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仙顺:爱写论文的『土专家』

2019-01-14周丹艳

新农村(浙江) 2019年1期
关键词:枇杷杨梅果树

周丹艳 王 燕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城街道药山村是有名的杨梅产地。张仙顺是土生土长的药山人,30多年来,一直从事杨梅、枇杷、桃、猕猴桃等果树的种植和管理工作。2011年6月,他获得“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称号;2014年获得“全国农技推广科技示范户”称号;2013—2015年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教师;2016年被浙江省农民高级技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评为农民高级技师。

善于思考,有一套自己的种植经验

1986年,中专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的张仙顺回到家乡,从事果树种植和蔬菜种植。

“当时什么都不懂,就跟着务农的父亲学。”张仙顺说,“父亲怎么种我就怎么种,遇到不懂的也问问其他村民。”那时候的药山,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杨梅,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种植经验。“那段时间我学习了种植的基本技术。”张仙顺说。

2008年,区农产品质量研究会成立时,他被选为理事并担任杨梅组组长。在协会的活动中,常常有来自不同地方的种植大户交流不同的种植技术。“每次的交流我都把它当成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之余,张仙顺把活动中听到的“分享经验”记在心中,当他碰到类似的问题时,这些积累在心中的“经验”就被很好地应用起来。

“种杨梅的门道可不少,杨梅树的休眠期、发芽期、开花期、终花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每个阶段都马虎不得。”张仙顺说,“杨梅果树原来 7~8米,最高可以长到9~10米,经矮化后大多不会超过3米,要达到矮化的效果,对果树枝叶的整形修剪就变得十分重要。”对于杨梅果树的整形修剪技术,他就琢磨了好几年。“一开始都修成圆形,最后才发现,凹凸形是最适合杨梅果树生长的。采用疏删、环割、拉枝法等缓和枝叶长势,3~5年后,凹凸形树冠就会自然形成。”

勤于归类,将种植技术整理成论文

这一天打了什么药,修了多少枝,用了什么生长素……在张仙顺办公桌的抽屉里,一本普普通通的记事本上满满地记录着他每天的种植经历。翻开记录本,每个阶段的工作一目了然。“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地里回来后,就在本子上记一下,慢慢地也就成了习惯。”这些数据成了张仙顺写论文的基础资料。

为了让更多的杨梅种植户能够种好杨梅,张仙顺还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写成了论文。2012年,他参与编写了《东魁杨梅优质丰产技术》。除了杨梅的种植经验,他还参与编写《槐梵白砂枇杷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枇杷苗木秋植与春植效果比较几种药剂防治桃树流胶病的对比》《2013年槐梵白砂枇杷裂果情况的调查》。

“接下来,我想写一篇关于东魁杨梅最新栽培技术的论文,专门介绍杨梅的修剪技术。”张仙顺说。

四处奔走,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药山杨梅有名,杨梅的苗木也热销到省内外。每年,都有不少外地的杨梅种植大户前来“取经”。由于他们不熟悉苗木的特性以及管理方式,在看到张仙顺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后,就邀请他到当地进行指导。从2000年开始,每到杨梅重要的管理节点,张仙顺都会很忙,因为他要“赶场子”——到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开展技术指导。小到一块面积种多少株苗木,大到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因素,适合种什么品种的苗木,都成为他技术指导的内容。2017年10月,药山村开始尝试大棚杨梅的种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张仙顺又承担起全村杨梅的技术与管理,奔波在杨梅大棚中……

猜你喜欢

枇杷杨梅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清欢杨梅酸
枇杷
枇杷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杨梅
枇杷
腊月杨梅红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