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理论提升呼吸机及供氧管路的维修管理水平

2019-01-16温健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5期
关键词:气压呼吸机氧气

温健

(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设备的质量及其包含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由于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成为医疗领域重要组成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医疗设备可以为教学、科研、医疗等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医院提高其医疗水平,增强其在同领域内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扩大医院经济效益的效果,在促进医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医疗设备进行必要的科学维修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率,减少医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及成本,从而进一步保障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正常使用。由此可知,如何对医疗设备质量进行科学有效地日常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为医院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当前,由于缺少能够持久应用的良好质量管理模式,分级管理工作仍然是各级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模式,质量管理常处于应付各种检查和评审的被动状态。

1 PDCA理论简介

首次提出PDCA理论的是一位名叫戴明的美国学者,因此,该理论又被称为“戴明环”。因为该理论的具体实施过程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所以简称PDCA。

PDCA理论实施过程可分为四步,具体如下。第一步:计划(Plan,P),即根据相关机构的需求确定设备管理的方针及目标,并进行计划的制定;第二步:执行(Do,D),即对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第三步:检查(Check,C),即组织相关人员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检查;第四步:总结(Action,A),即总结及处理前三步的实施情况。这四步环环相扣、周而复始,无论大小项目,均可以采取PDCA循环进行实施管理,在很大幅度上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地保障项目成功进行。该理论的宗旨为:在循环中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在提升中不断循环。PDCA理论的应用使全面质量管理(TQC)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前的管理模式是以发生故障后的检查修复为主的被动管理模式,管理方式非常分散,管理对象是对结果的管理,PDCA理论的应用使其转变为以预防和改进设备质量为主的质量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方式更为全面、系统,管理对象也转变为对因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因为PDCA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很强的科学性,目前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工厂等诸多管理行业,并且效果良好。

为了使医用设备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同样可以采用PDCA管理理论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从而为医院创造更大的价值。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是指抢救病人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脏除颤器、心肺复苏器、全自动洗胃机、婴儿保暖箱、临时体外起搏器等。此类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可以保证其正常平稳的工作。呼吸机是常见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此类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可以保证其正常平稳的工作。

2 呼吸机及其供氧管路的调研及分析

以本次调研的某三甲大型医用呼吸机情况为例,该医院现有呼吸机135台,其中品牌有德国德尔格、美国飞利浦伟康、瑞士哈美顿、美国泰科等,型号有SAVINA系列、CARINA系列、EVITA系列、V60系列、G5系列、PB840系列、PB760系列等,使用科室涉及全院10多个科室。该医院管理模式为“三级”管理模式,即使用科室、设备科、院级装备委员会。供氧管路的管理由消毒供应科管理和维修,而设备科的由设备科管理和维修。

3 PDCA理论在呼吸机及供氧管路维修中的应用

3.1 计划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自2017年1月以来,陆续有临床科室向设备科反映在正常使用呼吸机时,机器报气道压力过低错误。经过工程师实地调研:①出现该问题科室,仅限于新门诊大楼内的急诊科。②经脱机测试,单台呼吸机单独使用时“气道压力”正常,多台呼吸机同时使用时会出现该问题。③急诊科负责运行呼吸机的大夫与护士均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在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导致呼吸机报气道压力过低的原因可能为:工作气压低于额定值;机器内部传感器损坏;内部气体管路漏气;机器电路板设计问题等。由于并不只是单台呼吸机发生了这样非持续性的故障,所以在管理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该设备的工作气压是否异常,组织医院工程师进行分析判断本次报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查阅资料提供维修的思路和线索,询问同行,向呼吸机厂家和院内或院外工程师咨询。

(2)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设备科工程师到科室现场观察发现,反映使用呼吸机报气道压力过低错误的科室,仅限于新门诊大楼内的科室。在测试中,当单独使用每台呼吸机时,它们工作都很正常,但是同时使用多台呼吸机时,气道压力过低的错误情况就会出现,因此,呼吸机自身的原因可以首先被排除,最终得到结果为,由于呼吸机工作气压不稳定或者低于额定气压导致呼吸机使用时报气道压力过低错误。由于工作气压属于我院氧气室负责范围,故和氧气室相关工程师联系后,测试各级氧气压力表,其数据如下:中心氧气站压力为0.64MPa,二级箱出口约为0.6MPa,到达呼吸机吊塔的压力,平时输入呼吸机的压力约为0.5MPa,而用气高峰期约为0.35MPa。按照呼吸机的制造标准,其正常工作条件应为供氧气压力0.5±10%MPa。而现场终端吊塔压力仅仅只有0.35MPa。在不同时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勉强达到额定标准要求。究其原因可追溯到终端吊塔压力调节部分。因为二级箱出口约为0.6MPa是完全可以满足新门诊大楼内部用气的压力。但是吊塔的压力出口仅仅为0.35MPa。说明吊塔压力部分出现问题。

(3)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气压不足时,可能是由于呼吸机的供氧系统和空压机出现故障引起的。如果使用气压表排除了氧气压力和空压机故障,则可以依此判断故障出在呼吸机的主机气路上。

在本次研究中,由于呼吸机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的耗气量非常大,而所有呼吸机的气压均经过终端吊塔压力进行分配,所以在多台呼吸机同时工作时,容易引起输入氧气压力下降,所以会出现气压过低以至于无法满足正常工作要求的情况出现。

(4)制定措施,提出行动计划。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的故障产生的原因后,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以下三个解决措施:①调整了终端吊塔气体出口压力,将气压设置为0.58MPa。②在设备月巡查中增加了气体相关问题的询问并记录,做到遇到问题早发现,早治理。③提醒相关人员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气体压力,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出现,需立刻通知相关部门。

3.2 实施

在制定措施之后,需要认真并严格地执行管理改进方案。

(1)请相关部门工程师联合氧气站的工程师,联手对吊塔气体出口压力做了调整。

(2)在每月巡回检察时,形成认真询问各级呼吸机气体压力状况的规范,并严格执行。

(3)在呼吸机使用注意事项中,添加要时刻注意气体压力,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出现,需立刻通知相关部门的项目。

3.3 检查

改进措施实行之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本研究中,经过6个月对呼吸机管理改进的实施,再也没有出现气道压力过低报警的情况。并且在之后的月巡检中,也并未收到使用人员报告气体压力方面的问题,日常巡检,设备带氧气压力均处于0.55±5%MPa,符合呼吸机使用标准。

3.4 改进

虽然本次PDCA的应用对呼吸机管理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循环中仍然暴露出以下问题:该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仍以临床报修为主,维修服务目前还处于事后维修状态,未能达到提前防范和预知的效果;而且在设备带氧气压力检查中,还以人工检查为主,人为因素所占比例过大且未形成立体交叉式的巡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证明,未来的维修保障服务由单一科室转向多科室协作,并且日常维修服务与设备管理通过“PDCA”密切结合,有效减少高风险设备故障造成的医疗事故。

猜你喜欢

气压呼吸机氧气
聚焦空气与氧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看不见的气压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