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画像石“献食进浆”图像探讨

2019-01-15媛张

东南文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楼阁串珠西王母

原 媛张 媛

(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成都 610225)

内容提要:“献食进浆”图像由“正中端坐者”“执串珠状物者”和“进浆者”组成。通过对这一画像组合的分类探讨,可以推知“正中端坐者”为西王母/东王公,“执串珠状物者”“进浆者”为西王母的侍从,“串珠状物”为烤肉串,“浆”为酒;A类画像组合描述的应是西王母仙境的生活状态,而B类则是西王母“允人升仙”的场景。

“升仙”是汉代人对死后归宿的向往,西王母则是仙境的主宰者,《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1]。在汉代的画像中,出现了大量以西王母为中心的画像组合,而西王母的形象,在不同的场景中,也会存有差异。本文将要解析的对象便是与西王母仙境相关的画像组合,在这一组合中,一人正中端坐,其边上有献串珠状物者,与此常伴出的,还有一位进浆者(图一、图五)。

图一//A类画像石

图二// 山东沂南汉墓前室南壁横额石画像局部

之所以选择“正中端坐者”“献串珠状物者”“进浆者”这一画像组合进行考究,原因有二:其一,画像组合中,接受进献者均居中端坐,且形象不一,那么,此人身份是否一致;其二,猜测这一画像组合与铜镜铭文“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所描绘的场景接近。据文献记载,“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2],“枣”可助升仙,亦为仙人食用,但文献中关于“枣”的描述,都提到了它的一个特点,即“大”,“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3],而此类画像组合中的“串珠状物”,将大小适中的数个珠状物串起来,并没有“大如瓜”这一特点;同时,画像组合中端坐者所饮之物也非玉泉(详见后文),所以,此类画像应与铜镜铭文“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所描述的场景有异。那么,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与“献串珠状物者”、“进浆者”同时出现的居中端坐者是否为西王母?串珠状物为何?浆又为何?

通过对此画像组合的搜集,可识别出画像内容的共有18块,主要分布在山东地区,江苏徐州也有少量发现,年代以东汉中晚期为主[4]。根据端坐者、进浆者、献串珠状物者形象差异,可分成A、B两类。

一、A类画像

A类中,正中端坐者或肩生翼,或头戴冠饰,进浆者、献串珠状物者肩生翼,位于端坐者左或右,周边多出现玉兔捣药、蟾蜍、九尾狐、三足乌、羽人等形象。且此画像组合多位于画像石的顶部,其下多为人物组合、生活场景和车马出行图等。

属于A类画像的有:1969年山东嘉祥南武山发现的第二石、第三石(图一∶1)[5];1978年山东嘉祥宋山清理的第二、三、五、七(图 一∶2)、八石[6];山东武斑祠和武开明祠内各有一块画像石,与A类中的其他画像石形制略有差异,武斑祠内的画像石分三层,顶层呈三角形[7],武开明祠内的为上下层,画像组合位于下层上部[8];徐州汉画像石馆收藏的第六石,其构图与山东地区的差别较大[9]。

此类画像组合描述的应是西王母仙境,正中端坐者以西王母为主,也出现了东王公。1978年山东嘉祥发现的第五石中的正中端坐者和武开明祠中左侧正中端坐者,为男性形象,应是东王公。在汉代画像中,东王公出现的年代较晚,且是作为西王母的配偶出现,所以,东王公的出现同样象征了仙境。本文对“东王公”暂不做重点探讨。《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10],又“西王母梯几而戴胜”[11]。玉兔、蟾蜍、九尾狐、三足乌、羽人等为西王母组合中最为常见的形象。进浆者、献串珠状物者多肩生翼,或跪或站于西王母两侧,应为从属于西王母的仙者,二者手中所持之物,发掘报告中多称为“玉泉”或“玉浆”“三株树”或“三株果”。

图三// 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画像石“博弈图”

