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听阅兵到看阅兵

2019-01-14于海三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天安门广场彩电方队

于海三

195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那年我8岁,当时我们全村连一台收音机也没有。为了能收听到国庆阅兵实况,当时的村支书于文怀爷爷特意请人找了一个三极管接收器。这个接收器只能一个人用耳机单独收听。可是由于我们离北京太远耳机质量太差,信号时断时续。后来,为了改善收听效果,他就将一个铁丝笊篱(农妇捞米饭用的炊具)架在房脊上当天线,但要有专人根据收听效果随时调整方位。为了能够更好地收听实况信息,我主动把转动天线的任务包揽下来。由此讨得了支书爷爷的欢心,于是他把第一个收听的机会给了我,当时那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高兴得合不上嘴,真是兴奋极啦!

那时的我曾经暗暗地想:如果能到北京参加国庆盛典,那该多好啊!

没有想到的是:十年后,我竟梦想成真了!

1969年,我在北京东郊粮库当装卸工。9月中旬,領导通知我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20周年游行集训队,而且是游行队伍前的红旗方队。当时,在“生产训练两不误”精神指导下,我们白天工作,早晚练队列,确实很累,但是内心却极为兴奋。我当时正长身体,吃的饭很多,超常的体力消耗却只有42.5斤的月定量,常常吃不饱,力不从心。家里得知这一情况后,卖了不该出栏的“架子猪”。母亲往返到大队、公社开信盖章后,将卖猪获得的奖励粮票(饲料票),按百分比折换成80斤北京市粮票。父亲又从不通班车的老家辗转300多里,来到北京为我加油鼓劲儿。

10月1日凌晨四点,我们准时到达集结地点——东单。上午9时,我们红旗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天安门广场。只见广场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大型彩车载着各种模型在游行大军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通过金水桥畔。当我们远远地看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我们频频挥手致意时,大家无不热泪盈眶……

其实,细说起来,我们家对“国庆阅兵式”感情最深的,要数远在老家的父母。为了能收听到国庆20周年阅兵全过程,父亲不顾家境清贫,专门到200里外的县城信托商店,花12元买了一台旧收音机。1969年10月1日那天,我家炕上地下挤满了乡亲。正当大家屏气凝神地收听时,收音机的声音突然开始降低了,无奈之下,父亲便模仿起了文怀爷爷转天线的样子,但收效甚微,收音机的声音渐渐弱下来,最后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了。情急之下,父亲跑到村南小学校,把教师请到家里帮助解决难题。那位小学教师摆弄了一会儿,情不自禁地笑了:“收音机没坏,是电池没电了。”那时候全村还没有通电,根本无法使用交流电收音机。最后,一位乡亲把他家手电筒的电池拿来,才解了燃眉之急。

现在,山乡巨变,今非昔比。尤其是我们喇叭沟门被命名为少数民族满族乡后,变化就更大了,家家都有了现代化设备:收音机、录音机、大彩电、VCD、DVD影碟机、数码相机、录像机……应有尽有。

2009年10月1日,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当父老乡亲从大彩电中观看到阅兵庆典的壮观场景时,每个人都激动不已,仿佛他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天安门广场上。从彩电清晰的画面中看到,由各军兵种、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组成的徒步方阵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后,坦克、战车、火炮、导弹等各式武器装备方阵,也气势如虹地通过天安门前。当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50年前从三极管耳机里听到播音员介绍:炮车方队由骡子和马拉着经过天安门广场,每匹骡马的尾巴下面还挂着粪兜儿的情景。这不禁让我深深感到:我军装备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骡马化”“摩托化”走进了“机械化”“信息化”,从当年的“万国造”到今天的“中国造”,我国铁甲雄师的发展史,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啊!

从听阅兵到看阅兵,透过传媒工具的改变,全面地折射了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的特殊关爱,更是有目共睹。

2019年10月1日,七十载艰苦奋斗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四十年改革开放也苦尽甘来。

中国的七十年,是飞跃猛进、翻天巨变的七十年;

中国的崛起,圆了几代人富国强兵的梦想;

中国的强大,让每一个华夏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

猜你喜欢

天安门广场彩电方队
吉林一号视频07星天安门广场影像图
共和国阅兵中的女兵方队
盛世庆典谱写壮丽华章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国成立70周年阅兵精彩回顾(二)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微型彩电
中国彩电技术创新联盟启动
胜利日大阅兵
2013年4月全国及分区彩电畅销机型平均价格
2013年2月全国及分区彩电畅销机型平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