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立体形态推导课程实践中信息技术介入的成效分析

2019-01-14奚纯洪春英沈晓东

文教资料 2019年3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艺术设计

奚纯 洪春英 沈晓东

摘    要: 立体形态推导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平台课,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抽象、逻辑的立体思维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互联网技术、网络课程、计算机软件应用等手段助推教学内容和模式改革。本文通过总结分析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在明确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展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强调原点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根本。

关键词: 艺术设计    立体形态推导课程    信息技术应用    成效分析

一、立体形态推导课程的特点

形态构成类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课程主要目的是学习三维形态的构成规律和造型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为专业设计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方案。随着教学模式改革,大量精品资源课、跨校修读课程、微课、慕课、短视频的推广,为课程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参考资料,使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信息技术,数字模拟技术的介入,为课程的方案设计与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学习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答案都可在网络上找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新的困惑和思考,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立体形态推导和平面形态设计有关联性有很大的不同,平面形态是二维的表现,立体形态是三维的表现,包括长、宽、高,涉及结构、材料、制作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可以说多了一个维度就多了一个世界。在推导过程中始终以体积的概念推导形态,而不是以轮廓把握形态。立体形态是三维空间的完全实现,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态必须富于变化而不是对称。从不同角度观察形态时,形态具有连续性、故事性、奇特性,给人美的感受。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和手段设计制作各种立体形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信息技术手段介入助推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的改革

首先是课堂固有模式的突破,借助网络、移动多媒体、手机、电脑设备、技术媒介等,信息化技术下教育效果有目共睹。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可以查阅专业相关资料,共享、观摩、借鉴这些优势资源,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储备。教师上课时通过动态的模拟演示,可以更形象生动地讲解形态推衍的过程和结果。微课、慕课、动态小视频等教学资源使课堂效率更高,是提高课程质量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有趣,提高自学灵活性。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形态生成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1]。传统的立体形态成型方式耗费大量的时间,方案调整周期长。现在设计师可以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建模处理,将一些耗时耗力、难以体现的元素制作出来,更加逼真,最主要的是方案可以不断修改和校正,速度快协调效果好,可以展示作品任何角度的面貌。

学习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创意思维,发展表达能力,以三维的方式展现答案,拥有更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他们的主动学习开辟一条新的实现途径[2]。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学效果更佳,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艺术设计的同时,逐渐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更利于培养出实用性的创新人才。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成效评估

信息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利用VR设备、新媒体、数据库等设备,营造新的教学环境,整合教学资源。无论是体验度还是学生的兴趣分析,信息技术对设计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利用,老师受益匪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上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高。

1.利于多維度思考和探究

以往的教育过程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直接给出太多结论,将过程和结果告知学生,很少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形态推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能,从感性到理性,经过探索和研究形态存在的依据,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创造。通过课题训练引导学生认知世界的造物规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的全新改造过程。

设计类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会遇到大量和形态、造型相关的工作。学生要学会通过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寻找素材。研究对象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自然物,观察和发现、剖析结构特点,抽象转化成简单的、几何化的、有规律易加工的形式。简化归纳提取再构成,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进行初级方案设计,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与设备查阅资料,观察物象,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信息技术为这种探究式的思维网络、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保障。

2.促进实验和体验

立体形态推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强化形态生成的计算、处理、信息传输等工作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形态中抽象出可以用于制造人工形态的规律,需要一个复杂的抽象和概括过程,对事物特征的归纳、概括和抽象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发生[3]。严格地讲立体形态的学习是一种实验,更是一种体验,将脑海中的想象表现在纸面上,简单的方案我们可以手绘,一个角度展现不了全貌,就换个角度,多个角度就能体现整体效果;复杂的形态,即使多个角度绘制也很难表现全貌,对于学生来讲,手绘的质量和思维的严谨度就是很大的考验。电脑可以快速呈现,并且可以及时修稿,增加体验的乐趣,更利于师生间交流和沟通。

