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区域规划学时案例

郭 宁

(滨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在课程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案例呈现,通过教师引导与学习,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针对具体案例的解决方法与分析问题的思维,进而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1]该方法于1870年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首创,最先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广泛用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城乡规划学等各学科领域。20世纪80年代始,案例教学法传入我国,并在管理学、体育学、地理学等多学科广泛应用[2-5],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特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高校城乡规划和地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我院一直将其作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建筑学等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在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学时与教材选用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为城乡规划等专业的专业课程,已连续开设6届,上课学时为54学时,2013级及以后调整为32学时。教材主要选用崔功豪、魏清泉教授主编的《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根据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结合当前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从提高区域规划科学性、实用性出发,系统阐述了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论和分析编制办法。

(二)课程特点

1.内容丰富,政策性强

从内容看,课程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区域分析为主,主要介绍了区域概念,重点分析了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劳动力、技术等,区域发展水平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区域联系与分工、区域经济预测等;第二部分以区域规划为中心,阐明了区域规划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程序,总结了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探讨区域发展战略,涵盖了区域分析及区域规划的所有内容体系。本课程的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对国家政策、大政方针及经济新闻等内容有所关注,应该具备一定的实事分析能力。因此,作为主讲教师,应在讲述理论知识时,联系当今的国家政策、国家大政方针进行讲解,为学生树立关注政策的理念。否则,会出现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枯燥无味的感觉。

2.实践性强,难度较大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时间性较强,一般在大三、大四学年开设。该课程一般需要学生先修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等之后开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区域分析与规划的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认知、分析和研究区域问题的基本能力,[6]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

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时数量少

滨州学院从2005版培养方案开始,已进行过多轮的调整和完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的总体要求,从2013版培养方案开始,不断压缩授课学时数,由原来的54学时调整到现在的32学时。该课程共分十五章,涵盖内容体系丰富而复杂,根据目前学时,每章授课仅2学时,很难将知识讲深讲透。

(二)实践教学难以真题真做

区域规划编制一般包括实地调研、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方案设计等。一个完整的规划编制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需要大量的实地调研、部门访谈、征求意见等多重环节。目前该课程教学只有32课时,同时缺少实践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对规划流程、规划实践做较为深入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该课程实习,部分实践内容只能在校内进行,让学生对既有的真实规划案例进行学习和实践,以此来理解规划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技术方法。

(三)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区域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环境等多方面。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其学科跨度较大,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同时,该教材已出版12年,与现有课程体系缺乏有效的衔接,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尤其是十八大、十九大等很多的新政策、新理论、新思想缺乏,因此难以适应当今时事政策的变化,时效性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典型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精选案例,而且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同时尽可能是近3年的教学案例为宜,既有效地讲解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又能与当前的形势和政策有机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具体而言,案例选择应满足以下两个原则:(1)综

合性。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应是真实的,真实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案例选择应尽可能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2)启发性和实践性。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讲授区域产业结构评价时,以滨州为案例,介绍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在产业结构分析评价中的应用,通过份额、产业结构转移、区域竞争力偏离3个分量大小来进行综合评判,从而确立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让学生在学习分析方法的同时掌握如何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评价。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课程实践性强,如果仅仅在课堂中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重点的理论必须让学生深入体会。例如,在讲授点-轴渐进扩散理论时,以滨州市空间结构构建为例来讲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先让学生对滨州市各县区进行调研,调研形式主要是通过电话咨询、查阅资料等,对各县区主要产业、特色进行分析,通过现有交通联系、空间关系来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构建滨州城市发展轴,提出自己的构想,学生构建完成后,老师进行点评;最后以滨州市已编制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实际的空间布局模式进行讲解,详细分析滨州构建“三板块,四轴带”总体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了解了规划的设计过程。

(三)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总体而言,案例教学法是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但任何一个案例都无法完整地体现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仍需要学生进行系统地学习。因此,加

强其他教学方法的应用也至关重要,运用研讨式教学是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进行适当的方案设计探讨,然后通过课堂讨论、研讨的形式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7]。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阐述法,以教材内容结构为主线,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区域规划的基本原理;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战略制定、区域整体评价等知识内容的讲解,教师提出案例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达到模拟真实环境学习的效果;讨论分析法可在课程讲授一半后,将当前区域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前一周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待下周分组让学生讨论,提供方案讲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

猜你喜欢

区域规划学时案例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大学城商圈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区域主义理论: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