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与问题

2019-01-15林媛媛

时代人物 2019年25期
关键词:信教宗教信仰信仰

□文|林媛媛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一、对当前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受到学校、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且其自身辨别能力较差,容易被潮流淹没进而盲目信仰宗教。随着具有宗教信仰的青少年人数不断增长,宗教信仰的问题日益严重,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同时也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因此,为了社会稳定与发展,对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实际调查研究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吉林省内向吉林大学、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等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群体发放了问卷。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青少年的宗教信仰情况及原因问答,同时为了更加有效和精确地达到效果,我们还抽取了一部分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

一方面,从调查对象上来说,青少年群体是一个看似明确实则模糊的范围,百度百科对青少年的定义为十三岁至十九岁左右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处于童年和成年之间的一个范围,我们所说的青春期就是从童年时期向成年时期过渡的一个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这个群体分布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阶段,分层明显,且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都较大。而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青少年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于所处的学校环境不同,他们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具体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褪去童真,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喜好厌恶,大学阶段则给了他们一个充分释放自我的平台,在这个阶段变化的过程中,青少年随时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念。因此,关于青少年的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从这三个阶段全面入手,既可以进行横向对比也可以进行纵向分析,既可以发现在每个阶段不同条件基础的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有何不同,又可以通过纵向不同时期的对比来发现在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宗教信仰状况有什么不同。

另一方面,从调查的方式来说,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是为了适应现实条件。当前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物质和现实基础受限制较小,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客户端直接进行问卷填写,既能够减少成本利用又便于我们进行回收和数据分析;而中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不具备使用手机电脑填写问卷的条件,为避免影响初高中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模式,我们采用线下填写问卷的形式,之后再由课题组成员将回收上来的问卷分类整理,录入后与线上数据进行合并。如此,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既保证了问卷调查对象的全面性,又符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实践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其中大学本科生300份,中学生3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98份,回收率为83%。调查问卷平衡了青少年性别、年龄、民族和政治面貌等四项基本影响因素,其中男生占比48%,女生占比52%;初中生占29%,高中生占34%,大学本科生占37%;受调查群体共包含汉族、回族、藏族、哈萨克族等11个不同民族;中国共产党员占19%,共青团员占63%。因此,本次问卷调查具有较强合理性和较高代表性。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关于“是否信仰宗教”、“什么时候具有的宗教信仰”、“父母是否也具有宗教信仰”、“是否参加过宗教信仰活动”、“自己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能够用宗教教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己对宗教的主要作用”、“关系要好的同学或朋友是否有宗教信仰,受他们影响有多大”、“如果有人用网络传播宗教,是否会受到明显影响”、“宗教对公民道德的影响有多大”、“面对有人利用宗教进行犯罪活动时的态度”、“对宗教知识是否感兴趣”、“对宗教热现象的看法及建议”等29个问题,以便于充分了解青少年群体对于宗教信仰的看法、做法以及想法,群体中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青少年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以及青少年对于宗教信仰认识和行为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宗教的看法,有46%的同学认为宗教信仰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支持也不反对,21%的同学认为信不信教是个人的自由,没有人可以干预,17%的同学认为宗教信仰不好,会影响个人和社会发展,16%的同学认为宗教信仰好并且本人就信仰宗教;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同学,有53%的同学是从小就具有宗教信仰,有31%的同学是在中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开始信仰宗教,16%的同学表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认同某一个宗教并参与其中的宗教活动;对于是否参加过宗教活动,有43%的同学表示参加过,有的是因为具有宗教信仰而必须参加,有的则是因为在学校或社会上某些宗教活动具有吸引力,便会抱着好奇的心态去进行娱乐性质的参加;关于对信仰的看法,有34%的同学认为信仰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做人准则,28%的同学认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能够指引自己前进,22%的同学认为信仰就是一种说法,并不真实存在,因此不具有实际意义,17%的同学认为应该拒绝信仰,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

二、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我们从中发现青少年的宗教信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青少年的正确价值判断仍占主导地位,但是研究中不难发现仍存在宗教信仰现状混乱、宗教信仰动机利益化、盲目改变宗教信仰等问题。