串珠状物应不是“三株树”或“三株果”,而是一种食物——烤肉串。《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提到“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12],《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到“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13],这两段文献传递出三株树为西王母仙境之物,是树,形状如柏或彗,叶子为珠状。结合本文中串珠状物的形象,其状并不像“柏”或“彗”,所以不能称之为“三株树”,也不是“三株果”(详见后文)。关于三株树的形象,四川简阳鬼头山崖墓3号石棺画像中,在一树状物边注有铭文“柱铢”,据前人考究,此“柱铢”可能为《山海经》中所说的“珠树”[14]。除此外,根据《山海经》中的描述,在山东地区的汉代画像石中,亦可找到三株树的形象,如山东沂南汉墓前室南壁横楣石画像(图二)[15],在画像场景的两侧,各排列一排树,每棵树为三支或多支,每支状如彗,且叶如珠,应为《山海经》中的“三株树”。

图四// 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庖厨图”

“串珠状物”除出现在本文的画像组合中外,还出现在另外两种画像组合中。一种是博弈图,如山东嘉祥宋山1980年出土的一块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图三)[16],两位头戴进贤冠者在博弈,侍者执串珠状物位于博弈者身后。其左侧出现了呈飞姿的羽人、带翼白虎、卷云纹、鸟头和正面端坐的仙人;右侧三人似在玩戏,左侧者扭头,似在观看博弈的情况,头上有飞鸟。罗二虎先生在《汉代画像石棺》中认为“博弈”应是仙人自娱的画面,出现在画像中则是为了“刻画人们理想中天国仙境无忧无虑的气氛”[17],同时,画面中出现了羽人、带翼白虎,因此,可以判断此画面描述的是仙境。

另一种则是庖厨图,山东、陕西、河南、江浙等地区的汉墓画像中均有出现。如山东诸城汉墓中的庖厨图(图四)[18],场景非常大,有切鱼、汲水、宰牛、宰羊、杀鸡、劈柴、酿酒图等等。画面略偏上方的最右侧为“烤肉串图”,一人呈跪坐姿,前置有长方形烤炉,上有肉串,一手执便面,一手在烤肉串;烤炉前一人伸手作接收状,身边置盘状物,其内有做好的烤肉串;烤炉左边一人正在将零散的肉团串起来;烤炉对面三人凭几而跪坐,正在切东西。据其上方跪坐者所切物,及站姿割肉者,可推断三位切的应是肉,其前迎面走来一手执空盘者。在这一大型庖厨图中,有三位侍者所戴为“山形冠”,一位是杀鸡者,一位是执刀者,另一位则是处于画面下方,牵狗执棒者。“山形冠”非凡人所戴,是仙人身份的一种象征[19],出现在此庖厨图中,说明此地非凡间,而是仙境。又如江浙地区出土的一块汉墓画像石中,烤肉串位于分层庖厨图的上层最右侧,同时出现的还有凤鸟、虎等[20]。

通过图像的对比,可知本文中所探讨的对象之一“串珠状物”是一种食物,应为烤肉串,《汉晋北朝烤肉串图像研究——兼及当代烤肉串的世界分布》[21]一文,对汉代的烤肉串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在此暂不赘述。

与“献烤肉串者”常同时出现的便是“进浆者”。在A类画像中,进浆者多手捧碗状物或高筒状物,内所盛之物发掘报告中多称为“玉浆”或“玉液”。“玉浆”“玉液”,顾名思义,是以玉为原材料制造而成的液体,《山海经》中出现了大量关于“玉”的记载,但是,从进浆者手捧器皿的形制来看,应为酒器。A类画像中进浆者所捧器皿以两种形制为主:一种近碗状,侈口,似圈足;另一种为筒状,部分带有把柄。“碗状”器皿与《洛阳烧沟汉墓》中的“杯”形制接近[22],且“杯”为汉代最常用的饮酒器[23]。《洛阳烧沟汉墓》中也出土了与筒状物相似的陶制器物,称为“筒杯”[24],《中国古代酒具》中称此形制器皿为“卮”[25],同样是酒器。“汉代人普遍嗜酒”[26],且“饮食奢靡”[27],因此,“进浆者”所持器皿为酒器,内盛液体应是酒。

