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

2019-01-15刘德峰朱峰王冠民丁雪梅徐亚平孟涛

癌症进展 2018年15期
关键词:符合率淋巴结病灶

刘德峰,朱峰,王冠民,丁雪梅,徐亚平,孟涛

徐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江苏 徐州 221000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病死的首要原因,其中,主要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全部肺癌类型的80%以上,NSCLC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1]。与小细胞肺癌相比,NSCLC进展较慢,扩散及转移相对较晚,手术切除是早中期尚无远处淋巴细胞扩散和转移的NSCLC的首选治疗方法,已发生远处转移的NSCLC则以综合治疗为主。因此,诊断NSCLC的临床分期极为重要,准确诊断患者的临床分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2]。增强CT主要依据肿瘤及淋巴结的大小及形态诊断NSCLC患者的TNM分期,是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以葡萄糖代谢改变为诊断依据,将解剖与代谢功能结合在一起进行诊断[3]。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NSCLC患者TNM分期及治疗指导方面的作用,为临床检查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检查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取肺部占位、淋巴结病理活检证实为NSCLC;②接受肺部增强CT;③未行胸腔镜、纵隔镜、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等检查及抗肿瘤治疗。排除标准:①有高血糖病史;②接受过其他治疗;③2年内有其他部位肿瘤病史。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66例NSCLC患者,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63.2±6.7)岁;鳞癌26例,腺癌2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7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2例;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13例;经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证实29例,术前未确诊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37例;远处淋巴结及器官转移15例,均经器官活检(脑转移除外)或随访跟踪证实。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1.2.1 增强CT扫描 检查前,所有患者以3 ml/s的速度静脉推注造影剂碘佛醇100 ml,术前常规行增强CT扫描,SOMATMSensation 64 CT检测仪购自德国西门子有限公司。扫描范围从头部至股骨上段,层厚5 mm,螺距1,纵隔窗:窗宽350 Hu,窗位40 Hu;肺窗:窗宽1000 Hu,窗位700 Hu。

1.2.218F-FDG PET/CT检查 Gemini GXL 16 Power PET/CT仪购自荷兰PHILIPS公司,18F-FDG药物购自南京江原安迪科公司。患者术前至少空腹6 h,检查前常规测血糖,血糖水平<6.60 mmol/L后,静脉推注18F-FDG,剂量为4.44 MBq/kg,推注药物后安静平卧60~70 min,排尿后进行18F-FDG PET扫描,扫描范围为头部至股骨上段,采集床位数9~10个,每个床位采集1.5~2.0 min。图像经衰减校正后重建,最终得到层厚为5 mm的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CT图像、PE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

1.3 临床分期和图像分析

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肺癌TNM分期标准评估NSCLC的临床分期[4]。增强CT图像对淋巴结病变的评价标准[5]:隆突上淋巴结短径≥10 mm,隆突下淋巴结短径≥15 mm,出现淋巴结内坏死改变,判定为淋巴结转移。PET/CT图像评价标准[6]:勾画3D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采用PET软件测量病灶最大和平均标准摄取值分别为SUVmax和SUVmean;SUVmax≥2.5诊断病灶为恶性,放射性浓聚诊断为淋巴结转移。

依据病理结果评估增强CT与18F-FDG PET/CT对TNM分期的诊断结果,分为正确分期、过高分期和过低分期,诊断符合率为正确分期的诊断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6例NSCLC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

CT图像表现:形状不规则的结节影,可呈分叶征、毛刺征、尾征等,结节内密度不均匀。PET图像表现:圆形或类圆形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2.5,病灶有融合倾向及18F-FDG高代谢表现。(图1)

图1 47岁男性NSCLC患者的增强CT和18F-FDG PET/CT影像表现

2.2 66例NSCLC患者的TNM分期结果

66例NSCLC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T1期17例,T2期32例,T3期15例,T4期2例(2例T4期患者为侵犯椎体及恶性胸腔积液);N0期36例,N1期12例,N2期10例,N3期8例;M0期60例,M1期6例(其中骨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2例,肝转移1例)。病理确诊M1期7例,其中,骨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2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18F-FDG PET/CT漏诊了脑转移。增强CT对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78.8%(52/66),低于18F-FDG PET/CT对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92.4%(6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0,P=0.026);增强CT对N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74.2%(49/66),明显低于18F-FDG PET/CT对N分期的诊断符合率95.5%(6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0,P=0.000);增强 CT和18F-FDG PET/CT对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63/66)和98.5%(65/6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8,P=0.612)(表1)。

表1 增强CT与18F-FDG PET/CT对66例NSCLC患者TNM分期的诊断结果对照

3 讨论

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全部肺癌类型的80%以上,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1]。NSCLC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临床分期,Ⅰ、Ⅱ、ⅢA期的NSCLC患者以手术切除为主,有明确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前需要辅以放化疗,而有远处淋巴结及器官转移的患者,除肿瘤切除外还需要综合治疗[7]。NSCLC临床分期不仅可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还可评估患者预后,因此,术前准确诊断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是工作的重点[6]。

随CT技术的不断发展,PET/CT将PET扫描与CT技术结合在一起,PET提供病灶细胞代谢功能水平的信息,后者提供病灶精确的解剖定位[8]。本研究结果显示,66例NSCLC患者CT图像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结节影,呈分叶征、毛刺征、尾征等,结节内密度不均匀,与增强CT表现类似,无特异性。由于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代谢率较正常组织或炎性组织高,因此,PET图像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异常放射性浓集,SUVmax>2.5,病灶有融合倾向及18F-FDG高代谢表现,是NSCLC较为特异的表现。此外,PET/CT一次显像即可获得全身各个方位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等优点,定位精确,可早期提供肿瘤转移及侵袭情况[9]。

普通CT无法显示肺癌对纵隔及胸壁的细微侵犯,难以鉴别部分肿瘤和不张的肺组织,而18F-FDG PET/CT对肿瘤和肺不张的诊断有独特优势,在精确放疗方面有重要作用[10]。Ventura等[11]研究显示,PET/CT在鉴别胸腔积液良恶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以病理活检分期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TNM分期的诊断情况。T分期,即肿瘤根据原发灶情况进行分期的标准,本研究增强CT对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低于18F-FDG 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分期,即淋巴结分期,是指导手术及治疗方案选择最重要的分期,可直接影响预后。增强CT对N分期的诊断主要根据淋巴结大小和结构,然而转移的淋巴结未必都增大,增大的淋巴结也未必发生转移,因此增强CT对N分期的诊断存在一定误差,特异度较差[12]。研究显示,PET/CT结合淋巴结形态与代谢,诊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增强CT[13]。本研究显示,18F-FDG PET/CT对N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周跃和袁双虎[14]研究结果一致。M分期即远处转移,本研究病理证实M1期7例,其中骨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2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增强CT和18FFDG PET/CT对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和98.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漏诊了1例脑转移患者,这可能是因为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率高,对于一些小的脑转移灶容易过低诊断[15]。

综上所述,18F-FDG PET/CT是一种安全的非侵入性检查,可将细胞代谢功能与病灶的解剖结构相结合,提高了NSCLC患者临床T、N分期的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18F-FDG PET/CT在诊断M分期方面具有一次性成像的优势,但可能过低诊断一些小的脑转移灶,需要进一步行颅脑增强磁共振检查。

猜你喜欢

符合率淋巴结病灶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