通过方案的呈现商讨用什么材料、方式把方案做出来,更利于形态各部分比例关系、结构,甚至色彩、肌理效果的推敲和完善,促进方案顺利实施。学生通过这种技术实现方式激发探索和研究热情。

3.跨界与融合

跨界与融合,也是多维度思考的结果,这样思考的结果更全面,更有拓展价值。立体形态方案有多重演绎的可能性,我们推敲形态一定是为了功能性,探讨形态本身的构成规律、材料特性、结构、空间等。数字加工技术可以完全再现形态方案,促进学生严谨思考,融合更多的因素,协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形态不仅是外在的内容,还有内在的相关因素,视觉思考向对材料、功能、行为、技术的综合把握过渡,形态涉及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没有专业和学科的限制,它是专业平台的基础,是我们认识自然世界,借鉴自然规律和原理,创造物质世界的一种认知载体。我们不断探索何种形态能够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4]。

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智慧共享,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加紧密的沟通和更便捷的交流,让跨界与融合变为可能。以一种融会贯通的方式将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点糅合起来,形成独立的、完整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在学生今后学习和应用中被不断补充、完善,适应不同领域的工作。通过跨界与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案,拓展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4.信息技术的弊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滚滚的社会洪流,不是任何人可以左右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过度强调技术。忽略人的能动性思考,目前数字技术是比较普及的学习辅助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很多学生依赖用计算机做方案,本末倒置,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形态设计强调形式,不注重内涵的表达。不设问、不研究,只要好看,敷衍了事。立体形态学习是通过收集、发现、实验等过程认识了解自然形态特征,从具象形态入手,通过模仿、归纳、抽象的过程塑造抽象形态,准确表达某种特定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这是一个结合形态要素、材料、结构、加工等条件再构成的过程,需要不断思考、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体现。我们不能重技术而轻内容,信息技术与设备毕竟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我们只能恰当运用它,而不是被其驾驭。

网络信息量大,各种观点都有,内容良莠不齐,学生很难抓住重点,浪费大量时间。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带来了铺天盖地的信息,可以开阔视野,但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是需要训练的,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筛选精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网络学习以知识点为重点,不能过于烦冗,只有合理使用技术,才能让它为教学所用。

四、强调原点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我们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是不断变化的,知识不断改进。知识是学不完学不尽的,立体形态推导课程培养的是学习知识的能力,现在高校教学评估考核的重点也是形成性评价指标,明确指明考核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信息技术是人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并不能替代课堂互动讨论碰撞性思考的环节,选取有用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根本。

学习需要氛围和即时互动,在被海量信息包围的状态下,成人很难做到一节课专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有一定的约束性,可以讨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约束,这是网络很难做到的。思考和学习的主体是人,艺术设计形态基础学习很难量化考核,集体学习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智慧的碰撞、思考情感的交流是技术不可替代的。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方法和技能,一种自我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需要系统学习和引导完成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依靠教师的引导。立體形态构成训练及运用三维模型构思设计的能力[1],最终都将转换为实际产品设计思维与能力。未来的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更是如此,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五、结语

总体来讲信息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立体形态推导课程中的应用利大于弊,信息技术应用有积极作用,重点是培养学生思考的方式,在保持海量信息中保持自主甄别、思考的态度。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学生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依赖技术。对于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我们要积极研究和实验,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始终把握教学终极目标。立体形态构成是具有共性的平台课程,也是立体思维训练和形成的重要阶段,课程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结构性、实践性、过程性和扩展性等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析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作用及应用效果,怎么用,为今后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改革参考。

参考文献:

[1]骆太均.现代信息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09):202.

[2]谷科.浅谈非计算机专业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162-163.

[3]包海默,刘雪飞,王英钰.产品设计造型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8.

[4]石林,王峡.浅谈形态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形态意识的培养[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2):106-109.

教改项目:

1.基于“校际联动、协同互补”方案的跨校修读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

2.色彩原理精品开放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应用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信息技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