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碳汇价值化与扶贫贡献潜力的研究

2019-01-14李小春谢瑾岚

南方农村 2018年6期
关键词:关联度农户森林

李小春,谢瑾岚

(1.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3)

一、引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自1986年扶贫开发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以缓解贫困问题。通过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传统粗放的“漫灌”式扶贫使得减贫效果边际效应递减,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扶贫工作亟待向更加精准化的“滴灌”式方式转变,在扶贫工作上,除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作用外,还应适时引入市场机制。贫困地区往往与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富集区域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具有高度的重叠性[1]。贫困不仅仅是收入的下降,更是能力的受损,即自然资源过程中获取资源的能力或机会的受限,以及不能自由选择和发展的受限制。从这个角度来看,碳汇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模式,通过碳汇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参与碳汇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政策的有益补充。

碳汇,一般是指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等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上升[2,3]。二氧化碳与其它温室气体上升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签署《京都协议书》。根据《京都协议书》,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消减5.2%。因此,随着碳排量空间的缩小以及国际上对减排任务的高度重视,森林碳汇也就具有了一般商品的稀缺性性质,这就为森林碳汇价值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然而,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需要两个前提条件:即森林碳汇的测量以及经济计量。目前,方精云[4,5]等采用生物量法计算出我国森林总碳量为4.5×109t或者为0.075Pg(1Pg=1015g)。顾凯平[6]等以我国历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为依据估算出中国森林的碳储量为5.5×109t。

对于森林碳汇的经济计量,国内外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造林成本法、碳税法、人工固定二氧化碳成本法、排放许可的市场价格法等方法。Lee[7]通过分析碳税和排污权交易对不同工业部门的影响,发现只征收碳税会对GDP有负面影响,可是既征收碳税又实施碳排污权交易则对GDP产生正面影响。张明文[8]等在2009年分析碳税对我国28个省市、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发现,征收碳税能拉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储蓉,周芳[9]在2012年利用1993-2011年的碳税数据,发现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并预测到当峰值达到733499.7亿元时,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实现均衡。上述文献表明,由于森林碳汇满足商品的稀缺性,只要其价值得到实现,就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的程度缺少实证方面的分析,无法得知森林碳汇价值的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是否一致。森林资源富饶的地区往往都属于贫困偏避的边远地区,这些贫困边远地区的经济都欠发达,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有限,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当地贫困面貌也就难以得到改变,而且富饶丰富的森林资源因为交通不利等因素难以转化成农户的实际收入,空有宝山而不可得,但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为提高当地农户收入、改善当地贫困面貌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当地富饶丰富的森林碳汇资源在市场交易下实现了变现功能,不但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缓解贫困,还能缓解当地的气候变化以及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发生,因此,理论上探讨森林碳汇价值与扶贫贡献潜力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顾凯平[6]等研究结果为基础,采用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制(EU ETS)的碳交易价格来实现森林碳汇价值化。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来分析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与农户收入以及灾害受损面积的关联程度。通过关联度分析,再来探讨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与扶贫贡献的潜力关系。

二、模型构建

(一)理论模型

理论上,碳汇价值都是客观存在的且都是可以度量的[10,11],其公式可以简单表示为:

式中:V为碳汇价值,P为碳汇价格,Q为碳汇量,而碳汇量的理论计算也可以表示为[12]:

式中: C为初始碳蓄积量量,q(t)为某一时段的碳固定量。这样,公式(1)就可以改写为:

(二)灰色关联度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探寻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特别的是,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时显得独具一格。简单来说,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方法,非常适合动态的历程分析,给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度量。其原理是:在系统动态发展中,如果因素变化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则可以说因素之间的关联较大;但如果因素变化的趋势不一致,则认为因素之间的关联较小。因此,灰色关联度理论就可以根据各个因素的样本数据来得出各个因素间的关联程度-灰色关联度,通过灰色关联度就可以衡量各个因素间的关联程度。灰色系统理论自1982年由邓聚龙教授提出以来,在很多方面得到广大的应用[13-16]。

一般来说,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可由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 定义序列。设序列Xi=(xi(1),xi(2),…,xi(n)),(i=0,1,2,…m),其中,X0=(x0(1),x0(2),…x0(n)),X0为母序列,Xi=(xi(1),xi(2),…,xi(n)),(i=0,1,2,…m)为子序列。

