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成身退的“远望2号”

2019-01-19

太空探索 2019年1期
关键词:远洋测控海域

有一个梦想,在群星之间,在蓝天之上;

有一个愿望,在地平线外,在碧波之上;

当尘雾飘过,前方崭新的星云开始升腾闪烁;

当岁月走过,荒寒的宇宙深空变得生机勃勃;

天空湛蓝纯净,海面波澜壮阔。乘着海风,踏着波涛,远望2号船奔腾在气势磅礴的海面上,洁白的浪花拍打着船舷,蓝色的航迹不断延伸……

扬帆远航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被超级大国强权限制的内陆型国家。自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就几乎再没有走出过中国海。跨越赤道奔向远离大陆8000公里以外的南太平洋,谈何容易!

是的,要走出这一步是何等的艰难!

1965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13、14次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上,钱学森等专家提出了发展运载火箭的初步设想。然而,要把飞行器送到万里之外,到哪里去找这么大的试验场呢?以酒泉发射场为圆心,以1万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锁定了一个理想的落点:南太平洋!会上详尽地研究了研制海洋测量船的问题,提出了要建造两艘2万吨级的高级海上测量船的宏伟设想。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下,历经千辛万苦,远望1号船于1977年8月31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远望2号船于同年10月30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下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78年的12月25日,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长江之畔港口,热情地伸展着臂膀迎接了“远望号”投入怀抱。

从此,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三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航天远洋测控船的国家。远望号测控船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海上测控的空白,使中国的飞行器、卫星测控网从西北、华北直至延伸到了世界三大洋任何一个海域。

远望2号船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船长192米、宽22.6米、高38.5米,满载排水量2.1万吨,上下共9层,400多个房间,最高航速20节,续航力100天。

测控船的建成,代表了当时我国造船工业、电子工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水平。远望2号测控船是由七零八所设计、江南造船厂施工建造的,是一艘具备了各种航天测控设备和手段的远洋巨轮。它不仅有各种精密的跟踪测控、计算控制和通讯设备,以及先进的船舶动力和导航定位系统,而且有先进的雷达、光学、遥测等专用设备,大型计算机和各类现代化的监视、控制、调度设备,可以自动运算处理各种测控数据,及时把条条指令发往各个环节。

1980年5月1日下午,以远望1号、2号船为主的18艘船从上海朱家尖锚地起航,组成特混编队向东海航渡,去执行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

航行在海上的远望2号船显得十分神秘:它的下部像油船,所载燃油可供航行18000海里之用;它的中部像客船,可载船员500多人,冷库可储备供600人吃100天的食品,它的上部50多副天线林立,像科学仪器船;它的机舱像大发电站,其发电能力可供当时一座中等城市的生活用电;它的防摇鳍等装置,可使轮船抵御12级的风浪……在这次任务中担负着火箭再入段测量,落点测量和数据舱回收工作的重任。

在船队穿过赤道,即将到达试验海域的时候,新华社5月9日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至6月10日,在中国本土向南太平洋北纬7度、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的公海上,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

远望2号船静待目标的飞临,所有的设备全部启动:巨大的扇形雷达天线在悄悄旋转;计算机在高速运转;荧光屏跳动着各种图像、数字和信号。

“双频、遥测发现目标!”

激光电影经纬仪操作手,在30多秒的时间内成功地拍摄下516幅有效画格,完整、准确地记录了火箭击水前的各种参数。

中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惊动了全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远程运载火箭,第四个拥有海上测控能力的国家。同时,一些国家的新闻媒体对远望号测控船也纷纷作出报道。香港的报纸、杂志封面上印着远望号船的倩影雄姿,华侨们称它是新世纪的“诺亚方舟”。

1984年4月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时,远望2号船执行的测星任务是在赤道附近的南太平洋海域,这是一个很少有船光顾的海域。

面对困难,远望人从技术上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制定了慢速航行、定量测深、加强观察瞭望、雷达及时搜索的扫海方案。

在危机四伏的洋面上,他们小心翼翼地航行了1000多海里,定了近千个船位,开出一片安全海域和一条3300海里的安全航线。以后远望2号船执行同步卫星海上测量任务时,都安全地沿着这条航线航行并在这片海域漂泊作业。

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航线、敢于去别人没有去过的海域,这正是远望航海人员多年来形成的可贵精神。

l986年4月13日,远望2号船驶抵上海江南厂码头,进行中修与技术改造。

远望2号船先后第2次进坞,完成防摇鳍、艏定向、主动舵、螺旋桨的水下工程。经过锲而不舍地不断改进提高,成功解决了困扰远洋测控船多年的五大难题:海上精密稳定跟踪、船姿船位测量、电磁兼容、船载设备标校、测量船外测数据处理与航天器轨道确定。远望号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领先水平的远洋测控船了。

1988年9月15日,远望1、2号船在海上参加“巨浪”试验任务。正是由于在这次任务中远望1号、2号船的精彩表现,后来在对远望号船的技术鉴定会上,由国内著名专家组成的高级技术鉴定组,给出了“远望号远洋测控船已经达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先进水平”的结论。

远望号船队的不断发展壮大也深含着党中央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航天远洋测量事业的殷切期望和深切关怀。

远望号测控船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技术熟练,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邓小平同志对测控船队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从测控船的建造开始,就一直十分关注远望号。

