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9-01-17徐晓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51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人员满意度

徐晓琴

(高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高邮 225631)

护理作为一种服务性职业,其具有高风险性和责任性,其受医学技术的限制,加之患者所患疾病通常本身较为复杂且难以预见,可以说护理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若有风险事件出现,一方面威胁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影响医院声誉[1-2]。事实上,风险事件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提供患者恰当而合理的护理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而大幅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3-4]。这里所提到的风险管理护理主要是指系统管理风险可能发生的每个环节,从最开始的识别现有或潜在护理风险,再到综合评估风险,最后为针对性处理,可谓是环环相扣,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维护医院经济效益和声誉[5-6]。为此,我院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护理,以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20~78岁,平均(42.5±2.4)岁;再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19~76岁,平均(41.0±2.0)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均资料齐全;均未合并心、肝、肾等脏腑病症;均意识清楚且表达清晰;均无精神障碍或精神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排除过敏体质者或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护理等。予以观察组患者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具体内容:①首先,责任护士应详细了解并随时掌握患者疾病相关信息、病情变化及个人基本情况,并努力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同时还需对已发现的风险和隐患予以总结,从而确定细致而针对性较强的护理防范措施,避免护理漏洞,并结合本科室具体实际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各种可能突发事件的准备及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护理期间责任护士也应随时保持警惕状态。②其次,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实际上护理记录属于法律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对其加强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以防因护理记录不全或涂改而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从而不仅会给医患双方均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医患关系。在本次风险管理过程中,采取“护士长、责任组长及护理文件质控小组”三重监察制度,即责任组长每日对该组全部护理记录予以检查,并将相应结果上报护士长,再由护士长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护理记录进行二次检查,文件质控小组工作人员还会每日抽查各科室护理记录。另外,三方每周都会对护理人员护理记录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及总结,以共同加强对薄弱环节的质量把控,促进护理记录质量不断提高。③对护理人员定期予以风险护理培训,主要学习有关法律常识以以树立“安全第一”理念,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不断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并就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给予全面分析,让其明白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使其自觉做好护理安全防护,更加重视预见性护理,即风险来临前已有所察觉,并从容应对,以减少风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7]。④重视培养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以促进其沟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强调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并举实例让护理人员明白良好医患关系是化解所有护理风险事件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指导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正确沟通,另一方面让护理人员学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懂得以正确的方法对患者予以恰当干预和疏导,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并减少其负面情绪,让其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8];另外,护理人员也要学会与患者家属作沟通,即使家属因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误诊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也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安抚,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冲突,为患者营造优质的休息和就医环境,为护理人员创设愉悦的工作氛围,从而实现护理风险最小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出现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及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情况。护理风险指标:护理差错、患者投诉;护理满意分三个等级: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指标:操作是否规范且熟练、护理文件是否规范书写、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是否良好、沟通方式是否得当,各方面总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9]。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正态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 检验,正态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风险出现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护理风险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风险出现率对比[n(%),n=120]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满意度对比[n(%),n=120]

±s ,n=120,分)

表3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比(x

3 讨 论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安全问题,其不仅具有更强的法律意识,而且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提升,这也迫使医院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所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增大[10-11]。为此我院对部分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风险管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护理风险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护理风险出现率仅为0.8%,而对照组则达到9.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前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0%,而后者仅为77.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前者护理质量各指标平均得分约为90分左右,而后者仅为75分左右。充分证明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作用,其不仅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而且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结果与彭艳芬等人[12]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可见其有效性与可靠性。本次风险管理护理实施小组得到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率为0.8%,彭艳芬所得结果为1.0%,可以说这两种数据十分接近,只是略有差别,但差距并不大;再者,本次风险管理护理小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0%,彭艳芬所得结果为93.5%,同样两组数据十分接近,但本组数据略低,差距也不大。基于以上,充分证明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及对医院、护理人员及患者三者间的重要影响。分析原因如下:与常规护理相比,本次风险管理护理从四个方面入手,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理能力及减少护理风险为目标,从而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技能、转变职业观念、端正服务态度、学习沟通技巧;整个护理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首先,责任护士会查阅患者基本信息和病历资料,其次,责任护士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个人需求、心理状态及其家属愿景,以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尽量满足,最后,综合搜集到的患者所有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较强的护理方案,并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准备;重视护理细节,严格把控护理记录文件质量,并实行三重审查制度,从责任组长全部检查、再到护士长定向抽查、最后再由文件质控小组指派工作人员予以随机抽查,进而大幅度避免了因护理记录不清或不全而引发的医疗争议和纠纷,进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和其所在医院的信任,继而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也减少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此次风险管理也很重视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科室及医院均会定期举办学习班,由主任医师为其培训,拓展其知识面的同时,也逐步让其明白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人员起到了对工作责任心的强化作用;本次风险管理还特别加强了对护理人员沟通技能方面的关注,以实现让其从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懂得适时地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促进护理与治疗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降低不良事件出现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护理人员满意度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