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红人与高校思政课间的能动关系

2019-01-15刘浩然

山西青年 2019年17期
关键词:网络红人思政课受众

刘浩然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伴随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红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网络红人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内涵。从最初多带有贬义色彩到如今被赋予更多积极内涵,从最初依靠文字成为网络红人发展到后来依靠图片和视频成为网络红人,我国网络红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时间。网络红人可以是社会成员中的任意一个人,他们可以是普通的公交车司机、学校的教师、公司的职员,也可以是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拥有知名度的名人,比如歌手和演员。在网络世界中,凭借发布能够引起受众关注和讨论的内容,或因某事而引起强烈舆论且以极快速度被公众所知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网络红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群体,目的是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且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高校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而思政课又在整个大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传播是人类社会关系内部的一种凝聚力,是社会成员交换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2]高校思政课教师与网络红人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他们都是将一定的信息对受众进行有目的地传播,而高校思政课与网络红人之间也存在着能动关系。这种能动关系具体表现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网络红人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大学生受众群体的审美水平得以实现。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前,我国互联网使用人数规模高达8.29亿,其中以中青年群体为主,10至39岁的网民人数占整体网民人数的67.8%,而在这一区间中,20到29岁年龄段之间的网民又占比最高,达到了26.8%。[3]大学生普遍年龄为二十岁左右,可以说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部分网络红人抓住大学生网民数量较多这一特点,将其作为主要受众群体,发布迎合大学生口味的内容。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大学生的需求在一定成程度上影响着传播者的传播内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其审美需求不断提高,有利于促使网络红人提升自身传播内容的价值性。在以需求为导向的传播过程中,为了迎合大学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网络红人在内容的选择上也会相应的改变和提升,主动摒弃低俗、暴力等相关内容。久而久之,有利于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传播环境,从而促进网络红人群体的健康发展。

根据报告我们还可以看出,网络红人群体的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红人占比达到了14.6%。网络红人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于推动其传播内容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传播对象就是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把成为网络红人当成了自己的职业选择。针对这一现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自律教育和网络法制等方面内容的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这既补充完善了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体系,也提高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

网络红人对高校思政课具有借鉴意义。这种借鉴意义表现在网络红人的传播模式对思政课传播模式的启发上。传统的高校思政课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理论填鸭,课程趣味性不足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网络红人借助数字化新媒体平台,形成了一种互动率颇高的新型传播模式。同样是“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相较于思政课教师,网络红人与受众之间的交互度极高,这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高效的沟通,有利于思政课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也有利于全面把握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彼此思想和看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与教师思想的碰撞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借鉴网红与大学生受众之间的交流方式并大胆实践于实际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交往行为,如果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大有裨益。越来越多的“正能量”网红出现在网络平台上,他们所发布的内容积极向上,所传达的某些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与高校思政课的一些教育理念不谋而和,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建设作用。

猜你喜欢

网络红人思政课受众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网络红人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自媒体平台上网络红人走红原因浅析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