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域-惯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路径设计*

2019-01-15骆小济

山西青年 2019年22期
关键词:布迪厄场域大学生

骆小济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许多高校对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价值目标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在教育理论建构、实践操作运用等方面还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之中。为探索科学构建高校廉洁教育模式,增强廉洁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与时效性,本文基于布迪厄(P.Bourdieu)场域-惯习理论,探讨了构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环境场域与行为惯习养成的有机融合以及与之相应的路径选择。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大学生廉洁教育效果如何不仅受到高校内部微观环境的直接作用,更会受外界宏观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己,多方联动,共同作用。当前,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违法乱纪等现象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大学校园中,对大学生影响日益深刻,有调查表明,不良社会环境是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因素[1]。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需要不断完善环境,营造良好的影响氛围,助推教育效果。

(二)教育过程的系统化程度不高

在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主体不够重视,认知错位;教育方式陈旧,途径单一[2];教育内容没有形成体系,众说纷纭;教育效果难以把握,缺少反馈等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需要做好过程管理,从教育主体到客体、教育内容到方法、教育效果及反馈都应该不断在理论指导下,形成切实可行的一套模式或体系。

(三)教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不够

廉洁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教育对象对相关知识、理念、价值导向等方面的主观认同情况,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认同程度、参与意识、受作用情况等都直接影响着廉洁教育开展的效果。有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痛恨腐败却不主动接受廉洁教育,认为廉洁教育是形式主义,自己离腐败很遥远,导致廉洁教育效果甚微[1]。因此,开展廉洁教育,需要不断激发教育客体——新时期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主动参与意识,但纵观已有研究,目前这方面的探讨还比较少。

二、场域-惯习理论与大学生廉洁教育

(一)场域-惯习理论

法国社会学理论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对场域(field)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而创新性的研究。在其代表性著作《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一书中,他将场域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分析单位,代指由各种位置之间客观组成的一个网络(net-work),他指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3]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各种不同的“场域”,如经济场域、政治场域、艺术场域、学术场域等。社会作为一个“大场域”就是由这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场域”构成的。

与场域相对应,布迪厄也对惯习做了创新性阐述,在他看来,惯习是一个“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场域之中,并与场域相互作用。同时,惯习包括了个人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他在人的潜意识层面发生作用,但它也是一种人们后天所获得的各种生成性图式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不断地随经验而变,从而在这些经验的影响下不断强化,或者调整自己的结构。它是稳定持久的,但不是永远不变的”[4]

(二)场域与惯习的关系

布迪厄认为场域与惯习是构建和约束的关系。“一方面,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是种知识的关系,或者说是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知识的关系取决于制约的关系,后者先于前者,并塑造着惯习的结构。”[3]纵观布迪厄的论述,场域与惯习之间关系比较复杂,首先,彼此相互依存,不存在没有惯习的场域,也不存在没有场域的惯习。同时,每一个场域制约着其包含的惯习,而惯习同时又组成制约其所在的场域。其次,场域与惯习之间需要通过“实践”为中介实现彼此的互动,“性情倾向在实践中获得,又持续不断地旨在发挥各种实践作用;不断地被结构形塑而成,又不断地处在结构生成过程之中。”[4]第三,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与“资本”这一概念紧密相连。在布迪厄看来,一个场域里的“资本”包含了四种类型: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它们既是场域竞争的目标,也是用以竞争的手段。场域中参与者之间的斗争与参与者的“惯习”结构及其实际能力有关,“都同行动者所握有的各种资本的性质、类别和总量相联系,也同整个场域中所流通和进行交换的资本数量和竞争脉络相关联。”[5]

(三)场域-惯习理论与大学生廉洁教育

大学校园是各种客观关系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资源相互作用,行动主体之间具有权利博弈、资本争夺等特征,形成了许多“社会小世界”,因而被人称为“大学场域”[6],它有自身的特点,也具有场域的一般特征。用场域来观察、理解和深入分析教育现象,对于教育活动的解释具有非常重要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7]

惯习是一个“性情倾向系统”,它由知觉、评价和行动组成,它既来源于外界社会,也存在于个体体内。场域与惯习相互依存,彼此影响,两者之间存在主客观彼此对应的关系。布迪厄认为,在场域中,主客观之间存在不断变化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会带来各种不同的结果,从完美无缺的相互契合直到剧烈的彼此脱节。

开展廉洁教育,处于场域中的青年大学生,其学习惯习与场域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辩证的彼此对应关系。当两者契合度较高时,即惯习养成与大学场域相互契合时,大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动力,通过不断实践,经验强化,内化于心,进而形成学习与自我养成的动力机制,不断实现廉洁教育的目标。可见,构建好教育场域与惯习养成之间的联系,对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场域-惯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路径选设计

