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适合成长的教育

2019-01-15

江苏教育 2019年42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课程

校长教育视野的宽度,决定了学校发展品位的高度;校长教育管理思考的深度,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长度。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工程,实行按照施教区招生的政策进行招生,由此,大市区教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盐城市明达中学初中部民办管理体制由民办转为公办,招生按照施教区划定范围就近入学,生源整体质量不断下滑;高中部设有“爱心班”和“统招生”两个录取批次,学生素质差异较大。到2013年,学校初中原有的优质品牌逐渐稀释,高中教学质量徘徊不前,师生对学校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同年8月,我被任命为盐城市明达中学校长。面对这一现状,我提出了办学理念——“创造适合成长的教育”,引导教师从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自此,学校教育找到了一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改革发展之路,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叶澜教授认为:“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创造适合成长的教育着眼点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旨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而公平的教育,努力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成长路径,为学生的优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优者更优,让后进者找到前进的方向。蔡元培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因此,创造适合成长的教育不仅为学生当下升学服务,更要着眼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获得认知、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创造适合成长的教育,需要打造滋养师生心灵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引擎。“明达”文化源自北宋思想家、教育家胡瑗“明体达用”的教育思想。“明体”,即事理明晰,情感明了,道德明白,价值观明确,包括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思想觉悟等;“达用”,即实践能力强大,劳动品行强健,创新精神强盛,包括文化学习、社会参与、实践创新、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奋发奋进,成人成才”的校风、“唯真唯实,求智求新”的教风和“善学善思,自主自立”的学风。倡导“有声有色的工作、有滋有味的生活、有情有义的交往”的价值认同,打造“拼搏、合作、奉献”的教师队伍,锻造“大气、大爱、大成”的管理团队,营造“和谐、向善、奋进”的校园精神,创造适合师生幸福成长的校园文化,滋养师生的心灵世界。

二、创造适合成长的教育,需要构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情怀。学校把自主选择、自我发展、自然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建立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机制、师生共同生长的命运共同体。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整合地方课程,创造性地开设各类校本选修课程,形成了基础型、拓展型、体验型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型。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课程模型在教学目标、功能定位和学习方式上既体现多样选择、分层要求,又相互渗透、浑然一体。其中,基础型课程,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倡导再创造教学;拓展型课程,面向个体,开阔学生视野,倡导研究性教学;体验型课程,自由选择,增强实践体验,倡导活动式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学校积极开展提升学生学习力的“三动课堂”教学范式研究,研究成果两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三动课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问题驱动、探究活动、交流互动的三动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激活心动、促进身动、引发神动的三动策略;在教学评价中坚持学得主动、教得生动、氛围灵动的三动标准。在学生评价方面,“三动课堂”遵循“适合个性天赋,利于成长发展”的原则,着力关注学生在文化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精气神,激活更加灵动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中的流畅度,锤炼更加优秀的思维品质;关注学生在兴趣爱好与特长发展中的可塑性,创造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创造适合成长的教育,需要搭建助推名师成长的专业发展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智慧、专业品格的提升和发展,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出台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度,要求广大教师根据自身的年龄、学科、发展优势等,制订专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

同时,我们深知没有专家的高位引领,没有先进教育理论和学科前沿信息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很难突破教学经验的藩篱。为此,明达中学大力实施“名师兴校”战略,高端请进来,整体走出去,邀请省内外名师大家来校开展项目研究、专题研讨、理论讲座、教育论坛、经验分享等活动,帮助教师提升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创造适合成长的教育,要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选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要为学校铺就适应新时代、确立新目标、完成新任务的发展通道,让学校搭乘“复兴号”教育列车驶向教育现代化的未来。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