图五//B类画像石

A类画像中,除武开明祠、徐州汉画像石馆馆藏画像外,西王母组合下均为一层或数层人物组合,人物组合以历史题材和生活场景为主,如“孔子师老子”“二桃杀三士”“庖厨图”“博弈图”“乐舞百戏图”等,最下一层为车马出行图。罗二虎先生在《汉代画像石棺》一文中认为,“这些历史人物及相关的典型事例在画像中出现,是为了表现标榜墓主的道德伦理观念,同时也标榜墓主与他们是同类人……这些画像在墓中出现,除了墓主对他们的景仰和表现标榜自身的‘德’之外,还希望自己升仙以后,能与他们为友,成为其中的一员……此外,在四川简阳县逍遥洞的崖墓中曾发现过‘汉安元年四月十八日会仙友’的铭刻,目的是希望在仙境与友人相会,也应是存在这种思想的一种旁证”[28]。“博弈图”所表现的是仙人自娱的场景;庖厨图、乐舞百戏图则体现出富裕的生活状态,和谐且安乐;车马出行图表达的则是对画像中的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因此,A类画像组合中,西王母/东王公肩生翼,食肉饮酒、众仙环绕、丰衣足食,体现出了一种富足、安逸的生活状态。而这样的生活,正是汉代人对死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B类画像

B类(图五)画像中,正中端坐者肩未有翼,头戴冠饰,与进浆者、执串珠状物者位于一排人物形象中,捣药玉兔、蟾蜍、九尾狐等形象未出现在其周边。位于双层楼阁的上层,下层为“拜谒图”,楼阁顶上有凤鸟、羽人等形象。楼阁两侧有双层阙。楼阁下多有车马出行图。较A类画像组合而言,两位进献者的位置较分散,虽位于正中端坐者两侧,但位置不固定。

属于B类画像的有:1969年山东嘉祥南武山出土的第一石[29];1980年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的第十四(图五∶1)、十五、十六(图五∶2)、十七石[30];山东武斑祠(图五∶3)、武荣祠内各发现一块,构图、内容与山东宋山1980年出土的第十四石接近[31];山东嘉祥隋家庄关帝庙发现一块,仅残留一半,构图与B类其他画像有差异,呈横向构图,进浆者位于楼阁下层,车马出行图位于画像的左侧,与楼阁齐平[32]。

B类画像中,除山东隋家庄关庙画像残石外,在楼阁的顶部均出现了凤鸟,多数出现了羽人,且出现了双阙。《山海经·南山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33]《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到“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34]。罗二虎先生在《汉代画像石棺》一文中,对汉画中的阙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认为双阙应是“天门”,是天国、仙界之门[35]。综上所述,此楼阁与仙界相关。进浆者所执器皿除A类中的杯和卮外,还出现了耳杯,弧腹内收,较浅,耳杯是东汉时期最常用的饮酒器之一,因此,进浆者所献之物也为“酒”;执串珠状物者所执之物与A类画像中的一样,为“烤肉串”。汉代画像石中的“烤肉串”主要出现在文中所提及的四个场景中:A类画像、B类画像、庖厨图和博弈图。四类画像场景均与仙界相关,因此,汉画像中的串珠状物即“烤肉串”,为仙界之物,食用者为仙人。

关于B类画像正中端坐者,即楼阁上层接受烤肉串和酒的仙人的身份,学术界观点不一,较为流行的有以下几种:一种认为楼阁上层端坐者是祠主的妻妾,下层接受拜谒者为祠主,且这一场景与升仙无关[36];第二种认为楼阁下层接受拜谒者是“一位帝王”,楼上端坐妇女与帝王有关[37];第三种是李为香在《祠主拜谒西王母仙界使者——汉画像石“祠主受祭图”质疑》一文中说到的“祠堂重在表现祠主升仙主题,西王母信仰是其中的核心,拜谒图很有可能是表现祠主即将进入仙界而对某个仙界使者(可能是西王母之下的某个神仙)的拜见……二层楼上笼袖端坐的妇女身份则亦与西王母仙界有关,或者就是西王母的化身”[38]。本文较为赞同李为香的观点,且从图像角度阐述本文观点。

图六//拜谒图

首先,楼阁下层中的“拜谒图”与上层差异较大,一位头戴进贤冠的男子凭几坐于榻上,前有拜谒者,后有执棒或执物的侍从,顶部多饰帷幔纹。这类“拜谒图”贯穿于山东地区的东汉时期,且陕北地区也有少量发现。

