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9-01-17姜林花陆永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51期
关键词:四肢患肢肢体

姜林花,陆永丽*

(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 启东 226200)

四肢创伤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由外力创伤所致,导致骨完整性受损,临床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但其治疗方式对身体的创伤性较大,容易导致术后静脉回流不畅,造成活动受限,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在巩固手术效果,降低术中损伤,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探究其病症机理,本次研究选择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四肢创伤骨折手术治疗,按照临床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4.85±10.90)岁,其中上肢骨折5例,下肢骨折15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3.05±13.63)岁,其中上肢骨折4例,下肢骨折16例;两组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测,成功接受四肢创伤骨折术,均存在明显四肢,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无相关用药禁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健康宣教

所有患者均提前接受相关检测,根据其性格、年龄、爱好、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初步评估,给予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肢体肿胀与四肢创伤骨折术之间的联系,详细讲解肢体肿胀的发病原因,护理方式的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提升依从性。

1.2.2 疼痛护理

加强皮肤护理,先用棉垫包裹患肢,为避免伤口过紧,需利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防止其发生渗血、麻木、痉挛等症状,实时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定期更换敷料,给予体位护理,按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2h/次,若发现伤口出现感染需及时清理,并重新包扎,保持创面干燥,确保无菌操作。

1.2.3 中频静电治疗

监测患者创面恢复情况,根据主治医师建议适当给予中频静电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软组织肿胀消退及缓解病人的疼痛,30min/次,1-2次/d。

1.2.4 健康功能恢复

根据患者肢体恢复情况,为其指定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类型,初期协助患者进行肢体练习,确保其能够完成基础训练后逐渐加大难度,执行小幅度肌肉训练,促进患者肌肉放松,逐渐由小幅度训练转变为患肢主动训练,如关节屈伸、肢体负重等等,10-20min/次,3-4次/d;在病情允许下,应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患肢活动,如下肢骨折手术当天即可鼓励患者开始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运动;上肢骨折术后当天可以锻炼握拳,一定要每个动作保持10-15秒。采用轻柔的按摩手法给术后肢体从远侧端向近侧端按摩。同时,未制动的肢体都可以给予被动的关节活动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肿胀及疼痛评分情况,同时观察其满意度情况,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采用%与(±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

观察组护理前肿胀评分及疼痛评分分别为(2.65±0.35)分、(4.26±0.36)分;护理后为(0.56±0.21)分、(0.95±0.35)分。对照组护理前为(2.59±0.25)分、(4.36±0.37)分;护理后为(1.36±0.34)分、(2.16±0.37)分;两组患者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计算t值为11.365,P值为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15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综合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0例,满意5例,不满意5例,综合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计算x2值为6.695,P值为0.0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创伤骨折术后导致患肢肿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养成健康的医疗观念,提升依从性,应用创面护理,定时监测其疼痛状况,能够及时给予患者止痛护理,缓解痛苦程度,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避免患肢长时间受到压迫,从而避免压疮等临床并发症,同时给予患者中频静电治疗,能够进一步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给予术后肢体功能训练,加强自身恢复效果,加快肢体功能改善进度,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综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恢复效果,同时其满意度,相较于常规护理方式优势明显,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缓解患者肿胀及疼痛情况,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2-3]。

猜你喜欢

四肢患肢肢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跟踪导练(四)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跟踪导练(四)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肢体语言
跟踪导练(四)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