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理念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疗效、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控尿功能的影响

2019-01-15董南南镡云辉贾丽娟周卉

癌症进展 2018年15期
关键词:盆底前列腺癌康复训练

董南南,镡云辉,贾丽娟,周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哈尔滨 150000

前列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但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留置导尿管,部分患者对术后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较差,容易延长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1-2]。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在促进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恢复中显得极为重要。快速康复理念干预模式是近年来国外新出的外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在胃肠道手术、妇科手术等多种手术中普遍应用,并证实该方式具有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3-4]。但目前该模式用于前列腺癌术后的相关报道仍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干预模式对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控尿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10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前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5];②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②合并淋巴结转移、肺部转移等;③合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⑥存在认知、沟通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95)(剔除中途退出研究者),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临床分期、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和术后注意事项,并进行心理疏导,术后帮助患者多翻身、定期更换体位、适度按摩,密切观察导尿管通畅情况,在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饮水、进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在尿管拔除后鼓励患者主动积极地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心理支持,干预期间耐心地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仔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早期下床活动,术后6 h指导患者饮温水,术后8 h患者可进食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情况,在术后24~48 h可少量多餐进食半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为普食,术后第1天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例如坐起、屈膝等,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翻身,根据恢复情况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包括围绕床边走动等,术后第3天可扩大活动范围至整个病房、走廊等,整个过程循序渐进。③盆底肌康复训练,在准确评估不同患者的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后,给予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盆底肌的主要训练方式如下:首先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盆底肌收缩的动作和感觉,取仰卧位,佩戴一次性手套蘸取少量液状石蜡后,缓慢插入肛门,动作需轻柔,嘱咐患者做肛门会阴收缩运动,初始训练时每次持续3~5 s,10~15次为1组,每日3组,以2周为1个疗程,待患者熟练掌握后,可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膀胱功能的主要训练方式如下:根据患者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间隔饮水量,逐渐建立膀胱训练的排尿间隔时间,最开始的间隔时间为0.5~1.0 h,之后逐渐延长,直至间隔时间为2.5~4.0 h,以2周为1个疗程。在训练期间积极了解患者对康复方案的掌握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记录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2周后,参照相关文献[6]对控尿功能进行评价:显效,完全恢复自主排尿功能,B超显示膀胱残余尿量<100 ml;有效,排尿功能部分改善,每天仍需要1~2块尿垫,B超显示膀胱残余尿量为100~200 m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相关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指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d)首次进食时间(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万元)观察组(n=105)2.69±0.37*1.74±0.23*2.42±0.39*8.59±1.49*1.54±0.20*对照组(n=95)3.76±0.45 4.04±0.58 5.84±0.73 14.68±1.70 1.83±0.27

2.2 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总依从率为96.19%(10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6%(8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2,P=0.007)。(表3)

表3 两组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n(%)]

2.3 控尿功能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控尿功能总有效率为98.10%(103/105),高于对照组的90.53%(8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P=0.019)。(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控尿功能[n(%)]

2.4 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10/1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6%(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8,P=0.009)。(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在检查时偶然发现,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可获得治愈[7-8]。术后对前列腺癌患者给予适当的早期干预措施,积极提高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排尿功能,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对促进术后康复极为关键[9-10]。

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本研究中对前列腺癌患者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模式,首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主要目的是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增加对抗疾病的信心等。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是快速康复理念中的重要环节,既往临床认为术后胃肠道应处于休息状态,在肛门排气或通便之后方可给予饮水、饮食等[11]。但有报道显示,在结肠术或胃肠道手术后4 h则可给予清流食,早期恢复饮食可促进切口愈合,且对肠道蠕动具有刺激作用,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腔感染等并发症[12-13]。研究表明,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4 h,患者则可进食[14]。此外,长时间的术后卧床不仅容易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肌肉蛋白质的丢失,还容易对肺功能、组织氧合功能造成损伤,使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加,不利于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P<0.01),且在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后,未发生血栓、肌肉萎缩等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卢杏新等[15]研究报道,在膀胱全切术围手术期使用快速康复理念后,可有效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已有研究证实,术后进行积极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前列腺癌患者控尿功能的恢复[16-17]。但也有研究指出,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疼痛以及手指塞肛等过程造成不适感,存在着过多的排斥,甚至有患者放弃康复训练,影响术后恢复[18]。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的患者在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和控尿功能上均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积极的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且在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盆底肌训练情况,积极反馈感受和效果,可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促进控尿功能的恢复。而接受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的患者由于早期下床、胃肠功能恢复快、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高、排尿功能恢复满意等原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采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提高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和控尿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盆底前列腺癌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