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增强职校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2019-01-14邰玉梅

文教资料 2019年31期
关键词:获得感思政课职业院校

邰玉梅

摘    要: 学生的获得感是思政课时效性的重要生成要素,是思政课的价值体现,本文首先分析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增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策略及具体方法建议。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思政课    获得感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如何开好思政课,怎么检验思政课的效果,学生的获得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是思政课的归宿所在。

“获得感”,从词义上解释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产生的满足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的讲话上指出,改革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推及至思政课程改革中,思政课程改革要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即通过课程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从思政课程学习中得到满足感。

职业院校的思政课老师必须从职业院校学生现实情况与特点出发,探究增强学生思政课程获得感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落实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改革目标,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从课程设置角度说,由于政策要求,必须开设,必须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和专业课程相比,在学校课程建设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师资投入不足。一些职业院校思政课老师专业性得不到保证,思政课专业老师缺乏,影响教学效果;从课程教学情况看,存在教学内容老化、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脱离学生现实需要,教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信息化、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的需要;从教学效果看,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入校时理论基础较薄弱,理论学习动机不强,使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应有的思想素质培育功能被弱化,学生普遍获得感偏低。

二、增强思政课程获得感的策略与方法

1.坚持目标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思政课与一般理论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不少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重考试成绩轻学习过程、重知识学习轻素养培育的倾向,在偏思想素质培养的理论课程——思政课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因而要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首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思政课程事关自己的宏观视野、辩证思维等综合能力素养,事关健全人格的培养,事关自身今后的情趣、思想境界的培育,不是一门“无用”的课程,从而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端正学习动机,在认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发挥学习主动性。

2.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需求。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政课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知道学生想要什么。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增强学生获得感的前提是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学习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因而,思政课准备的“精神食粮”应当是学生有需求、有期待的。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有自身的政策性、理论性、系统性,这点毫无疑问,但教师在讲授时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那只会让学生产生疏远感,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局外人”“打酱油”,也就谈不上什么获得感。思政教师在书本和学生之间应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一方面把书本知识研究透彻,另一方面把学生的需求研究透彻,注重从学生中收集各种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素材,在此基础上将理论融入現实生活,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答学生真实的困惑,而不是书本上或者教师创造出的“困惑”。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而不是只作听众。受凯洛夫为代表的“接受知识为中心”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思政课堂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讲课学生听,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听久了,观众就游离于课堂之外了,对于原本就不那么能静心学习理论知识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思政课堂只有强调学生的参与,才能增强吸引力,调动积极性。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比起听别人的说教,学生参与后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更为生动和深刻。发挥学生参与性是学生生命力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学民主在课堂的实际践行,更符合职业院校学生接受特点,因而是增强职业院校学生获得感的有效策略。

3.提高教师素质,展示教师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的“抬头率”“回头率”,影响学生的获得感。

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思政课老师必须“志坚”,自己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才能做积极传播者。一个教师如果自己教的东西都不相信如何让学生相信?思政课堂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讲政治的人教政治,让有人格的人塑人格。

思政课教师必须“学高”。作为为学生解疑释惑的引路人,自身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专业知识,要有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自我更新能力。思政课程理论性和政策性较强,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要求也高,思政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正确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并具有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能不负课堂,吸引学生。

思政课教师必须“身正”。不仅是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模范,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都要做好表率。“亲其师,信其道”,思政课老师要主动提升人格魅力,提高道德修养,展现公平正义,用人格的力量感染和影响学生,切实担当起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4.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提高课堂吸引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增强教学效果,必须讲究课堂教学方法和艺术,通过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打破理论课堂的“寂静”,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1)课堂讨论,促进交流。

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略有差距,在讲授重难点知识点时,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展开讨论。在设计讨论主题时,要注意选题应是学生了解的、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的、对学生有启发性的、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问题可以是老师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由于各自成长经历、思维方式、利益立场不同,学生的态度也会不同,在过论过程中不同观点交融、碰撞,在思考与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教育。“真理越辩越明”,这是一个加深对知识理解、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强获得感的过程。

(2)情景模拟,增进体验。

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起效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推进学生有效社会化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过程,是帮助学生逐步成长为符合社会期待的社会角色的过程。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现场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社会角色,通过角色学习促进思想行为更符合现代社会对青年一代的角色期待。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价值观时,设置老人倒地情景,角色由同学讨论产生,有扮演倒地老人、旁观者、逃逸者、助人者、老人家人的,在情境推进过程中,倒地老人的“渴望”、旁观者的“挣扎”、助人者的“担心”、逃逸者的“不安”、亲属的“期待”等给扮演者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认知了解社会期待,促进角色的换位思考,给学生带来真切的情感体验,生成学生真实的获得感。

(3)课堂演讲,把握时势。

思政课教学应当“应时而进,因势而新”,只有抓住教材理论和时事政策的结合点才更能呈现生动活力,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抽象理论知识。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时事热点材料,进行演讲点评。材料可以来自电视、报刊、手机上看到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也可以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笔者在每次课的前十分钟安排一个固定环节——“本周焦点”,每周由一组学生在课后进行材料收集、焦点热点问题选取,形成小组材料和意见,下次课小组代表发言,班级其他同学现场提问,小组成员简单作答。通过课堂演讲互动,学生开始关注时事、留心生活、思考问题,取得收获。

(4)任务驱动,鼓励探索。

以往的思政课程教学一课一结,下课布置作业,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完成作业,等待下次课老师讲授新课,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学生好奇心激发,也不利于学习能力发展。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例如,在前次课结束前留一小段时间,根据下次课要学的新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设下悬念,鼓励学生先行探索、查阅资料,和老师一起为下次课教学作准备。由于在课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准备,再在课堂上给他们提供机会汇报探索成果,这样的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讲台,而是师生共同努力创造的舞台,学生会体验到这是自己的课堂。这种任务完成后的成功体验会让其体会到来自課堂的“幸福感”,促使他们在下次探索中更加积极努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教学媒体应运而生,为原本单一的思政课堂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思政课堂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更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特点与期待。同时,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还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QQ、微信等平台向学生推送一些积极的、有益的、符合学生兴趣与需求的作品,借此延伸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隐形的思政教育。笔者曾在课程学习期间向学生推送动漫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这部热血动漫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国内外一些军事和外交重大事件以动物漫画形式展现出来,给原本严肃的历史增添趣味性,很多学生边看还边结合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反映看完后,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既满足学生看动漫的需要,又不着痕迹地进行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光明日报,2019-03-19.

[2]张寒梅,龙睿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3]程仕波,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J].思想教育研究,2017(07).

[4]黄冬霞,吴满意.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构成和形成机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

[5]赵静.提升思政课获得感的“四个导向”[N].中国教育报,2017-09-21.

猜你喜欢

获得感思政课职业院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