场域是由各种客观“网络”组成,许多小的场域组成了一个大的场域,而惯习则是个体的“秉性系统”,侧重于个体认知、性情倾向及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他们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彼此依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也是主客观交互作用,彼此博弈的过程。如果大学场域是外在环境各类关系网络的综合体现,则大学生发挥主体的知觉、评判和行动的作用,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一个稳定的性情倾向系统就是一个惯习养成的过程。

(一)外在场域——大学生廉洁教育环境场域的建构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F.H.Allport)认为,一切社会性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由于反射的条件作用而学会的。科尔曼(H.Kelman)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也提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8]。因此,从外在社会环境的控制入手,加强训练与教导,从行为的改变开始,进而促进情感的认同,进入心理的内化,是做好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路径选择。

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环境场域即是通过环境控制,整合各种资源,塑造一个教育与学习网络,促进大学生在这个网络中受到教育、训练与熏陶。在这个场域中,包含了氛围的营造、博弈资本的设计及训导方式方法的选择。

1.廉洁氛围的营造

大学生受教育、影响的校园环境主要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自然环境塑造方面,如校园建筑、宣传标语、新兴多媒体等,这些是开展廉洁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设施。人文环境则包括了较多内容,是在无形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各种文化变量的综合。大学校园里的校园文化、教风学风、群体观念等都是构成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做好廉洁教育氛围的营造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结合学校文化背景、校史校训、精神传承等,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其次,在教风学风方面,立足教师、课堂与学生三大教学环节,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新时代社会背景和学生成长规律,丰富廉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第三,在群体观念引导方面,做好同辈群体影响教育与引导,立足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各类平台,如教室、寝室、网络、运动场、学生组织与社团等,结合廉洁教育有关内容,不断融入学生群体生活中去。

2.博弈资本的设计

布迪厄认为,资本的争夺、博弈是场域空间的特性,也是产生场域张力,维持场域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场域空间中,行动者无时无刻不受到这种张力所形成的无形能量的牵引,这种能量可能来源于别人的期望,组织的要求,也可能来源于群体共同逻辑下的行为准则。大学校园生活中,开展廉洁教育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要构建长效机制,需要在场域“资本”的博弈方面做好科学设计。首先,根据受教育者身心特点,做好目标设计,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期望的动力,如通过活动参与、教育引导等形式,激发广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兴趣与动力。其次,设计好激励方案,深入学生生活方方面面,让广大学生明确组织要求的同时,形成竞争局面。第三,建章立制,形成公约,不断发展完善集体行为准则。

3.训导方式方法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化及青年大学生身心特征的发展,传统的训导方式所能发挥的作用在日益降低,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两微一客”,各类APP充斥广大学生日常生活,倒逼了各类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廉洁教育过程中,要增强吸引力,提高参与面,增强时效性实效性,传统训导方式与新媒体新技术的结合运用将成为必然。这需要在平台建设、内容设计、丰富形式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教育。

(二)内在惯习——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惯习养成

外界环境的影响能促进大学生廉洁意识的习得与养成,但要实现大学生自觉践行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良现象,拒腐防变,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还需要大学生本身的认知、认可与认同,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转化为行为。因此,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知、情、意、行等方面着手,更利于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内在惯习的养成。

1.价值认知。首先要使大学生能深刻认识、了解廉洁思想相关内容、内涵,能深刻认识廉洁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社会意义与实践意义,并能深刻认同廉洁思想的价值所在。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能将廉洁自律、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原则与人生的价值追求,从而树立正确的廉洁意识与价值观念。

2.情感倾向。在对廉洁意识有了深入的认知之后,需要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在情感上对廉洁思想及相关内容的接受与认同。培养大学生“崇尚廉洁、向往廉洁、追求廉洁,反对腐败、抵制腐败、厌恶腐败的情感倾向”[9],进而激发大学生将廉洁思想内化为个人需要与价值追求,逐步转化为内在动机。促进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学生被要求学习、践行廉洁转化为大学生主动、希望掌握、践行廉洁思想及相关内容。

3.意志品质与行为实践。大学生对廉洁思想有了深刻的认知及情感的倾向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廉洁自律、克己守纪方面的意志品质和内心信念,并不断地在个人行为中进行巩固和强化。树立崇尚廉洁自律的内心信念、养成拒腐防变的意志品质是“意”的体现,也是内在惯习养成的重要阶段,是价值追求能否达到行为,得以表现的关键。将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外化为行为,不断规范日常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廉洁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直接体现。因此,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内在惯习,最终落脚点在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明确廉洁教育不仅在教育本身,还需要在践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大学生个人意志品质的提升与实践行为的强化与巩固。

总之,廉洁教育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是关乎新时代青年大学是否能成长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需要外在场域的助推,教育主体的助力,更需要青年大学生自身不断提升认识,形成内在惯习,自觉养成学廉洁、懂廉洁、践行廉洁的意识和行为。

猜你喜欢

布迪厄场域大学生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学生体育文化资本的作用及建构
布迪厄资本理论视角下我国女性运动员形象报道取向变迁及其成因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反思社会学”,还是“反身社会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