具体来说,首先,青少年的宗教信仰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态势越来越猛,这主要是因为当下信息技术水平提升,宗教宣传范围越来越广,辐射能力越来越强,导致尚不具备完备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受到严重的影响与诱惑,在没有自身成熟判断的情况下盲目信教,并在此之后受主被动因素双重影响而经常性参与宗教活动;其次,青少年的宗教信仰动机发生偏转,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社会宗教团体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信教组织而采用利益诱惑的方式进行引诱,除此之外在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利用社团活动侧面吸引学生信教的情况,有些社团活动看似是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实则会在社团活动中穿插宗教宣传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感染;再次,信教的途径多样化导致有的学生混淆了对宗教的正确认识,尤其是网络的日益发达导致很多信教活动开始在线上开展,有些学生甚至仅通过线上加入QQ群等方式就加入了某一宗教,形式简单也导致青少年对宗教本身的边界了解不清。总之,宗教信仰问题多种多样,青少年受社会、心理、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宗教信仰方面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问题,而这问题的解决则需要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三、关于解决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的建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居士在《正确对待青少年信教问题》给中央的信中指出:“在当今条件下,一些青少年信教乃至数量有所增多,是一种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社会现象,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以类似‘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笼统地把它归结为宗教同我们争夺青少年。所以,不能采用所谓‘严禁’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处理青少年信教问题”。因而解决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不能单纯的阻止或禁止青少年信教,而应该对其多加引导,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

(一)加强教育,引导认识

加强青少年教育是引导青少年具有正确宗教信仰观念的重要途径,而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的主要成长发展进步过程都来自于学校的教育。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无神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念和历史观念等客观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分析和认识宗教问题。具体来说,初高中学校应当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开展哲学、科学等辅修课程,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问题,使其在中学阶段就能够正确判断价值取向问题,防止出现盲目信教等现象;高校作为党和政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更应该增设相关公共课程,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此类课程学习,教育学生如何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开设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课程,还要开设与宗教文化有关的课程体系,给学生一个科学认识和了解宗教的平台和机会,从正面向学生介绍宗教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和特征。通过初中、高中和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培养出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宗教的认识能力。

(二)净化环境,加强建设

由于青少年在学生时代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学校这个公共环境中,因此学校的环境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通过净化学校的宗教环境和科学环境,加强相关文化建设,才能够对青少年形成全方位的引导的教育。首先,可以通过宣传方式进行环境建设,利用校园条幅标语、展板、宣传册、校园电视展播等方式,将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和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普及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通过日常的宣传和渲染达到效果,同时也应该防止和阻止非法宣传宗教的资料进入校园,甚至通过校园网络进行传播,对此相关信息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掌控情况;其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例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辩论赛等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都可以在活动和比赛中帮助学生有效了解宗教性质和本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将对青少年宗教信仰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初高中学校以及高校应予以充分重视。

(三)心理辅导,提高能力

部分青少年之所以开始信仰宗教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当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无法寻求到帮助时,他们就会转而向宗教寻求抚慰,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引导其正确对待宗教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学校应当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高中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班级兼职心理老师的方式,由班主任兼任班级心理辅导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与家长进行互动配合,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情况,及时辅导,加强引导;高校则可以通过设置心理辅导老师、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等方式,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对学生进行动态监控,开设相关心理咨询和辅导场所,对心里有困惑和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使其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不去向宗教、神灵等虚幻的存在寻求帮助,这将有效减少宗教信仰问题的产生。

(四)团结尊重,管理引导

我国的宗教政策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信教学生,在尊重其信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宗教事务管理、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应当到正规的宗教场所进行相关活动,不能将“有神论”等与宗教有关的观念到处传播,不得在校园内成立宗教团体,更不能肆意拉拢其他学生加入宗教组织,学校对此也应该明确要求其不得在校园内随意进行相关宣传和信仰活动。再者,信教的学生也不能单纯对其进行限制和组织,这样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可以对其宗教信仰和行为等多加尊重和照顾。由此,通过团结尊重和管理引导来达到相应效果。

在新的形势下,解决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应当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现状和青少年自身的发展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信教宗教信仰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