(3) 求差序列。对处理后的子序列与母序列对应的元素作差,得到差序列,其中,其中M为两极最大差,m为二极最小差。

(4) 求二极最大差与最小差。令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提取

森林碳汇量的计算直接采用顾凯平[6]等研究结果,截取其中2005-2016年的数据。碳汇价值化的方法主要是碳交易、碳税以及固碳项目成本法。但在本文中的碳交易价格。当今世界上主要有4个比较有规模的碳交易所,分别是: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制(EU ETS)、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制(ETG)、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国家信托(NSW)。其中,欧盟排放权交易所(EU ETS)为最大的交易所,占据全球碳交易85%以上的规模。中国目前虽然已经试点建立北京、天津、上海等6个交易所,但碳交易体制还不完善,故真正实施场内交易的比较少见。因此,文中所采用的碳交易价格是通过欧盟排放权交易所(EU ETS)历年的交易额与交易量进行计算所得出的碳交易价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年交易价格=年交易额/年交易量。上述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报告:碳市场交易发展现状与趋势》(2006-2016)。

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户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户保护森林环境的动机,而森林环境得以保护后,又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农业灾害的发生频率,故以历年农业的成灾、受灾面积来表示农业灾害面积,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通过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灾害面积的关联度来分析森林碳汇实现后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

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经济的关联度分析,我们选取的农业经济指标为两项:农业总产值与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简称林业投资)。农业总产值是农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森林碳汇价值能得以实现,就会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农业总产值,故我们以历年的农业总产值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一个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森林价值实现后,除改善环境,提高农业总产值外,还给农户多了一个增收的渠道,农户就会注重森林环境的保护,政府就会加大森林资产方面的投资,故以林业投资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另外一个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二)结果与分析

确定好相应的指标因素之后,根据本文的模型要求,汇总所需的数据进行分析,由公式(1)就可以得出本文中所需要的碳汇价值量。

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之前,要确定好母序列与子序列。在本文中,所取的母序列为森林碳汇价值量,子序列分别为农业总产值、林业投资、灾害面积。根据上述的灰色关联度计算步骤,把相关的原始数据代入计算,可以得到森林碳汇价值量与农业总产值、林业投资、受灾面积的灰色关联度(表1)。

表1 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总产值、林业投资、农业灾害的灰色关联度

1.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发展的增快,碳排放空间减少的情况下,森林碳汇就成了稀缺性的商品,经济越发展,森林碳汇需求就越大,故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也就提高了森林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规模,即提高了森林碳汇的规模,在碳价格不变或者是森林碳汇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减少的幅度情况下,森林碳汇价值也是增加的。但是,由于碳空间排放的有限,在《京都协议书》的约定下,各发达国家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碳汇成了一种稀缺性资源。不管是基于皮古税收的碳税制度还是基于科斯定理的市场交易制度,碳价格会随着碳空间的排放减少而增加,在碳汇规模一定或者是碳汇规模减少的幅度少于碳价格增加的幅度情况下,森林碳汇价值也是增加的。而碳汇价值的增加就会使得农户收益,提高收入,保护森林环境的意愿就很高,进而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增加农业收产值。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为0.78,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即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总产值的变化的态势是一直的,具有较高的同步性。

2.森林碳汇价值与碳汇投入。对农业来说,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不但能够改善农户的收入构成,还能稳定增加农户的收入。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将会使得农户除了林产品收入、林业服务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偿收入、林地租金等收入外还能获取森林碳汇价值化的一部分收入。因此,林业投资的增加不但能增加农户的直接收入,还能增强农户对森林资源建设的意愿。从表1中可看出,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投资的关联度为0.72,具有较高的关联度,说明森林碳汇价值的变化与林业投资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同步性。森林碳汇价值的提高能够促使国家增加林业投资来增强农户的森林建设的意愿;而林业投资的提高能增强农户保护森林的意愿,从而提高森林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继而增加森林碳汇的价值。

3.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灾害。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户保护森林资源的意愿。因此,对对全球人类来说,森林的碳汇功能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造福全人类。由于森林的保持水土不流失的巨大功能作用,在调节气候、固风防沙方面有很强的作用。因此,从理论上讲,森林碳汇价值的变化与灾害面积的变化应该是完全相异才对。但是从表1的结果看出,森林碳汇价值与灾害面积的关联度为0.45,说明前者与后两者的变化趋势有很强的相异性。然而,尽管关联度的数据很低,但并不是完全相异,还存在一定的同步性。森林碳汇固价值的实现,固然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气候、农业虫灾、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给当地农业带来很大的损害,因此,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灾害之间的关联度很低,不是完全相异,就是因为其它因素方面所导致的农业灾害还与森林碳汇价值有一定的关联度。所以,表1的结果虽然能反应出森林碳汇价值与受灾面积、成灾面积有很低的关联度,但由于其它灾害因素的作用,并不能完全表现出来。

