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推行积极教育势在必行

2019-01-16杨元元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2期

杨元元

摘 要:积极心理学诞生二十年来,在积极情绪、品格优势、积极制度研究上取得了系统性的成果。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它挑战了当前的以提高学业成绩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认为学习与品格是双螺旋上升的模式。积极教育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推行积极教育促进中职生学业与品格双发展,会让他们获得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积极教育;品格优势;积极人格

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世纪之交的国际心理学界兴起了一个新的思潮——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源于对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批判和反思。传统心理学一直以来把自己的焦点放在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如心理障碍、抑郁、焦虑和犯罪等,心理学正在变成一门类似病理学性质的学科。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认为:传统心理学的确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它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难以实现心理学研究的应有价值和社会使命[1]。积极心理学对此做出了革命性的改变——审视人性的积极面——普通人具备的积极人格和力量。真正地、科学地关注普通人的美德与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显著特征。

积极心理学诞生二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2]。积极心理学家主张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通过乐观、希望、快乐、智慧、勇气、毅力等积极人格,使普通人拥有蓬勃发展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全面蓬勃的人生有五个支柱——幸福五元素——积极情绪、投入、积极关系、意义、成就。这些支柱的基石则是品格优势与美德。根据文献综述提出了六种广泛存在的品格优势及其包含的24种美德(积极人格)[3]。

二、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

塞利格曼认为,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成绩,还要加上幸福五元素,这些都是可以在学校教授的。他坚持要在各个学校实施积极教育,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①能够有效防止和对抗抑郁;②能够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幸福体验;③能够给学校的现有教育体系以补充[4]。积极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发扬积极人格,获得幸福感并拥有蓬勃的未来。积极教育不是对学生充满希望的良好祝愿,也不是心灵鸡汤式学说。理解积极教育的内涵,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积极教育不是一场革命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带着问题审视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不足、各种失范行为。积极教育并不否定学生身上的问题,而是以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减各种问题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传统教育主要致力于修补负向,目标是把一部分问题人修补成普通人,得到正常且普通的结果;积极教育的目标是发扬正向,助力普通人追求幸福,拥有美好的人生。所以,积极教育与传统教育只是在方式与目标上存在差异。积极教育使原来具有片面倾向的传统教育变得更全面、更合理,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二)积极教育不是用优点克服缺点

积极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品格优势作为教育目的,而不是修补缺点。传统教育经常把克服缺点作为工作重心,其实克服缺点有一个适当性的问题,事物总是具有两个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缺点能被克服。而且,有些缺点还有特定的功能,比如自卑常常会让人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但当它达到一定程度引起心理压力而产生补偿机制时,会推动自我不斷完善。

(三)积极教育不是讲生硬的知识,而是讲软的知识

中国积极心理学学会主席、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指出:“积极教育也称幸福教育,很多国家都将积极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他认为:积极教育的七种可能包括情商教育、幸福教育、利他教育、乐观的性格教育、美德的教育、社会关系的教育、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教育,但显然不局限于这七种。不是讲生硬的知识,而是讲软的知识。它强调人性的教育,强调积极的人类品质,像善良、道德、理想、追求、创造、幸福等,它是对挖掘弘扬积极心态的一个实践[5]。

三、在中职学校开展积极教育势在必行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积极教育的切入点是发现积极

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中职生的生源不尽如人意,主要是中考被筛选下来未能进入高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大多数中职老师眼里,他们是难教难管的学生,在社会上普遍受到轻视,认为不如高中生优秀。他们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弱,部分人心理问题突出,各种行为失范,诸如玩手机、抽烟、酗酒、谈恋爱、打架斗殴等,但是我们从 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会发现与同龄的高中生一样他们有不少的积极心理品质。

国内有研究认为:中职生总体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良好,六大维度得分随着年级升高而提高。在积极心理品质上除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品质显著低于全国高中生。这主要因为中职生整体是从义务教育分流出来的,在义务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适合的教育,导致心理上整体落后于普通高中生。但是 ,一旦得到了适合的教育,在职业学校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多数学生的积极心理会很快得到发展[6]。

(二)在中职学校开展积极教育着力点是培养品格优势

中职生具有一些标志性的品格优势,数量一般为2~5个。品格可能是天生的,正如认知能力是可以通过严格的学习得以提高,品格也可以后天得到发展。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品格优势培养主要靠设置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师日常渗透、学校营造积极环境。

1.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

中职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可以每周开设一节积极心理学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积极心理学,教学大纲中应该有品格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动机、积极自我、积极归因、幸福感等内容。

2.教师日常渗透

品格培养的主要途径还要靠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积极关注、积极言语、营造积极的氛围等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师生双方都能发展积极向上的品格。

班主任是与学生最亲密的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最能影响其品格发展。中职学校应该做好班主任制度建设,从班主任培养、激励措施入手,引导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学生观。班主任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面,积极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学习生活中关心关爱学生。另一方面,中职生的管理任务大部分落在班主任肩上,难度大、负荷重、心理压力大是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常态,班主任容易出现烦恼、焦虑、无助情绪,导致职业倦怠。班主任没有积极的心态,积极教育就无从谈起。中职学校应切实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幸福感。

3.学校营造积极环境

积极的校园首先体现在学风。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加大投入,很多中职学校的校园各项硬件设施已经达标,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中职生的学习风气、学习状态不尽如人意,普遍有厌学、学习无目标、对学习任务敷衍了事等现象,往往还伴随着消极情绪。

教育的DNA是品格和学习构成的复杂双螺旋结构。品格与学习形成了同等重要的因素,彼此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呈现出双螺旋上升的模式。学生取得学业成就通过增加自身努力,这是积极心理学认为的“充实的生活”,会提升幸福感。幸福感是以积极品质为基石的,这就促进了品格的发展。反过来,发扬品格优势,学生更投入于当下,获得意义与成就,对学业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可见抓好学风建设可以实现学业与积极品质的双赢。根据我校实施学风建设的实践,主要通过积极的教学:营造积极的课堂,从教师日常备课、课堂管理入手,引导任课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注重营造积极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稳定的积极品质。

作为中职生,主要学习任务是掌握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其实是一种发展品格优势的有效途径。我校以技能高考、技能竞赛为依托,加强实习实训,使学生发展有价值的专业技能。学生技能训练要想取好成绩,必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沉浸其中,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会产生比如快乐、自豪的情绪,这种“充实的生活”会带来幸福感。学生幸福感的提升,体会到超越自身带来的快乐,这样的超越既包括学业的进步,也包括品格优势的建构。

学校应成立各种学生兴趣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研究表明:快樂的情绪可以在青少年社交网络中传播,根据人们的兴趣建立一些俱乐部或组织机构,来促进与情感健康的朋友的交流,这种交流会转变成一种积极力量。学生加入社团既拓展了人际交往,又使快乐、兴奋、惊奇这样的积极情绪在与同辈群体的交流中传染,会帮助学生发展稳定的积极品质。

参考文献

[1][2][3] 郑雪.积极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余磊.积极教育视角下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5] 彭凯平,赵昱鲲,曾光.积极教育导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6.

[6] 张冲,孟万金,王新波.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