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思维的培养

2019-01-19毛雅娴

天津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教师应初中生思维能力

毛雅娴

(甘肃省天水市第七中学,甘肃 天水741000)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界提高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应落实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猜想涵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甚至包容世间万物,若学生拥有良好的猜想思维,不仅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相关知识予以深层次猜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能够获得显著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较好基础。本文着重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猜想思维的培养方式。

一、创设猜想情景,培养学生猜想思维

从教育原理中得知,学生为认知教材的主体,教材为客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借助教材的作用,而是应积极对教材内容予以拓展,并借助于其他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落实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及发展。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应为学生创设猜想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对数学知识进行猜想,深刻领略数学知识之内涵,使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也能够因此得到提升。

在信息化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猜想情景,对此,一方面,教师应先分析教材之中的内容,而后依据此,制作数学教学课件,将猜想性问题融入课件之中,使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也能够对数学知识加以猜想,如此数学教学的本质目的则能够得到较好彰显。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处于正确的猜想轨道中,切实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同时,通过创设猜想情景,还能使学生的猜想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从而对数学知识予以深切猜想。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则应创设猜想情景,培养学生猜想思维。对于本节课内容,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图形旋转以课件的形式播放给学生,并应注重融入猜想内容,以促进学生猜想数学知识,如此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有利于落实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

二、开展猜想活动,培养学生猜想思维

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同时,也可通过猜想活动,良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然以目前情况来说,一些初中数学教师,为尽早达成教学目标,让初中生学习到更多数学知识,并不注重开展活动,也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猜想思维。在此状况下,初中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时常会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也提不起兴趣对数学知识进行猜想,这对于初中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进步尤为不利。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猜想活动,引导学生切实参与到该项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之中充分发挥自身猜想思维,有效猜想数学知识,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实际猜想能力。以活动内容来说,教师也应结合教材,设计猜想活动,应注意的是,该猜想活动的设计,不但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应符合教学需求,使猜想活动的价值能够得到发挥,而不是片面开展猜想活动,导致学生只顾在活动中娱乐,忽视运用猜想思维,另外,教师也可设计多个猜想活动,让不同学生对不同猜想活动进行自主选择,而后引导学生充分猜想自身所选活动。通过此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在猜想活动的参与程度,使初中生都能在猜想活动中获得猜想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时,则应开展概率猜想活动,由教师设计猜想活动,而后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在猜想活动之中,对“随机事件与概率”中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猜想,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计算概率的方式,同时也能够使初中生猜想思维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三、依据猜想兴趣,培养学生猜想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为学习的无限动力。然而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兴趣”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弱的状况,认为只要将知识讲述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解答数学题的方式,那么教学目标就算达成了,殊不知这种方式的局限性非常大。若学生未能对猜想产生兴趣,那么势必难以落实对相关知识的猜想,也难以提高学生的猜想思维。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猜想兴趣,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对此,一方面,教师应了解每一名学生,了解其兴趣所在,而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提出富有趣味性的猜想问题,以激发学生猜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猜想情况,在课堂的最后,对本节课学生猜想问题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对自身的猜想状态予以一定了解,进而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砥砺自身,不断取得数学学习能力的进步以及猜想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提供猜想机会,培养学生猜想思维

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其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较为复杂,因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范畴也会较为广泛。并且,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识时,都是处于对知识的探索阶段,而教师可利用于此,给学生提供猜想机会,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在开展新知识教学时,教师不应将知识全部讲述出来,而是应通过导入的方式,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后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猜想,有效理解数学新知识,如此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记忆,扎实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使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能得到进步。

五、进行猜想实验,培养学生猜想思维

在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存在单一性特征,通常只会讲述数学知识给学生,而忽视对相关实验的开展。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实验能够作为一种教学的良好辅助方式,通过开展实验,不仅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猜想实验,引导学生以猜想的方式,自主进行数学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若某一阶段的猜想不正确,学生应及时转变猜想思维,转而采用正确的猜想方式,猜测实验步骤,最终完成正确实验。借助以上方式,还能够使学生的猜想热情得到提升,使初中数学教学中消极落后之处能够得到摒除,使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彰显出新的生机。

六、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猜想思维

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有时会怯于猜想问题,即使猜想也不会将自身想法说出来,不利于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进步。因此,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应善于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在学生说出自身猜想时,教师应先及时表扬学生,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应采取较为委婉、和蔼的表达方式,向学生讲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学生了解错误,进而采取积极办法改正问题,并不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次产生这种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猜想方式,使初中生猜想思维能够得到切实进步。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一课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进行猜想,让学生自身也能够爱上猜想,进而对“几何图形”一课相关知识予以深层次猜想,如此不但能够促进初中生对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有效学习,也能够使初中生思维猜想能力得到进步。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彰显教学成效,肩负起这一责任,使初中生的猜想思维能力取得切实进步。

猜你喜欢

教师应初中生思维能力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