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医声》里的医学人文

2019-01-18文/陈

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放射科医者医学

文/陈 宏

在编辑《医声》的过程中,我阅读了许许多多的医界感人故事,看到许多描述医生陪伴病人经过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倾听病危者最后一声呼吸,医生的脸写在婴儿初闪的瞳仁中,也写在临终者最后的凝望里。医生陪同人类走过生、老、病、死。

每个医生都是善解人意的,而每一个病人又都是有故事的,病人来看医生既是来看病也是来寻求安慰的。这些病人有眼泪要流,有委屈要说。他们来叙述病情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是一种心灵的解脱。在诊室里面,医生和患者在一起应该是一种很神圣的仪式:患者倾诉,医生倾听,这是多么有仪式感的过程,医生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全部奉献给患者,并从精神上帮助患者康复。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不仅仅是医术精湛才成就斐然,威望很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病人竭尽全力,对病人态度谦恭和蔼才是成就他们成功的基石,而这一切也源于一个词——“医学人文”。

何为医学人文?自2014年起《医声》用100多万字、400多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医学人文就是要达到医生与患者的相互理解和医学进步。当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时候,不妨做好自己,尔后再去帮助别人。《医声》里医者用质朴的语言、真实的故事,或痛断肝肠,或人间缱绻,展现给我们或歌或泣的生命的坚强或脆弱,每每读来都那么让人感怀不已。

在《散发着人文气息的从医片断》里讲诉了一个小小医护细节,但却足以让我们看到大夫对病人细腻的关怀。这位医生非常注重自己的一双手,总是认真清洗干净,修剪好指甲,保持双手是温热的。他说:用冰冷的手去触碰患者的身体是对患者的不尊重。医者的仪表是内在修为的外在表现,具有人文气质的医生注重礼仪,着装规范,温文尔雅,对患者富有同情心与爱心,给人以清爽、温暖、信任的感觉。在《爱是最好的处方》里看到医生与病人处于信息不对等的两方,病人不具备医生的专业知识,难免会产生种种疑虑和担心。心中以患者为重的医生则将其爱心和关心在言谈举止间传递给患者,治病的同时也是医心。《一碗豆皮的慰藉》中极具爱心的医生,用一碗豆皮慰藉了老人,使一个患肝硬化晚期的老爷子在走的时候,安详得像进入了梦乡。在《放射科医生手记》里,我们看到不了解放射科工作的患者会抱怨,拍一个片子几分钟,要等两小时才能看结果,感觉很不合理。实际上从扫描到出报告,整个过程是非常严谨的,需要层层把关。有些检查一出来就是上千幅图像,而出具报告的平均时间只有20分钟,这对放射科医生是个很大的考验,经验对一个放射科医生来说尤其重要。即使是一个医学博士生,也需要至少看过几万份患者的片子,甚至一种疾病要看几百个病例,才能慢慢积累经验,才能独立出具报告。二十年,影像检查诊断出病变的例子太多太多,设备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始终不变的是医者对患者那赤诚的心。十年磨一剑,做医生需要耐得住寂寞,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医者仁心,重建生命之路》中看到,医生用高超的医术让一个年轻的身高168cm,体重却仅39公斤,且张口困难每天只能进食少量汤水维持生命,佝偻着瘦削身躯神情木讷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恢复了健康,十年来吃下了第一口饭,睡上了第一个安稳觉。在《摆渡人》里看到,任何一家医院的ICU都有感人的故事,监护仪器不停闪动,印证着生命在延续,医生护士不眠不休,与死亡较量……这样特殊的环境,造就了铜墙铁壁、无所不能的医务人员。在人们的印象里他们个个面容严肃、铁石心肠。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看到在挽救一个年轻生命的过程中,他们悉心照顾,用心呵护,期望爱心能挽回生命。即便用了最尽心的护理和最高超的技术、设备等,依然未留住年轻的生命,但直到最后时刻年轻人都用顽强的毅力感染着医生们。让人们感到,病人和医者互为摆渡人,我虽然救不了你的命,但你却影响了我一生。在《追随光明与希望的梦想》里看到一个刻苦钻研眼科科技高峰、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而坚定回国,发明了“姚氏法角膜移植技术”的眼科神医——姚玉峰。20多年来,几千例姚氏法移植术后均实现了零排异,经姚教授手术复明的病人有近3万人,他为几近失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送去光明。在“B超神探”“缝兜大夫”贾立群那里,我们看到了在B超机前一干就是30年,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探头,从没有让一个孩子在他手里漏诊、误诊的神探影像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医生,千千万万个患儿家庭的团圆是他最大的梦想。看着一个个患儿从他那里健康、快乐地走出去,是他最大的幸福。

在读到张雁灵会长《我心中的山河》时,我读到了一种平静、一种心如止水,一切都是那么淡淡而来,却让人大受教益。父亲走了,留下的传记是用听诊器写的,听诊器随他老人家一路走来;母亲走了,留下的传记是善良。父亲是血脉之源,母亲是慈爱之泉。父母给了他们一个贫穷而富有的家,贫穷造就了他们坚毅的品格,富有让他们懂得了知识无价、善良无价;父母给了他们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家,父亲给了他们做人厚道、做事踏实的品质,母亲给了他们热爱学习、聪明智慧的基因。为人师表的父母总是在用行动来影响教育孩子,父亲在患癌症后,每天还是手拿听诊器给人看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父母给孩子们留下的宝贵财产就是听诊器和医学书籍,正因为这些厚重的家风文化积淀,才培育了一个有爱心、有胸怀、有担当的协会领路人,才有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医师协会,才有了人之向往的医学人文思想。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讲人文、有温度的中国医师协会的“家长”。

医学人文,体现了尊重、仁爱,倡导的是医患和谐,医学人文推进了社会文明,让医生走得更远。是啊,我们常常被英雄所感动,可是,我们又何常不是被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所激励呢?每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触碰灵魂,与人以智慧、仁爱和善良,让医学与人文相伴同行,社会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医声》里是医者救死扶伤,关爱患者的拳拳情深,是患者向死而生后对生命的无限眷恋。我喜欢读《医声》,《医声》里的故事有你、有我、有他,更有许多医患的爱……

猜你喜欢

放射科医者医学
FRCR资格考试解剖模块对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像解剖教学的启示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学的进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