东汉早期的“拜谒图”,与B类拜谒图及所从属的场景相似,由双层楼阁、双阙和车马出行图组成,最大的差异便是楼阁上层正中未出现端坐者,而是一道铺首衔环门。以山东嘉祥五老洼1981年出土的第六石为例(图六∶1)[39],楼阁下层中,一位体型较大的男子侧身凭几坐于榻上,前有拜谒者,后有执棒侍从和站姿拜谒者;楼阁上层正中为一铺首衔环门,左右侧各正面端坐两人和站立一位侍从;楼阁顶部有两只相对而立的兽。楼阁两侧各有一双层阙,阙下层站立一人,左侧阙下者持戟;阙上层各有一位双手托顶者和一只鹤。下为车马出行图,两侧各有一单层阙,阙下站立一位恭迎者。

东汉末期出现的拜谒图,较早期在构图上有所变化,多呈横向构图,以山东沂南北寨村汉墓前室西壁横楣石画像为例(图六∶2)[40],接受拜谒者前有拜谒者,后有侍从和几案,身后建筑物的双扇铺首衔环门半开,门楣上刻有联璧纹和菱形纹,接受拜谒者与侍从应来自于建筑物内。同时,画像石的边框上侧出现了帷幔纹。

陕北地区的拜谒图中,最重要的是1975年出土于绥德四十里铺的一座东汉墓门画像(图六∶3)[41]。拜谒图位于横楣石左侧,接受拜谒者体型较大,凭几而坐,前有拜谒者,后有两位侍从,其中一位执棒,墙上挂有环手刀和弓;拜谒图的右侧是一铺首衔环门,门后西王母戴胜、端坐,鸡首人身神人正在进献仙草,两位头戴山形冠的仙人执仙草站立于西王母右侧,玉兔在捣药,三足乌、九尾狐围绕在西王母身边,横楣石边框饰“联璧纹”。

这三方画像石中,除象征仙界的“双阙”“联璧纹”“菱形纹”等外,均出现了铺首衔环门。在汉代画像中,铺首衔环出现的频率极高,在汉墓的墓门门扉上,也大量出现,常与四神、獬豸、仙人、联璧纹、钱币纹、菱形纹等同时出现。同时,铺首所衔之环似璧,或就是璧,“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在各种礼器中,璧是人们用于祭天的,璧的圆形也寓意天圆之形。因此,龙虎衔璧图寓意墓主以璧礼天,璧象征天国……”[42]。因此,汉画像中的铺首衔环门,除有辟邪的功能外[43],还象征仙境。与“双阙”同时出现时,二者应存前后顺序,即铺首衔环门应是双阙后即仙界内的门,代表的是具体的某处地方。从山东地区东汉末期的楼阁拜谒图(图六∶2)和陕西绥德四十里铺1975年出土的横楣石画像(图六∶3)来看,“铺首衔环门”应是西王母住所之门,门外或门下的接受拜谒者,是一位来自于西王母住所的仙官。而B类画像中的双层楼阁和车马出行图,是由东汉早期的双层楼阁和车马出行图发展而来,那么,B类画像正中端坐者的功能应与东汉早期楼阁中的“铺首衔环门”的功能一样,象征西王母住所,在升仙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就B类画像中楼阁上层正中端坐者和下层仙官的状态而言,二人应存在等级差异。上层正中端坐者正在接受数名仙人的侍奉,有执便面者和献食进浆者,且羽人、凤鸟等多位于此层及顶上。而仙官位于其之下,正在接受拜谒,属于工作状态。拜谒者只有谒见了此位仙官,才可踏入铺首衔环门这道仙门,得到主宰升仙者的同意,才可以成仙,而主宰升仙者便是西王母(有时也会出现东王公),如陕西绥德四十里铺1975年出土的横楣石画像(图六∶3),清楚地表达了拜谒图、铺首衔环门与西王母的关系。所以,东汉时期B类画像所处的场景应是升仙的终极目的地,即“西王母仙境”。

