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褐牛导入安格斯基因后生产性能研究

2019-01-16崔繁荣闫向民张金山李红波叶治兵袁理星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坐骨安格斯体尺

李 娜,崔繁荣,闫向民,张金山,李红波,叶治兵,杜 玮,袁理星,张 杨*

(1.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2.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我国选择何种肉牛品种能够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成为广大畜牧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安格斯牛茶语苏格兰,体格低矮,大理石花纹极为丰富,被誉为是肉质最好的肉牛品种。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贵州、湖北等许多省引进安格斯牛进行改良与推广,部分地区引进了安格斯牛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有一些地区引进的安格斯牛进行改良或杂交利用上,并未受到当地牧民及养殖户的喜爱[1-3]。说明关于安格斯牛改良国内本地黄牛利用的问题上,应该持谨慎态度。新疆褐牛是我国北方自主育成的乳用兼用型品种,以耐寒、耐粗饲而远近闻名,是新疆省具有代表性的牛种之一[4]。为进一步提高其产肉性能,新疆天莱牧业有限公司联合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开展了新疆褐牛导入安格斯血液的试验研究。本研究测定了新疆褐牛以及其导入50%安格斯牛基因后的体型及胴体产量的变化情况。旨在研究安新杂交牛F1代(黑安格斯牛♂、新疆褐牛♀)的胴体及产肉性能,为新疆褐牛的经济杂交利用及生产高质量牛肉产品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在伊犁墩巴扎伊新牛羊养殖合作社选择6月龄左右新疆褐牛20头,在新疆天莱牧业有限公司选择相同月龄的含有50%黑安格斯基因的新疆褐牛(安新F1)公牛15头,进行长期育肥,育肥时间为24个月。

1.2 营养状况

试验的两个品种牛都为舍饲条件下饲养。各品种育肥期饲料饲喂量及营养水平见下表1。

1.3 体尺测定

利用硬尺、软尺测定了牛体尺包括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后腿围、胸深、胸宽、尻长、腰角宽、髋宽和坐骨宽指标。测量部位的起止如下:

体高:自髻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十字部高:两腰角的中央(即十字部)垂直到地面的高度;

表1 各阶段精料组成及营养成分表

体斜长:从肩端到坐骨端(坐骨结节最后内隆凸)的距离;

胸围:肩胛后角处体躯的垂直周径;

管围:前肢管骨上1/3处;

胸深:在肩胛骨后方,从髻甲到胸椎的垂直距离。

胸宽:左右第六肋骨间的最大距离,即肩胛骨后缘胸部最宽处的宽度。

尻长:从髋结节到坐骨结节最后突起间的距离。

腰角宽:两腰角外缘的最大宽度。

髋宽:左右髋部的最大髋部的最大宽度。

坐骨宽:左右坐骨结节最外隆突间的宽度。

1.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体尺、体重及屠宰质量等相关指标及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Duncan’s法对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品种体重体尺比较

安新F1代体重679 kg,比新疆褐牛体重673.21 kg,增加了5.79,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尺指标中坐骨宽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P<0.01),而体高、管围、胸深极显著低于新疆褐牛(P<0.01),十字部高、尻长、腰角髋、髋宽显著低于新疆褐牛(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见表2。

表2 新疆褐牛与安新F1代杂交牛24月龄体尺体重指标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

2.2 两品种胴体质量比较

由表3对比发现,安新F1代杂交牛屠宰率57.90%,显著高于新疆褐牛屠宰率56.17%,产肉性能明显优于新疆褐牛(P<0.05)。安新F1代杂交牛胴体尺包括胴体长、七肋宽、后腿围极显著低于新疆褐牛(P<0.01),只有腰部肉厚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P<0.01),增幅57.43%。

表3 新疆褐牛与安新F1代杂交牛24月龄胴体产量指标

4 讨论与结论

随着肉牛生产的发展,对肉牛品质改良显得更加重要[5-6],但在农村、牧区进行肉牛品种改良,却存在误区,这样在不同程度影响肉牛品种改良的质量和速度[7-9]。张华菊[10]在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屠宰性能比较中发现,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大额牛与黄牛杂交F1代,其生长发育快,母牛可育但公牛不育[11]。在不丹,大额牛公牛与当地瘤牛母牛杂交,形成的有名Jasha(公牛)和Jasham(母牛),Jasham是非常有价值的乳用牛,具有繁殖能力,但Jatsha不育[12-14]。在舍饲条件下,新疆褐牛与安新F1代杂交牛活重无显著差异,屠宰率显著提高,增幅3.08%,安新F1代杂交牛腰部肉厚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P<0.01),腰部肉增厚,增幅57.43%。新疆褐牛导入50%安格斯牛基因后,其体尺与新疆褐牛相比十字部高、尻长、腰角宽、髋宽分别增幅-5.22、-7.29、-4.75、-6.81,显著呈下降趋势。一方面表明安新F1代杂交牛体躯前、后部位载肉能力显著下降,体躯中部与新疆褐牛相比增厚,则生产高档肉的能力强,这一点与红安格斯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的重量相似,另一方面表明安新F1代杂交牛体格整体变小,则其对干物质采食量减少,转化率也降低,节约了养殖成本,排泄粪便就相对较少,对牧场控制粪污排放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疆褐牛与红安格斯牛均属于中小型品种且毛色差异较大,若从品种改良角度考虑,不仅会改变当地牛的品种特色,而且会使牛的体格整体变小;从商品牛生产方面,安新F1代杂交牛无论公母全部作为商品肉牛生产,数据显示其产肉率可提高3.08%,牛肉按市场价每公斤55元计算,平均每头牛可获得640元的利润,表明安新F1代杂交牛在商品牛肉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猜你喜欢

坐骨安格斯体尺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常坐硬物当心坐骨结节囊肿“光临”
常坐硬物当心坐骨结节囊肿“光临”
谨防坐骨结节囊肿
坐骨结节扩大清创降低坐骨压疮术后创面复发风险的临床研究
酋长的答谢礼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安格斯和鸭子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