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2019-01-19徐巧玲李录彭旭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受试者心血管

徐巧玲,李录,彭旭东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药局,北京 100017;2.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警卫局卫生保健处)

近年来我国各类心血管疾患者数不断增多,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各类交通工具的日趋便捷,多食少动成为多数青壮年的生活习惯。有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首要因素并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1]。一项研究预测,未来2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至少提高50%,从2010—2030年,心血管事件大约增加2 130万,并且将有77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有大量研究已证实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诸如脑梗死、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2]。本文综述了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旨在倡导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适当强度体育锻炼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为今后相关人员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饮食习惯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1.1 不规律饮食习惯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相当一部分人群因工作强度较高、工作地点距离较远和工作压力较大等原因,长期保持着暴饮暴食和不规律饮食的不良习惯。饮食不规律的人往往进食规律为饥一顿饱一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饮食,人体内饥饿感保持较高水平,大脑会释放“进入饥荒状态”信号促使下一次进食尽可能的多食并提高脂肪吸收率和转化率以避免再度进入“饥荒”状态,因此在进食中会不自主的多吃多饮甚至是暴饮暴食,从而导致人体一次性摄入热量较高,增加肥胖的风险[3],并对心血管产生较大的压力。有研究显示:长期不规律饮食会直接导致体质量和体脂的增加[4]。此外,由于长期不规律饮食往往使心血管负荷加重,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2 多荤少素饮食习惯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喜食肉类,较少的食用素食。由于长期多荤少素的生活习惯,往往导致人体营养膳食结构长期保持着不良状态。食用较多肉类往往在单次饮食过程中摄取过多的脂肪并且钙和维生素等生命所需物质摄入量不足。当人体无法正常将足够多的脂肪转化为能量释放时,将有相当部分脂肪转化并存入人体各个器官[5],直接导致了肥胖和心、肝等重要器官脂肪含量增加,并对肝脏和胰岛产生较重的负荷,同时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等物质摄入量不足,使得心血管自我修复带来了一定阻碍,为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1.3 多油多盐饮食习惯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相当部分家庭夫妻双方因工作和生活习惯等原因,较少在家中自行烹制食物,更多的选择在饭店就餐或定取外卖等方式解决饮食需求。营业性餐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往往在烹制食物时加入过多的盐分和油脂以使得食物更加美味,从而吸引更多的就餐者在此餐馆购买食物。长期多油多盐的饮食习惯往往对心血管产生较大的压力,尤其是超剂量食盐对血压的升高有不可低估的作用[6],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2.1 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已经大量研究证实,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产生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7]。Gregg等[8]研究了9 933名成年人的主动式交通方式(步行和骑自行车)与体力活动危险因素的关系。与被动式交通方式的受试者比较,采用低水平和高水平的主动式交通方式的受试者的体质指数和臀围较低。采用低水平主动式交通方式的受试者的高血压发病率降低了24%,采用高水平主动式交通方式受试者的高血压发病率降低了31%;同时,高水平主动式交通方式的受试者的糖尿病发生率也降低了31%[9]。由此可见,静坐少动的生活习惯不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隐患,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2 不同体育锻炼强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报道显示,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不同[10],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产生概率,较低强度和高强度体育锻炼亦有一定降低心血管疾病产生概率作用,但不如中等强度效果明显。陈海燕等[11]的研究中,共计调查的3 485名城乡人群中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随着体育锻炼分组组别的升高(无锻炼组、锻炼较少组及锻炼较多组)逐渐降低;与无锻炼组相比,女性锻炼较多组LDL-C、non-HDL-C分别降低了0.14 mmol/L、0.14 mmol/L。张媛媛[12]研究也表明,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时长与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宏观上成反比。此外,长时间低强度或短时间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风险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如中等强度效果明显[13]。由此可见,定期保持参加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重要作用。

2.3 一定强度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近来研究发现,适当的抗阻运动也能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4-15]。杜烨等[16]研究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选取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00例,发现每周3次,每次30~4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有国外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连续12周干预进行步行抗阻训练人员前后对比,更有效地改善了几种身体成分测量值和血糖控制,其中腰围、总脂肪量、体脂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17]。由此可见,在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中增加一定的抗阻训练,能够更好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总结

综上所述,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在对抗心血管疾病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极可能的避免外界因素如过量的糖类、脂肪化合物和食盐等破坏人体自身的供需平衡,从而间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改善血压、血糖、胆固醇、体脂、体质指数和心肺功能等危险因素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为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应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避免过多的脂类和盐分从食物中进入人体。同时应当积极进行适当强度并加之一定程度上的抗阻训练的体育锻炼,减少静态行为。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受试者心血管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