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盈诗词意象,指向言语表达的古诗教学策略

2019-01-19田正权

天津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古诗文言语古诗

田正权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江苏 宿迁 223700)

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品味古诗词文字的优美,体悟其人文内涵,能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而当下古诗词课堂教学,多局限于诗词理解及读背默写,古诗词教学效益高耗低效。如何依托儿童言语发展机理另辟蹊径,着眼于学生言语素养的提升,寻找古诗词教学的高效策略路径呢?

一、主题集类延展,丰厚意象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部编本教材新编入了相当数量的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丰富审美认知,开阔学生视野。古诗文中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重视古诗词的主题集类教学,以一篇带多篇,主题统领,寻找类意象,带领学生一起徜徉在古诗的优美意境中,拓展思维。在学生阅读比较中,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丰厚学生意象。

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同时选择表达情感主题相近的《宿新市徐公店》《钱塘湖春行》和《城东早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集中进行教学。先具体指导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将诗中的“苍苔”“柴扉”“红杏”等意象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带领学生感受江南二月的春光,理解诗意,让诗人笔下的春景转化为学生能够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具体画面,再领会诗歌“情、景、理”相互交融的妙处。再出示另外三首《宿新市徐公店》《钱塘湖春行》和《城东早春》,放手让学生自己品读物象、赏析诗情、感悟诗意,让学生认识到诗人对于春天丰富的表达,源于不同的意象聚集。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而且让学生学习归纳,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达到多向维度学习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再加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朗朗上口,通过对古诗词主题类聚、整合,让学生更快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同时,又便于学生感受、理解与积累,拓展学生诗词意象,丰厚学生言语表达的积淀。

二、多维探究意象,丰富言语思维

把古诗教学作为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的平台,用活用新诗文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古诗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古诗文语言凝练,构思精妙,是训练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重要资源。在古诗教学中,多维把握诗词意象,应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强化言语思维训练,促其言语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古诗《锄禾》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想象汗滴到谷粒的状态,引领学生品悟诗句中“滴”运用的精致和谐,用“滴”与“落”启迪学生从联想的角度作比较,你认为诗人为什么用“滴”而不用“落”呢?

学生1:由“滴”我联想到了汗珠的下落的情景,而“落”则想到是一个什么东西的落下,所以我觉得用“滴”好。

学生2:由“滴”我想到由“滴”我想到是椭圆形的,而“落”体会不到。

学生3:由“滴”我还想到农夫的汗珠小而细微的,“落”字可能包含较大的物体。

学生4:诗中的“滴”字给人联想到农夫的汗珠是连续的下落,“落”给人感觉是一次落下的。

学生5:我还发现诗中的“汗滴”与下句诗中的“粒粒”相关联,而“落”字则没有关联……

古诗最为讲究炼字炼句,诗人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意象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滴”的意象品味咀嚼,欣赏语言,推敲语言,将诗人凝练的表达说清楚了,个中妙处,诗中滋味,令人眼前一亮,学生言语细致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抓住关键字、词赏析诗词,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品味到诗词言语运用之妙境。把诗词中的意象语言想象成一幕幕立体的场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深化言语的感悟,促进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诗词意象解码,创新言语表达

小学生的言语认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儿童阅读是借助教材语言结合自己生活言语经验把形象在脑海中建立起来的。古诗词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是和谐统一的。诵读吟咏诗词,往往会停留在被动的学习层面上。在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诗词,在诗词领悟的基础上,赏玩诗歌文字,学生将诗歌的感悟借助文字或者画面表达出来呢?对诗歌内容与意境的再创造,则是一种行之有效有趣的教学思路。

(一)减字成诗

小学古诗均以七言、五言为主,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创新表达,减少字数,变七言为六言、五言,甚至两言、一言,操作简便,学生兴趣盎然,也激发了学生言语运用思维。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四句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改变诗词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古诗减字比拼:1.七言改五言:篱落一径深,树头未成阴。儿童追黄蝶,入花无处寻。2.七言改四言:篱疏径深,树未成阴。儿童追蝶,飞无处寻。3.七言改三言:篱径深,未成阴。追黄蝶,无处寻。

(二)翻牌变脸

古诗按诗人的表达顺序排列,教学中转换固有教学思路,引领学生打乱原有的诗句排列,斟酌文字,重新组合表达,变为新诗一首,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新鲜感。如教学《泊船瓜洲》,原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师引导学生调整诗中意象,变为:“只间一水我重还,京口钟山隔数山。明月又照瓜洲岸,春风何时绿江南?”

(三)改诗为词

通过对诗句破句,或者故意增字减字,或改编诗的形式,把古诗变为新词,如教学《江雪》,故意去掉“绝”与“踪”,变成词一首:“千山鸟飞,万径人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编诗剧本

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读古诗、想画面,抓住诗中意象、领会诗意童趣。然后让学生想象诗中人物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创编故事,鼓励学生讲一讲,演一演、写一写。如教学《所见》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可设计地点:树林;时间:夏天炎热时节;角色:牧童;事件:牧童骑牛唱歌,机智捕蝉,蝉飞入林,牧童悔恨。引导学生角色表演,既加深对诗的理解,又加强了对学生交际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积淀,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诗词,使其终生受益。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主题集类延展,丰盈诗词情境意象,让学生体会诗人情感,走进诗文,想象诗词描绘的意境;通过反复诵读、创新编写,把体会和感悟表达,促进学生言语表达的思维发展。以此把古诗词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诗歌家园。

猜你喜欢

古诗文言语古诗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品读古诗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