与此同时,双层楼阁、双层阙下的车马出行图,与大树、双阙、双层楼阁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升仙程序”。在B类画像所处的场景中,马分两类,一类扎马尾,一类不扎。不扎尾巴的马立于大树下或在车马出行图中拉四维主车,体型相似;树下的四维车形制也与车马出行图中的四维车(图五∶3)形制接近。因此,车马出行图中的四维马车与大树下的四维马车为一物,所前往的目的地应是天门外。求仙者乘坐四维主车,来到天门外的大树下,进入天门,谒见仙官,后至阁楼上层,谒见西王母(东王公),方可成仙。

三、结语

A类画像与B类画像中,都出现了正中端坐者、献烤肉串者和进献酒者,且正中端坐者均为西王母(东王公),但二者中的人物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异:A类中仙人肩生翼,出现了蟾蜍、玉兔、羽人等形象,而B类中仙人未生翼,接近凡人形象,并常与拜谒图同时出现。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主要是二者所处的场景、环境不同。A类画像组合所处的场景,描述的是西王母仙境中的“生活状态”,富足、安逸,且有圣人相伴;而B类画像组合中,西王母(东王公)、献食进浆者着装端庄,与楼阁下层中的仙官、大树、车马出行图等构成了东汉时期的一套完整的“升仙程序”,此时的西王母处于“工作状态”,起“允人升仙”的作用。

[1]方韬译注:《山海经》,中华书局2011年,第50页。

[2]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五上,中华书局1962年,第1217页。

[3]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十二,中华书局2014年,第579—580页。

[4]a.嘉祥县文物管理所:《山东嘉祥南武山汉画像石》,《文物》1986年第1期;b.嘉祥县武氏祠文管所:《山东嘉祥宋山发现汉画像石》,《文物》1979年第9期;c.济宁地区文物组、嘉祥县文管所:《山东嘉祥宋山1980年出土的汉画像石》,《文物》1982年第5期;d.傅惜华、陈志农:《山东汉画像石汇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第1—6页;e.杨孝军、郝利荣:《徐州新发现的汉画像石》,《文物》2007年第2期。

[5]同[4]a。

[6]同[4]b。

[7]同[4]d,第455页。

[8]同[4]d,第434页。

[9]同[4]e。

[10]同[1],第50页。

[11]同[1],第268页。

[12]同[1],第266页。

[13]同[1],第224页。

[14]罗二虎:《汉代画像石棺》,巴蜀书社2002年,第182页。

[15]华东文物工作队山东组:《山东沂南汉画像石墓》,《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8期。

[16]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画像石全集2·山东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98—99页。

[17]同[14],第181页。

[18]任日新:《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文物》1981年第10期。

[19]同[14],第179—180页。

[20]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画像石全集4·江苏、安徽、浙江汉画像石》图一四,山东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1页。

[21]王仁兴:《汉晋北朝烤肉串图像研究——兼及当代烤肉串的世界分布》,《美食研究》2017年第1期。

[2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186页。

[23]杜金鹏、焦天龙、杨哲峰:《中国古代酒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209页。

[24]同[22],第140页。

[25]同[22],第182—183页。

[26]王仁湘:《美味图景:读汉画上的酒事》,《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4期。

[27]同[26]。

[28]同[14],第207—208页。

[29]同[4]a。

[30]同[4]c。

[31]同[4]d,第471—478页。

[32]同[4]d,第189页。

[33]同[1],第16页。

[34]同[1],第222页。

[35]同[14],第188—190页。

[36]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101—102页。

[37]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三联书店2006年,第212页。

[38]李为香:《祠主拜谒西王母仙界使者——汉画像石“祠主受祭图”质疑》,《古代文明》2014年4月第8卷第2期。

[39]嘉祥县文管所:《嘉祥五老洼发现一批汉画像石》,《文物》1982年第5期。

[40]同[15]。

[41]李林、康兰英、赵力光:《陕北汉代画像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页。

[42]同[14],第195页。

[43]同[14],第213页。

猜你喜欢

楼阁串珠西王母
金刚石串珠绳曲面切石机的设计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简易金刚石串珠锯的设计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金刚石串珠绳锯研究现状综述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串珠里藏着数学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亭台楼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