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分析

2019-01-18孙秀芹

系统医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双嘧达西咪替丁紫癜

孙秀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阴市中医院儿科,江苏无锡 214400

过敏性紫癜为血管性炎性病变,患者以儿童居多。患儿临床症状以紫癜样皮诊为主,病变可累及消化道肾脏及关节等多个部位,病程较长,患儿痛苦较大。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常规治疗药物,以开瑞坦为主。虽可抑制病情,但效果欠佳。有研究指出,将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应用到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效果较好。该文于该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样本,观察了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共49例,性别:男孩29例、女孩20例。 年龄范围(3~13)岁,平均(7.50±1.30)岁。 对照组患儿共49例,性别:男孩31例、女孩18例。年龄范围(4~12)岁,平均(7.51±1.28)岁。两组患儿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儿均已确诊为过敏性紫癜。②所有患儿均无心、肝、肾等系统重大疾病。③患儿无药物使用禁忌证。④家属知情同意。该次研究经过道德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开瑞坦等。治疗组予以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①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20056905)用法用量:10~20 mg/kg次,1~2次/d,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2周后改为口服,连续口服14 d。②双嘧达莫片(国药准字 H37020809) 用法用量:3~5 mg/(kg·d),分2~3次口服,连用2周。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 (自开始治疗,至症状消失的时间)。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的对比。③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组患儿紫癜消失时间(7.96±1.02)d、蛋白尿消失时间(5.60±0.27)d、关节肿痛消失时间(11.96±1.36)d、腹痛消失时间(3.53±0.87)d,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x±s),d]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对比情况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 IgA(2.40±0.05)g/L、IgM(1.29±0.36)g/L、C3(1.30±0.04)g/L、CRP (0.62±6.49)ng/m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的对比情况(x±s)

2.3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儿有效率97.96%,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n(%)]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为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由感染、饮食不当、用药、预防接种等因素所导致[1-2]。临床研究发现,细菌及病毒感染,均可诱发过敏性紫癜。抗生素使用不当,同样容易导致疾病发生[3-4]。接触上述致敏因素后,患儿机体可随之发生变态反应,进而产生抗原与抗体。上述抗原与抗体沉着于小血管,所诱发的血管炎,称为过敏性紫癜[5]。过敏性紫癜发病后,患儿症状多体现在皮肤、消化道、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皮肤病变,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病初期,皮疹面积一般较小,呈粉红色。随病程的延长,皮疹色泽逐渐加深,面积逐渐扩大。疾病后期,压迫皮疹部位,可见点状出血现象[6]。皮肤黏膜部位(唇部、会阴等),多可见肿痛现象。消化道症状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较多见,以腹痛为主。发病后,患儿常感腹部严重绞痛,压迫时进一步加重,且可见呕吐现象[7-8]。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患儿可见血水样大便,严重甚至容易诱发肠套叠,增加治疗难度。关节症状多表现为关节炎,但该症状可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消失。肾脏症状一般表现为肾炎,显微镜下可见血尿[9]。

过敏性紫癜发病,与自体免疫力低下有关,无特异性检查。但免疫功能检查,均可见IgA、IgM、C3及CRP指标升高现象。大便潜血试验,一般可见消化道出血。肾组织活检,则可见肾脏部位炎性病变。该文研究发现,未治疗时过敏性紫癜患儿IgA(4.28±0.30)g/L、IgM(7.70±0.61)g/L、C3 (3.65±0.20)g/L、CRP (7.60±0.92)ng/mL。与健康人群相比,上述指标均存在异常,提示患儿机体免疫力较低。及时予以治疗,是提高缓解各项症状,提高患儿健康水平的关键。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常规治疗药物,以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开瑞坦为主。上述药物中,开瑞坦为抗过敏药物的一种。可缓解过敏症状,使皮疹等症状得以缓解,提高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疾病治疗有效率。该文研究发现,给予患儿开瑞坦等药物治疗后,患儿紫癜消失时间(13.00±1.33)d、蛋白尿消失时间(8.11±5.30)d、关节肿痛消失时间(14.87±0.41)d、腹痛消失时间(6.00±0.9)d。该结果与朱思永[10]的研究结果相似,观察组患儿的紫癜消失时间、蛋白尿消失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 (13.02±1.42)d、(8.13±5.33)d、(14.89±0.43)d、(6.02±0.92)d,提示治疗后,患儿的各项症状均有所缓解,证实了上述药物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的观察发现,该组患儿血清免疫指标明显降低,提示患儿机体免疫力已有所增强。西咪替丁为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的一种,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后,可作用于胃部,抑制胃酸分泌[11]。除此之外,药物在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力方面,同样具有显著功效。与给予葡萄糖酸钙及维生素C相比,将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应用到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在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方面,效果更佳。双嘧达莫片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有效预防血栓、减轻血管通透性,且具有抗病毒之功效[12]。将其与西咪替丁共同应用到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疗效更佳。该文研究发现,应用上述药物治疗后后,患儿IgA(2.40±0.05)g/L、IgM(1.29±0.36)g/L、C3(1.30±0.04)g/L、CRP(0.62±6.49)ng/mL。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患儿的机体抵抗力明显增强,提示该药物的治疗效果更佳。通过对患儿各项症状消失时间的观察发现,给予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治疗后,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消失时间(7.96±1.02)d、蛋白尿消失时间(5.60±0.27)d、关节肿痛消失时间(11.96±1.36)d、腹痛消失时间(3.53±0.87)d。与常规治疗药物相比,患儿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更短,提示病情缓解速度更快。该组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97.96%。受样本量不足的限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临床需进一步加强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西咪替丁与双嘧达莫片的临床疗效,为患儿健康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将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应用到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可缩短用药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

猜你喜欢

双嘧达西咪替丁紫癜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双嘧达莫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现状与药学监护*
潘生丁转到儿科发挥作用
探讨双嘧达莫片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双嘧达莫用于儿科临床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