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任务期间,他要求指挥部每天向他报告远洋测控船队的情况。任务结束返回时,小平同志又委托叶剑英元帅代表党中央专程去上海迎接远望号凯旋。

天涯追星

1990年4月7日,我国首次发射外星——“亚洲一号”。远望2号船圆满完成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海上测量任务,从发现目标到初轨根数发出,总共才用了495秒。外商对我国提前提供给他们的所有数据非常满意。美国有四个地面测控站,依据远望号精确计算的卫星轨道,及时捕获了卫星,并对它实施了有效的控制。他们测得的卫星轨道数据,与远望号船的预报完全吻合。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测量船能不能实施测控的问题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中。

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时2分14秒,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三号卫星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运载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

也许是命运之神有意考验一下测控船,考验一下远望2号船上年轻的测控精英。

根据报告:卫星第一次变轨后,发生星上小火箭燃料泄露故障,卫星有被毁的危险。北京命令远望2号船立即投入抢救工作。

此时,一切惯用的测控方法都来不及了,经过专家们的紧急磋商,最后决定大胆采用人工操控雷达的办法,操作手在瞬息之间手动发送数条指令。

这是中国航天测控史上首次对故障卫星进行手动遥控发令,大大提高了远望号船的海上测控技术水平和应急抢险能力。航天专家评论说,这在世界卫星抢险的纪录中也是少有的奇迹。

远望号船首次对卫星实施海上测控获得成功,标志着远望号船跨上了不仅能测而且能控制的新台阶……

穿越海洋黑洞

远望号船队涉足的是前无古人的特殊领域每次执行任务,他们在大洋上生活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五个月,非特殊情况很少停靠外国港口,长时间不补给,船员们吃不上新鲜的蔬菜,洗不上澡,睡不好觉;每次执行任务,一个航次,测控船最多时要跨越地球7个时差,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收不到电视、广播,几乎与世隔绝;船内人员高度密集,活动空间狭小,淡水控制使用;出海后期,吃的全是罐头食品和脱水菜、速冻菜,全体人员体力、精力消耗很大。

“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卧不起,十分难受。”远望号船的人们用这样的“十字歌”形容出海的艰辛和难受。

1997年4月17日,远望2号船出海执行任务,就在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经马里亚纳海沟时,突遭剧烈狂风。

穿越台风是任何人都不愿为,而又不得不为的事情,在魔鬼海域钻进台风眼,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海面风速骤然升高!从5、6级风力猛增到了10级,并继续增大到了11级,最大瞬间风速为12级,速度之快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连气象预测都来不及,当然是远望号船航海史上极为罕见的,这也是北半球台风所罕见的现象。

这样的海况的确令人心生恐惧,很多人不由得想家、想老婆、想孩子、想年迈的父母,甚至有人偷偷地写起了遗书……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坚信远望号船一定能闯过这道难关。

雪上加霜的是,卫通也无法正常开机,只有卫通中断前一小时接收的云图成了救命图。

船长凭着多年丰富的航海经验,大胆决策,在台风转弱的时候,航向与风向成30度左右交角,全速前进,突出重围。

远望2号船像“不倒翁”般地一起一伏、一左一右,艰难地航行着,经历了36个小时的殊死搏斗,终于冲出台风巨浪的包围圈,转危为安,驶向被朝霞染红的东方海平线。

鏖战海天

北京时间1997年6月,远望2号船圆满完成风云二号卫星海上测控任务,海上测控首次实现了高精度的姿章联控,满足了实时性的要求,提高了过渡轨道的测控覆盖率,缩短了卫星从入轨到定点的时间,保证了卫星在过渡轨道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志着我国海上航天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99年11月,举世瞩目的神舟一号飞船即将升空,承担着我国远洋测控任务的远望1、2、3、4号船先后扬帆,昂首奔赴大洋深处。

在四艘船的任务方案中,远望2号船位于新西兰以东海域,主要完成变轨控制和留轨段的轨道维持控制等关键任务,变轨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飞船的运行寿命。

经过远望1、2、3、4号船的接续测控,共同努力,神舟一号返回舱稳稳地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神舟一号试验任务的成功,令每一个远望人都为之欢欣鼓舞,远望号船的声誉享誉世界。

2002年3月,远望2号船“带伤”鏖战“神舟三号”,一边与风暴赛跑,一边紧急抢修锅炉,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在预定海域圆满完成了测控任务。

2005年1月13日,远望2号船被授予“功勋测控船”荣誉称号,这是国家给予远望人卓越功勋的最高褒奖。

远洋船舶是有服役年限的,走过而立之年的老一代测控船风采依旧、砥柱中流,以极其壮丽的方式走完最后航程。

这是一次历史空前的大会战,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试验中,远望1、2、3、5、6号船联袂出航,上演了一幕三代测控船同台登场的历史盛况。

2007年10月和11月,远望2号和3号测控船先后两次联手,成功完成了对“嫦娥一号”的海上测控任务,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我国跨入了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实现了又一历史性跨越。

斗转星移,潮起潮落。

2008年11月24日,远望2号船迎来了收官航程,12月23日参加并圆满完成风云二号06星海上测控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完美答卷。至此,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控船队正式退出海上测控舞台。

猜你喜欢

远洋测控海域
扬州英迈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和平方舟”,挑战远洋救护
星载测控终端型谱化研究
遗落海域
沈阳远洋公馆
昆山祺迈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两横一纵”远洋综合补给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