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逼婚:观念碰撞下何去何从

2019-01-17蓝风

妇女生活 2019年1期
关键词:张磊女士回家

蓝风

编者按:

逼婚在中国堪称“传统”,自古就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说法。据网上前不久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各地适婚人群被长辈逼婚的概率普遍超过七成;接受调查的25岁至30岁的年轻人,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现象更为普遍,被逼婚概率超出男性6个百分点。可偏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按“常理”出牌,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迟迟不结婚。长辈看着心急,于是连催带逼,弄不好就会引发冲突。那么,父母、子女之间如何才能化解这种冲突?年轻人的婚姻问题,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吗?

五花八门的中国式逼婚

32岁的张磊是一家大型国企的高级白领,月薪2万多元,有车有房,算是成功人士,也是很多女孩儿倾慕的对象。可张磊一心忙事业,不想过早考虑婚事。父母十分着急,不远千里从老家赶来逼婚:“古话说三十而立,你都三十多了,条件也不差,一直不成家,你在等什么啊?”“我想等事业上一个台阶再考虑婚事。”张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身为退休教师的母亲说:“早点结婚吧,趁我们身体还硬朗,能帮你带带孩子!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再过几年,我们都需要人照顾了,你又要顾老又要顾小,可怎么忙得过来啊?还有,到时候同龄的好女孩都成孩子妈了,你想找都找不到啊!”张磊觉得跟父母没法沟通,没好气地说:“找不到就不找!”母亲一听当了真,似乎天都要塌了,跺着脚说:“那可怎么行!别看你现在一个人光鲜,将来老了动不了了,孤零零的一个人可怎么过啊?你这样让我们怎么放心啊?”张磊实在受不了,只好躲到单位加班,尽量晚回家。

父母索性住了下来,给张磊张罗对象。很快,老两口跟小区的大妈大叔混熟了,到处托人给儿子介绍女朋友,还将儿子的条件做成名片,到公园替儿子相亲。遇到感觉条件相当的,他们就逼儿子见面,否则要么哭闹,要么绝食。张磊也不让步,要么软硬不吃坚决拒绝,要么一味敷衍走个过场。

这可把老两口气坏了。因着急上火,一向身体不错的母亲犯病了——心脏病突发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醒来后,她抓住张磊的手哭道:“妈六十多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这样走了,没看到你结婚生子,妈死不瞑目啊!”

看着母亲死里逃生,张磊最终妥协,答应相亲。

吴晶比张磊更惨,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被母亲逼婚了。

其实,漂亮大方的吴晶一进大学就跟一名男生谈起了恋爱。父母得知后很严肃地告诫她:“一上大学就谈朋友的男孩子不会有出息的!”被泼了冷水的吴晶一想,是啊,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大学里不好好学点东西,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于是她果断关闭了感情闸门,专心学业。可她上大四准备考研时,父母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女孩子家考不考研没关系,找对象更当紧,不然年龄大了身价贬值!”吴晶一头雾水,又委屈又不解:“不是你们让我好好学习吗?况且我才20岁出头,怎么就贬值了?”

“以前不让你谈恋爱是我们错了,现在形势有变,重点要转移到找对象上来!”一向严肃的父亲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发出指令。

吴晶后来才知道,出现转折的原因是,父亲单位刚调进来一位28岁的“剩女”,好多同事为她介绍对象,皆因她过了最佳年龄而未果。这事成了家有女儿的父母们活生生的警示教材。

“最近怎么样,有情况吗?”这句话几乎成了吴晶父母打电话时的开场白。“没情况!”吴晶常常一拿起电话就没好气地堵他们的嘴。“千万要抓紧啊!”通话通常在这种千叮咛万嘱咐中结束。

可谈恋爱这事能是抓紧就能解决的吗?何况吴晶正紧张备考,根本没时间谈恋愛。她后来害怕接家里的电话,一接电话就压低声音说:“我在上课。”或者说:“我在自习室……”然后赶紧挂断。

父母很快发现了猫腻,干脆由嘴动变成了行动——亲自帮她物色。

元旦前一个星期,吴晶收到火车票的订票信息,原来是妈妈给她订了元旦回家的车票:“你爸老胃病犯了,你赶紧回来吧!”才放三天假,根本没打算回家的吴晶只好打点行装。

赶回家一看,爸爸能吃能喝一点事都没有,原来是给她约好了相亲对象让她回来相亲的!吴晶很生气,调头要走,被妈妈拉住了:“你爸天天为这事犯愁,说女孩子拖不得,一晃就成剩女了,你就听话吧!”

吴晶只好硬着头皮去相亲。接下来的寒假,吴晶走马灯似的相了8个。因为本能的反感,相亲自然没有结果。

在父母的声声催促中转眼到了毕业季,吴晶害怕相亲,以考研为由赖在学校不回家。早已约好相亲对象的父母急得亲自赶到学校,想逼她回家相亲。吴晶跟父母大吵一架,并发誓从此不再相亲。父母最后服软,以哀求的口吻对她说:“你是不是还恋着那个男孩子?如果是,你就去找他吧,爸爸妈妈不拦你!”

