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研究

2019-01-15黄玉培

山西青年 2019年8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思政

黄玉培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作为高校突发事件受害主体的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却经受着学业、就业等生存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弱,更容易受到心理冲击,作出不理智行为。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作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安抚、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走向,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尤其是当事大学生的心理抚慰、情绪纾解、引导事件走向等方面,或许具有较好的思想引导作用。

一、高校突发事件特点

本文所说的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部或大学生在学期间发生的,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的,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应对的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事件。其特点在于:

一是突发性,由于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发生之前人们未能得到明显预警,对事件的发生无思想、防御准备,容易因措手不及而无法正确面对或处置失当;二是危害性,无论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还是自杀、偷盗、事故灾难等人祸,对大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人身、财产、心理等方面的危害。三是辐射性。突发事件的危害不仅局限于当事大学生,未受到事件伤害的大学生有可能因“物伤其类”产生同样的焦灼、失措、恐慌等心理,受到突发事件的波及和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行为特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越来越无法作为象牙塔独善其身,更多的社会生存压力通过海量信息传导到大学生身上。再加上目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育人方式,强调对大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当代大学生较以往更早感受到了就业压力、生存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就业的艰难倒逼大学生奋进,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过早社会化,与此同时,大学生心理成长却不能与其阅历成长完全匹配,甚至常有大学生在压力下放弃自我的极端行为发生。

一方面过早社会化的大学生眼界和知识面空前开阔,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越授课老师,容易使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趋于膨胀,维权意识和自传播意识也高度觉醒,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同时对网络媒体的依赖度很强,认为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发声来解决。而且,由于受到网络负面影响,对正规途径缺乏信赖。

另一方面心智稚嫩的大学生并没有完全做好抵抗各类社会压力的准备,这常使他们沦为各种矛盾行为的集合体,时而积极向上,争做社会主义好青年;时而愤世嫉俗,成为网络维权的圣斗士;时而“看破红尘”,成为佛系青年,无为而治;时而自暴自弃,放弃一切,乃至生命……这些矛盾行为构成了心思敏感、行为多变、时而强悍、时而弱小、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的以上行为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遭遇突发事件时,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他们很有可能选择自认为对实际上却是非常规的路径解决问题,如网上曝光、越级投诉、以暴制暴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对当事人产生二次伤害,甚而扩大伤害影响面。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突发事件处理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应对突发事件方面,有显著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事前预防,构筑思想防线

事前预防,与打疫苗原理相似,都是通过植入病原,激发身体的自卫反应。就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而言,就是通过向大学生剖析突发事件的分类、特点、应对措施等,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或行为上经历一场突发事件的预演,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应采取何种正确应急举措。主要措施有:一是开设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与自我管理类课程,作为具有学分的正规课程,要求所有大学生必须选择,课程内容除了突发事件的理论性讲解外,引入大量现实案例,甚至是校园内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课堂教学与模拟演练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情景再现、应急预演中形成正确的应急反应惯性和自觉,明确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应作出何种应对,一旦遭遇突发事件,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对,筑牢思想“防火墙”。二是通过讲座、座谈、点对点信息提醒等形式经常开展防骗警示教育,使大学生对校园贷、电信诈骗等的欺骗性质和形式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警醒,加强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三是加强大学生受挫能力培养,通过心理学课程讲授、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发觉自我价值与潜力;通过就业、学业指导性课程,帮助大学生明确每个社会人应有的角色定位,树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养成积极乐观、不轻言放弃的处事风格,不畏艰难,对各类突发情况、挫折、苦难具有一定的抗打击能力。

(二)事中引导和帮扶,指引正确方向

遭遇突发事件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突发的心理冲击,容易因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导致手足无措、无法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思政工作人员及时介入,进行引导和帮扶,非常有必要。但这首先建立在思政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把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而这种及时反映机制则有赖于对学生组织凝聚力的培养,党委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班导师等一线思政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学生,与学生面对面谈心,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深度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学生逐渐建立对高校思政人员的高度信任与依赖。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求助学校老师,主动邀请思政老师及时参与突发事件解决的全过程,避免事情不可控。同时,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应建立一套成熟的应急反应机制,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建立可操作、可复制的应急反应链条,并掌握一定的舆论引导技巧和心理干预手段。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思政工作人员要能够利用平时的关系网络,第一时间圈定受害群体,有针对的启动应急反应机制:一是第一时间公开发布事件信息,避免因信息不透明导致流言盛行,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二是动态发布事件进展信息,告诉学生学校已采取和将要采取应对措施,达到安抚人心的效果。三是以宿舍、班级为单位,实行情况日报告制度,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功能,及时了解学生信息。四是对当事学生,尤其是心理、行为反应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学生走出事件影响。五是征求当事学生情况和意见,上报学校,提供或帮助寻求实际援助,切实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三)事后总结调整,优化引领措施

突发事件虽为突然发生,但因其发生主体(都为大学生)、处置群体(为相应岗位工作人员)的固定性,因此,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上并非无章可循,但这种“章”需建立在对已发生事件进行经验总结,不断调整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即通过建立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档案,对突发事件的类型、处置方式、效果等进行客观记录,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进行事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同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优化应急反应及思想引领措施:一是不断优化调整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强化实地预演和模拟演练,使每个处于应急反应链条上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所处位置及所负责任,知道第一时间应作出的第一反应,不断提升反应速度和效果;二是要对应急处置链条上的工作人员及处在思政工作一线的辅导员、班导师等进行危机公关和行为心理学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突发事件处置技巧,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应采取何种措施能够达到较好效果,而不至于因处置失当激发不良后果;三是做好重点人群和重要时间节点的防控。通过日常观察、访谈接触,圈定一些重点关注对象,有针对性的给予关心扶持,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努力方向。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实行全天24小时舆情监控和一线思政工作者值班制度,加强学生安全防控。

总之,即便做好各种预演和防控,突发事件总难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因此,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时,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具有较高执行力、反应迅速的应急处置链条,使突发情况和最新动态能够直达决策层,便于领导作出正确决策,进而,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机制,迅速付诸实施。但这些,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步建立完善。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急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