四、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与扶贫贡献的机理分析

从环境方面来探讨贫困的成因主要有迈尔克·托达罗的“环境成因论”、拉采尔等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等[17]。而国内的对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开始很多学者认为收入太低是影响贫困的最根本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资源环境也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认为个人能力的大小、人口素质的优劣、文化程度的高低等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对气候和环境的依存度高。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区高度重合,说明贫困与生态脆弱呈正相关。因此,气候变化对贫困人口的危害很大,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发展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不二法门”,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18]。

从中国的地理分布来看,中国的贫困人口具有典型的空间地理特征,大多数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19]。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恶劣的自然灾害等特征。一些学者认为,自然灾害是导致农村生产质量下降和生活水平降低的主要因素。从已有的研究与历史经验都表明,自然灾害与贫困有着密切的关系,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自然灾害不仅导致农村贫困率的上升,还能使得农村的返贫现象严重;自然灾害不但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造成农村教育卫生水平的低下。森林资源虽然丰富,但苦于交通的不便,森林资源很难有效的转发为经济资本,除砍伐树木获取经济价值外,很难获取其它的附加值。因此,完善贫困地区的生态功能,减少该地区的自然灾害的次数,增加森林资源的附加值,也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重点。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对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等方面有很强的作用,森林资源系统在生态服务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关联度,而与灾害面积的关联度较低。因此,森林价值的实现能提高农户收入,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缓解农村的贫困。同时,森林碳汇价值化也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的市场化交易能直接让农户在除了林业产品等收入外还能获取碳汇价值的部分收益。而且,“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既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又增强农户保护森林资源的意愿。

因此,综上所述,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对扶贫贡献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实证分析,对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经济发展、灾害的关联度分析以及与扶贫贡献的理论相结合来构建森林碳汇价值与扶贫贡献的框架图(见图1)。

1.增加农户收入。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使得农户除了农业生产、林地收入以及木材加工等收入外还能获取通过碳汇交易所得到的收入。而且,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是以森林得到完善保护为前提条件的,因此,一些贫困地区还可以发展一些有机农业或者生态旅游等方面的项目,继而增加农户的收入。

2.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边远地区的农户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约束,大多数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的收入。然而,外来人员的流动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给社会治安带麻烦,而且,外出背井离乡还会带来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家庭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在农村获取的收入与在城务工相差不大或者少一点,农户也是愿意呆在家乡的。因此,森林碳汇价值不但能稳定增加农户的收入外,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促进生态环境发展。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除了能够缓解气候变化外,还能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不但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还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地区对环境变化的抵御能力。

图1 森林碳汇价值与扶贫贡献的框架图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给全球气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通过减少碳排放来抑制全球变暖,碳汇就成了一种稀缺品,这也就给森林碳汇价值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由于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是以森林得到完善的保护为前提的,因而,森林碳汇价值化不但能增加农户的收入,还能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为未来扶贫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与思路。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森林碳汇价值化与扶贫贡献潜力之间的关系是有实际意义的。

1.增加林业投资。从分析可以看出,森林碳汇价值与农业投资的关联度为0.78,具有很强的关联度。而由于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总产值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因此,增加林业投资不但能直接增加农户收入还能提高当地农户的保护森林的意愿。所以,林业投资是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动力。

2.加大补贴力度。森林碳汇的实现是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补贴为补充的原则来实现的。由于森林碳汇的正外部性,政府应该补偿那些为保护森林而受到损失的农户,补偿的原则根据正外部性的大小来制定补偿标准。加大对森林资源拥有者的补贴力度,不但能增加当地农户保护森林资源的意愿,还能增加当地农户的收入。这些都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

3.完善交易体系。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的。中国目前虽然已经试点建立北京、天津、上海等6个交易所,但碳交易体制还不完善,故真正实施场内交易的比较少见。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缺少话语权。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之一,但却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因此,需要尽快完善国内的碳交易体系,让市场充分活跃。中国亟需建立一个包括碳排放在内的统一的排放权市场,用市场化的方式规范企业的单兵作战。

4.融入扶贫政策。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成为一种实现山区可持续造林和发达地区降低减排压力的双赢做法。发达地区的企业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指标来发展企业;而山区的农户不但获取资金的帮助,直接提高收入,还能植树造林,进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收成。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已成为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地方环境一种新的理念。这中新的理念应当尽快的融入扶贫政策当中去。

猜你喜欢

关联度农户森林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基于熵权法改进的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压榨脱水过程优化研究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