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诗词教学探讨

2019-01-17康美美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一剪梅诗词教学信息技术

康美美

【摘 要】本文以李清照《一剪梅》的课堂教学为例,论述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将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措施,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体验感,让学生从中更好地体悟诗词的美。

【关键词】诗词教学 信息技术 一剪梅 配乐朗读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18-02

21 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已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又迎来新的机遇。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让传统教学焕发生机,考验着每一位工作一线的教师。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也就是教育信息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在这里笔者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信息化教育。”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则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荣华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这些说法虽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教育信息化这个概念,但他们都给现代社会的教师提出了一大挑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信息技术丰富了现代教育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手段,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脱离教学谈技术,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发展,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曾经的“粉笔”“黑板”“讲台”三合一的教育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唯有加快学习步伐、更新观念,才能成为时代所要求的合格教师。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笔者希望通过无数次的尝试,探索出最佳的方式,这也是笔者努力的方向。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来谈一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贯彻教育信息化这一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剪梅》是人教版中学语文高二年级选修课文,它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篇”中的推荐作品。本单元主要学习和领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的表现方法,深切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意蕴美和情感美。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老师通过平时上诗歌阅读课时的穿插讲解,已经使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一个总体的系统的把握。对于李清照来说,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对她有一定的认知,因此教学也相对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课文预习部分,笔者设计了几个小专题,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上网收集相关信息。第一组查阅李清照生平资料,并做成课件;第二组制作诗歌朗读视频。

为了快速进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引入部分,笔者使用多媒体播放邓丽君的歌曲《月满西楼》。优美的歌曲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让同学们对词作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将学生带入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按照课前预习安排,接下来由学生小组上台,通过课件展示和讲解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学生的 ppt 展示资料包括:(1)知人(作者简介):李清照的基本信息、人生经历、成就和风格。(2)论世(背景链接):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佳话。好的教育应该是唤醒的教育,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也增强了其研究意思,特别是这一过程有助于照顾后进生,并通过帮带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词作本身在古代就是可歌可咏的文学样式,所以美文一定要通过美读才能焕发出其本身的光彩。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美、体味诗歌情感美、品味诗歌意境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使用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跟读。在此基础上展示课前同学们制作的朗读视频,评一评哪位同学的朗读更契合词作的情感基调。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教学材料,比如视频和音频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甚至让学生能够聆听来自远古的音乐,与作者进行情感对话。在本次教学中,多样的阅读方式,包括听读、跟读、朗读,三者相结合,很容易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作中“愁”这一词眼。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笔者将问题探究落实到合作探究中,让同学们思考在词作的上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意向来抒发其愁感,并进行赏析。意象鉴赏是学生理解诗歌的突破口,也是学生在诗歌赏析中的拦路虎。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通过 ppt 展示与意象有关的图片与诗歌。如月本身就有月圆月缺两种景象,这两种图景正好象征人世间的团圆与分离,正如宋代词人苏轼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图片加诗句的组合较容易地帮助学生理解《一剪梅》词作中“月”这一意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它最容易引起词人的愁思。词中的作者于此时正与丈夫相隔万里,月圆人却无法团聚,怎能不愁情满怀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精美的图片展示一方面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在意象和作者的情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美作,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作情感的理解,也为培养学生及时运用课堂所学素材来构建文本的写作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 (可适当添加词语)。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通过希沃授课助手 PC 端软件和手机端软件,基于 Wifi 网络相连下,实现移动终端与电脑 PC 之间的互联互动。先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实物拍照并传输至电脑 PC 端,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在这里,笔者摘取一位同学的作品:“秋天又到了,院中的荷花渐渐凋谢,失去了生命的色彩。家中洁净如玉的竹席透出一丝凉意,我轻轻脱下身上的罗衫,乘上兰舟独自出游。我百无聊赖,抬头望着天,心中想着什么时候大雁能给我带来丈夫的消息,什么时候才能够见到丈夫,回到从前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与丈夫注定只能在梦中相遇吗?不,老天你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想到这里,我落下了辛酸愁苦的眼泪,就让这心中的凄凉与团聚的渴望都随我的眼泪飘散吧。雁群排成人字形在黄昏的天空中缓缓飞过,就如从前我与丈夫形影不离。天色越来越暗,我不知道自己飘向何处,此时我多想为远方的丈夫弹奏一曲,祭奠我即将逝去的青春。”同屏技术的使用,帮助教师把学生的习作及时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一方面可以与同学分享,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及时点评与反馈,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能很好地进行示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21 世纪,信息技术的浪潮已向我们奔涌而来,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抓住机遇,把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才能成为时代所要求的合格教师,才能做时代的弄潮儿,站在大潮的浪头迎接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J].山东电大研究动态,2002(6)

[2]黎加厚.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一剪梅诗词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剪梅·忆
一剪梅·七十自遣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