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思维导图在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的优势评价

2019-01-14王洪娇梁春明母玉元姜海瑞周洁信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2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思维导图

王洪娇 梁春明 母玉元 姜海瑞 周洁信

摘   要:神经内科见习教学是通过相对典型的临床病例,引出诊断思路和处理原则,并对理论要点回顾及讨论,以提高见习医师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入思维导图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和提升见习医师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思维导图见习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见习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实践和探究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  神经内科  见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c)-0222-02

1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现状与思维导图

1.1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现状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要着重强调实用性,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以适应卫生部临床医师准入制度,培养合格且优秀的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内科所涉及的解剖知识较多且琐碎片段,内容枯燥抽象、专业性较强,学生不容易记忆和掌握,疾病之间易混淆,在临床见习学习中,神经病学难已成为很多学生“谈之色变”的学科了[3]。又因为临床见习医师实践机会少,需要学生较快的建立临床思维模式,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上述情况,采用思维导图模式对于神经内科见习教学进行应用研究,为神经内科见习教学质量提供一个新的革新靶点。

1.2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zan于1971年提出[1]。作为一种建立在人脑自然思维习惯上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充分调动左脑的逻理性思维及右脑的感性思维。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对大脑知识和想法进行“碎片整理”并“不断优化”的过程。思维导图可以突出重点,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及记忆学习[2],可以使得学生发散思维得到全面的开发,提高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能力。思维导图发散且分层展示知识点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渗透及详细分析,融洽教学的沟通交流,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培养独特的图像记忆理念,进而产生新的创意与联想[4]。

2  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

2.1 实证研究

思维导图研究实施方案有序进行,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2.1.1 对象与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轮转的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60名见习医师。所有的见习医师均未接受过思维导图相关的学习,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按照以往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实验组则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学习。

2.1.2 实施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工作,带教教师首先可以让见习医师通过网络或者查阅文献简单的知晓思维导图的概念、用途、优点及手绘方法,了解思维导图的常见制作软件及使用方法等,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其次教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给出思维导图所示病例和问题等。第二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较为详细地介绍思维导图,从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等进行讨论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对神经内科疾病包括相应的病因学、危险因素、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相关知识,通过一个中央关键词显示出来,制定治疗策略。同时对需要使用药物之间的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做到正确诊断,正确选用药,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第三阶段:课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简单有效建立记忆链接,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实现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带教教师和见习医师可以针对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知识的细化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及复习,建立个人的思维导图数据库。

2.2 分析应用的效果

课题研究进行前初步测评,通过计算可知对照组(67.85±8.32)分、实验组(67.03±7.52)分。然后在进行20学时课题研究学习后,再次测试统计,实验组的见习平均成绩高达(89.52±5.69)分、理论知识成绩为(82.03±7.86)分;而对照组的见习平均成绩高达(72.17±8.19)分、理论知识成绩为(68.25±6.83)分。两次测试均采用SAS 9.4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示两组学生成绩之间差异显著。最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实验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和习惯及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思维导图在神经内科见习教学中研究分析的优势

第一,提高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率。思维导图在神经内科见习课堂中,带教老师可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所有的神经内科知识框架,使得知识点更加结构化和逻辑化。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抓住核心知识点,快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简单易用的可视化学习方式, 建立抽象的思维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知识能力。第二,培养了学生的医学思维能力。带教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知识整合、重塑和内化, 并将知识迁移为技能。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学习资源等融合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可以图文并茂的汲取知识。对于神经内科临床疾病调查、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第三,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可视化的方式,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绘制学习,进一步理清患者的病史、既往史, 结合影像及相关检查,明确疾病诊断,并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更好的指导,从而培养并发展神经内科见习医师的临床思维实践能力。

思维导图高效教学模式,高效的学习方法,高效的思维工具,在神经内科见习教与学的过程中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是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实践的桥梁,具有极高的借鑒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李懿莎,段力平,左晓霞.思维导图与标准化病人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3):3-5.

[3] 王红艳,杨玲娜,钟晓利,等.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9):222-223.

[4] 陈婉萍.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7(2):101-102.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思维导图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中医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DA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发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