吴晶愣了好半天才明白他们说的是她刚上大学时的初恋。这事早就翻篇了,她不相亲跟初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而父母却已经妥协到只要她谈个男朋友就行了,不再计较对方有没有出息。看来在他们的心目中,她已经开始掉价了,这让她感到无比悲哀。

中国有句俗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或许是中国式逼婚的文化基础——一旦孩子到了法定结婚年龄还没什么动静,家长就会着急,有的催逼相亲,有的含沙射影,有的打孝顺牌甚至施苦肉计。有专家认为,中国式逼婚是代际观念差异、情感焦虑和现实社会压力相互交织、碰撞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两代人对价值观、感情观、家庭观及安全感的理解反差带来的结果。

压力下的两败俱伤

中国人有春节团圆的习俗,若身在异乡,不管离家有多远,过年的时候都会尽可能地回家,与家人团聚。然而,近年来由于逼婚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年轻人开始“恐归”,甚至出现了“恐归族”——担心被逼婚,宁可春节不回家。可见逼婚现象已经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给当事人家庭也平添诸多不和谐因素。更为让人担心的是,因逼婚而酿成的婚姻悲剧,也层出不穷。

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的陈小秋是从24岁那年开始被家里催婚的。其实自打参加工作开始,陈小秋就在积极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但受工作环境限制,她接触的人不多,前后相过几次亲,不是别人看不上她,就是她对别人“没感觉”。更为残酷的是,随着她年龄增长,给她介绍对象的人慢慢少了,她的“身价”在不断下跌。

去年国庆节前,陈小秋的父亲患了肝癌,她特地调休几天回家探望。一踏进家门,母亲就愁眉苦脸地对她说:“秋儿啊,你爸的病一直没好转,恐怕时间不多了。你的婚事一直是他的心病,你抓紧成家吧,也能给他冲冲喜!”父亲也拉着她的手不停地流泪。陈小秋痛哭流涕,肝肠寸断。那一刻,她下定决心,不再苦苦寻觅什么“心心相印”,为了父亲,碰上一个差不多的就嫁了。

两个月后,陈小秋就挽着一个“差不多”的男子走上婚姻的红地毯。父亲被人搀扶着来到婚礼现场,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母亲则直夸她“孝顺”。

可婚后仅仅两个月,已经怀孕的陈小秋就被丈夫无故猜疑并赶出家门。怕父母担心,她不敢回娘家,又不知往何处去,满腹的委屈化作临风飘洒的泪水。目前,因顺从父母旨意而结婚的陈小秋,正面临婚姻何去何从、孩子要不要流产的艰难选择。

而面对逼婚坚决反抗的周林,日子也不比陈小秋好过多少。

周林是家中三代单传的“独苗”,从小到大,家里省吃俭用把他当“人上人”培养。他也很争气地读到博士并出国留学,海归后在一家外企从事科研工作,很快成为一个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事业上风生水起,个人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儿子这么有出息,周家父母却一点也不觉得自豪,甚至还有些灰头土脸。他们不敢往人堆里钻,因为人们不关心他们的儿子事业上多成功,而是更好奇周林已经30多岁了为啥还没结婚,什么时候能为周家延续香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周父一有机会就在周林面前咬牙切齿地训斥。“你不结婚,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周母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

去年春节前夕,周家在家乡给周林物色了一个他们认为各方面都不错的女孩,只等周林回来相亲。周林听说后,在大年三十将回家的车票退掉,放弃了回家团聚,他说不想在相距千里的家乡找女朋友,又怕拗不过父母。那个春节,周林的父母过得伤心难过,而千里之外的周林也黯然神伤。他一方面充满了忤逆父母的愧疚,感觉自己就是个大逆不道的罪人;另一方面又对未来的婚姻感到焦虑,不知道自己的另一半会在猴年马月出现。他就在这种愧疚和焦虑中煎熬着,才三十岁出头头发就大把地脱落。

与此同时,周林的父母也寝食难安,周父已患上失眠症。他们担心儿子年纪越大越不好找老婆,到时说不定会独身。如果那样,不仅家族断了香火,他们抬不起头来,儿子老了无依无靠也不会幸福。

逼婚同样给许多原本和睦的家庭带来巨大伤害。

从小爱好音乐的肖文俊,艺术院校毕业后就成了“京漂”。在“漂”的过程中,个人问题被耽搁了。恋爱谈了几次,却没有一个姑娘愿意嫁给他,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房子。而要在京城买房,对于普通家庭出身并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母亲逼他回家,除非他找到结婚对象。

前年春节,为了安抚母亲,肖文俊租了一个“女朋友”小宁回家过年,并对母亲撒谎说,小宁是北京人,家里有房,到时候结婚不愁没房子。母亲满心欢喜,将肖家几代传下来的传家宝——一对翡翠手镯亲手给未来的“儿媳妇”戴上。這位租来的“儿媳妇”事后不愿交出手镯。这事被拆穿后,肖母气得一病不起,发誓老死家中也不认这个“混账儿子”。如今,在周围人的劝说下,母子关系有一定缓和,但母子间的隔阂却难以消除。

像这样因为逼婚让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的不在少数,极端者甚至出现无法挽回的悲剧。

文静乖巧的小凤生活在一个小县城,一家三口和谐温馨。不和谐音符出现在小凤26岁以后,父母开始催促她相亲。母亲挖空心思将女儿的优点罗列出来作为“卖点”,到处托人“推销”女儿。周围的人都知道小凤的学历、职业、收入、身高、体重和生辰八字,更重要的是都知道她急着找对象。小凤有时走在小区都能听到背后有人指指点点:“就是她!快三十了……”还有人议论:“女孩子书读多了有什么用,把自个给耽搁了!”

