生活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一)教师的理念存在误区

由于自身专业素养和理念的局限,教师对于生活活动的理念认知存在偏差,对生活活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教育意义没有正确、充分的认识,认为只是简单的洗手、吃饭等琐碎小事,没有过多的教育内容和意义。这样浅表的认识,使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缺乏对生活活动的重视,和对生活活动教育价值、策略、途径的关注和思考,对于生活活动环节中蕴含的教育契机、教育价值视而不见或难以发现,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也白白流失。

(二)教师的教育行为存在偏差

教师在理念和认知层面的误区,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出现教育行为偏差。一是教师组织生活活动随意性大,缺乏必要的引导、组织和教育,生活活动处于教师敷衍、幼儿随意的状态,比如幼儿入厕时在卫生间挤做一团,推来搡去,教师视而不见;幼儿洗完手后,毛巾揉成一团随便扔在一旁,教师也熟视无睹。其次,教师在组织生活活动时,更多以指令、任务和集体行动的形式进行,忽视了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情感回应、愉悦体验和经验积累,使生活活动变成枯燥、无趣甚至难堪的事情。

(三)园所管理存在缺陷

幼儿园在保教管理的层面缺乏对生活活动应有的科学认知和重视,在保教活动的计划、管理上,在一日活动的时间、空间设计上,缺乏对生活活动的细致考量。大、中、小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其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水平不同,生活活动所需时间也不同,在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所占的时间比例也有区别,因此,大中小班的一日活动作息区别对待、分段设置就显得非常必要。只有在一日活动中,为生活活动留有了足够的时间、空间,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挖掘和教育实施才有实现可能。

三、生活活动的优化策略

(一)在生活活动教育中关注幼儿心理和情感发展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穿衣、吃饭、洗手、睡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幼儿学习这些生活技能的过程,不仅是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也是体验情感、丰富心理感受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幼儿技能和能力的学习,也应关注到幼儿心理和情感的需要。例如,教师发现一位幼儿午睡时总要戴着一顶帽子,每当教师提出要替她先保管帽子,幼儿就会表现出恐慌的神情,把帽子抱得更紧。而且午睡期间,幼儿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这些表现无一不体现出幼儿内心的不安与恐惧。通过教师长时间的观察并与家长沟通,得知该幼儿上幼儿园之前一直远离父母寄养在亲戚家,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面对这位幼儿在午睡时的表现,教师应更多给予心理关爱和情感抚慰,通过传递爱的信息,使幼儿建立起对于教师、幼儿园环境的信任和安全感,促进幼儿良好心理、情感的发展。

(二)在生活活动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教师对生活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关注,应融合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体现保教结合的特点,不能因为强调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就把生活活动从幼儿一日活动中割裂出来,这样反而使生活活动失去了本身的意义。针对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品行问题,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针对不爱说话、不善于与别人交往的幼儿,在进餐时请幼儿扮演“美食播报员”,向同伴们播报今天的饭菜名称,说一说在今天的饭菜中,自己最喜欢吃什么,引导幼儿播报过程中,愿意说话、乐于说话,大胆表达,从而感受成功,体验自信。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卫生习惯不良等问题,引导幼儿在洗手、穿衣、进餐等真实的生活活动中,以游戏、讨论、儿歌等形式,使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懒惰,不依赖;同时学会穿衣、穿鞋、进餐等,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自理能力。

(三)在生活活动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案追踪研究

《纲要》要求“幼儿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随时有教育”。幼儿虽然有着相同的年龄阶段,但是每个幼儿的问题行为表现各不相同。这些问题的改善和解决,仅仅是一两次教育活动远远不够,教师可以采用个案追踪观察与研究的方式,以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习惯问题为切入点,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分析问题原因,并尝试针对性地加以教育与引导,逐渐改善幼儿的行为习惯发展问题。

例如一位中班幼儿,吃饭时总是抢别人碗里的鸡腿、大虾;入厕、洗手时总是要插队排在第一个,和别的小朋友一言不合就咬人、抓人,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特征。教师通过对这个幼儿的个案追踪研究,发现幼儿因为攻击性行为表现,所以不能很好地融入与其他同伴的交往活动中,进而加剧了这种性格和行为的表现程度。根据这些原因,教师首先与家长交流沟通,要求家长改变教育理念和方式,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意愿。其次,在幼儿园进餐、排队、洗手等环节中,教师特别关注该幼儿情绪变化,通过言语、眼神等提醒和暗示他不打人、不咬人,引导他遵守规则、和同伴友好相处;对正确行为给予及时表扬鼓励。通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和教育,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霸道、自私品行得到了很好矫正。

(四)从园所管理层面进一步规范和重视生活活动

园所应从优化保教管理层面,重视生活活动,改善和优化生活活动。从园所管理层面,应配备适宜、规范的生活活动设施设备;区别设置不同年龄班生活活动的用时和环节;园所可以与一线教师、高校研究者合作研究,探索生活活动的实施途径和优化策略;从教师培训优化管理环节,可以通过专题教研、培训讲座、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等形式,帮助教师明晰生活活动的内容、教育价值;探索如何在真实的生活活动情境中,渗透贯穿生活活动教育;如何真正以幼儿为主体,实践、学习生活活动,使之获得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感受积极、正面的情绪情感体验,使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内涵得到充分发挥和应用。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生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