不堪屈辱的小凤有一天留下一纸遗言选择了自杀。幸亏被及时发现,小凤捡回一条命,却从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对儿女逼婚是“为他们好”,是对儿女的爱,可儿女们大多不领情,有的直接顶撞父母,有的撒谎或欺骗父母,还有的干脆远离父母。爱,有时因为方式不当而带来伤害。“女人过了30岁就别挑了,要不你以后肯定没出路!”“你以为年轻貌美的小姑娘还能看上你?”当类似伤人的言语出自自己亲人之口时,对当事人的打击与伤害更加难以估量。

弥合分歧方能实现双赢

父母希望儿女早日成家,婚姻美满,心情可以理解,但“强制执行”式逼婚,已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天津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父母与子女婚恋观念不同,是正常现象。要想化解矛盾,需要两代人换位思考。

作为父母,要提醒加劝告,对儿女动之以情。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让他们自己去斟酌,去挑选。这样既帮了忙,又不至于添乱。大主意还要靠孩子们自己拿,毕竟结婚是需要孩子们自己决策的大事,父母绝不可以越俎代庖。

作为子女,应积极主动面对婚恋问题,多多体谅父母们的良苦用心。遭遇逼婚固然令人心烦,但也需要抱着理解和感恩之心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就会发现逼婚背后蕴含着的浓浓关爱。要珍惜这份关爱,与长辈耐心沟通,既不回避和逃避结婚话题,也要主动说出自己的择偶观,拿出人生规划表,让长辈们吃上定心丸,从而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周女士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去了广州工作,直到29岁还没谈朋友。周女士曾经像大多数父母一样“逼婚”,逮着机会就说,后来女儿不仅QQ、微信不回,电话也不接,每逢过年便推三阻四不回家。周女士意识到这样硬逼没用,于是改变了思路。前年,利用国庆假期,周母表示想到广州转转。当时女儿很警觉,但还是勉强答应了。到了广州后,周女士顺着女儿的爱好,主动提出一起去看电影、看演出、购物。母女俩像一对姐妹一样玩得很开心。在愉快的氛围下,周女士主动就先前的逼婚向女儿道歉,并表达了自己对女儿的爱。女儿也向她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几段失败的恋爱经历,以及由此心灰意冷的真实心态。周女士对女儿的想法表示充分理解,用自己当年的恋爱经历开导女儿:“不能因为一朵花的凋零就放弃春天。缘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绝对不能在原地等待,必须自己主动地不断寻找。”周女士的启发式教育终于解开了女儿的心结,女儿最终从痛苦懈怠的消极心理中走了出来。三个月后,周女士接到女儿从广州传来的喜讯:她已主动报名参加了一个联谊会,并有了自己的选择目标。2017年10月,周女士32岁的女儿与一位34岁在广州工作的老乡喜结良缘。去年秋,周女士做了外婆。

除了父母子女之间加强沟通与相互体谅,社会也应该给予“逼婚”现象及大龄男女的婚恋以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一方面,“逼婚”现象源于社会价值观的剧烈冲突。在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女孩到了24岁就开始“跌价”,到了28岁差不多“跌到最低价”,过了30岁几乎成“处理品”了。一位主动去公园相亲角相亲的34岁海归女艺术家被一群大爷大妈“围堵”起来说是“郊区房”姑娘:“你看她,长得还行,又没结过婚,这个‘房型还可以。但她年龄大了,所以相当于郊区房。”而男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过了而立之年便“日落西山”。一位35岁的IT男,因为不结婚,感觉自己是没有社会价值的废物。谈起对女方的要求时直言:“没要求,没要求,女的就行……”种种歧视,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社会舆论。世界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大家都能行动起来,改变观念,少给周边的大龄青年及其父母一些压力,多一些包容,“逼婚”现象势必会得到有效遏制。

另一方面,“逼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问题在婚姻上的投射。比如,在北上广,不少年轻人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不是“不愿”,而是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不敢”。因此,逼婚和反逼婚的冲突,是结婚和不结婚两种生活方式的冲突,也是种种社会问题的集中式体现和爆发。因此社会舆论也不应对有此行为的父母进行上纲上线地批判。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于子女的无私关爱不应该被打上这种可怕的烙印。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张磊女士回家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好声音冠军张磊,最爱吃“豆腐”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配型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
喂猫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