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经验初探*

2019-01-14王燕燕柯智淳王毓岩李华南王金贵

天津中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带脉筋脉脏腑

王燕燕 ,柯智淳 ,王毓岩 ,李华南 ,2,王金贵 ,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 30019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物效应三级实验室,天津 300193)

王金贵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与科研30余年,致力于推拿方药相结合,主张谨守病机、内外兼治、优势互补、各得所宜;以内治用药之理,指导外治施术之法,发展“津沽脏腑推拿”独具特色,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痉挛性斜颈时,王教授强调遣方用药调其脏,推拿导引通其脉,笔者有幸跟随王教授学习,兹就其临证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学术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肝风内动、痰湿闭阻

本病属中医学“痉证”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王教授认为本病与肝、脾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肝风内动、痰湿闭阻”,《类证治裁》曰:“风依于木,木郁化风。”《吴中珍本医籍四种·柳宝诒医论医案》曰:“和木性化风,风木不和,则上越而为肝风之病。”可见风气通于肝,肝风内动责之于肝木失和,木郁而化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肝为风脏,肝病生风,主动。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肝风》中指出:“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全赖……中宫敦埠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曰:“诸颈项强,皆属于湿。”可见一则肝气乘脾,脾失健运,土壅木郁,若肝气畅达,则脾胃安和[1];二则脾不运化,聚湿生痰,风痰阻络,客于颈部筋络,引发痉证。

王教授临床善用方药祛痰息风,通络止痉,以缓解疼痛,解除痉挛、抽动震颤为主。《医学心悟》记载:“痫证,则痰涎聚于经络也……痫者,甚则瘈疭抽掣……虽有五脏之殊,而为痰涎则一,定痫丸主之。”痉证和痫证虽临床表现有所区别,但其引发的肌肉痉挛抽掣的根本病因基本相同,均为痰湿闭阻,故多选方定痫丸。方中竹沥、贝母、胆南星清热化痰,此外,竹沥还可镇惊开窍,贝母开郁散结,胆南星息风止痉;全蝎、僵蚕、天麻平肝息风,镇惊止痉;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故又伍半夏、陈皮、茯苓,法二陈汤燥湿化痰,行气和胃之义,石菖蒲、远志、茯神、琥珀、朱砂祛痰开窍,安神定志;丹参、麦门冬清心润燥,以防温燥伤阴;姜汁,温中化痰,以开痰通神明[2]。临证还应不拘于法,因人制宜,灵活加减,还可适量配伍调和肝脾之品。

2 气血不足、筋脉挛急

本病病位在筋脉,王教授首次提出“治痉独取宗筋”理论[3],《素问·痿论篇》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他指出“宗筋”具有约束筋骨,滑利关节功效,并根据“带脉不引则宗筋痿”反推痉证病因,即“带脉过引”。《类证治裁》认为:“痉者,病在筋也,筋者血之所荣,伤于邪则成痉。”《景岳全书·痉证》曰:“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说明筋脉挛急的本质为气血不足,充养乏源。

推拿长于舒筋通络,调补气血,若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方药力量不足时,王教授常结合津沽脏腑推拿治疗本病,津沽脏腑推拿重视调理脏腑经络、伏冲之脉[4]。冲脉,又称“血海”、“五脏六腑之海”,《黄帝内经》提到:“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运用腹部手法调节躯体-内脏反射通路[5],以津沽脏腑推拿核心手法层按法通调伏冲之脉及中焦之气血,气行则痰自消,血行则风自灭,从而使脏腑功能协调、脉道通利、气血活畅。同时,配合拨按带脉缓解筋脉挛急,旨在舒展带脉,松弛“过引带脉”。待颈部肌肉疼痛稍缓解后,可在经筋循行所过及颈项部诸穴施以手法,通过调和经筋,达到增强宗筋“束骨利机关”的作用,从而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的活动能力、促进肿物的消散。

3 气机失调、神不内守

王教授临床发现本病多与情志密切相关,发病期间会出现紧张、焦虑等精神情绪变化,肝喜条达,恶抑郁,肝气以升发为顺,若为郁怒所伤,则失其疏达之用,影响周身气机运行,造成气机紊乱。《黄帝内经》云:“百病生于气。”《道家养生要言辑要》指出:“气者行之根,形者气之宅,神形之具,令人相因而立。”形、气、神三者相互依存联系,气失于升降出入而“神机幻灭”“气立孤危”。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具有易动难静的特点,正如《素问·痹论》言:“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入静安坐可通过规律的呼吸吐纳,循序渐进,可达到调神、调息、调心的目的。

导引入静有助于调神驭气[6],《庄子·刻意》云:“导引者,导令气和,引令体柔。”沈嘉澍在《养病庸言》中写道“导引行气,百倍于医药”。在治疗本病时配合练习自我导引入静,旨在意守入静,精神内守,以神驭气,调畅气机。练习入静时,要求环境舒适、安静、温暖,坐姿放松、自然,呼吸柔和、细缓、均匀,舌抵上腭,双目微闭,口唇微合,想象全身心放松,集中意念观想某一美好对象,以摒去杂念,心神随之入静,循序渐进,愈松愈静,愈静愈松[7],每日可重复练习数次。正如《管子·心术》所言:“人能正静,筋信(伸)而骨强。”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37岁。2018年8月16日初诊,主诉:颈项左偏伴抽动半年。现病史:患者自诉平素性急,半年前因生气后出现颈部不自主左侧偏斜抽动,于当地医院查颈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示:未见明显异常,考虑“痉挛性斜颈”,予口服苯酰胺类及抗胆碱类药物治疗,效果不著。现症:患者颈部左侧偏斜抽动,不能自行复位,颈肌僵紧疼痛,活动明显受限,头痛、恶风寒、无汗、神清焦虑,寡言少语,寐欠佳,纳食及二便尚可,舌红,苔白腻,边齿痕,脉浮弦。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中医诊断:痉证,证属:肝风内动,痰湿闭阻。处方:葛根 30 g,桂枝 12 g,白芍 12 g,胆南星 12 g,天麻 10 g,白附子 6 g,羌活 10 g,防风 10 g,白芷 10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4枚。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嘱患者温覆取微汗,每日练习自我导引入静。

8月24日2诊,颈项明显好转,疼痛减轻,偏斜角度减小,另诉口干,胃脘嘈杂不适,纳少,寐欠佳,舌红,苔腻,边齿痕,脉浮滑。予前方加香附10 g,炒苍术 10 g,川芎 10 g,栀子 10 g,神曲 10 g。7 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予推拿治疗:层按法提法作用于伏冲之脉;捺调期门、章门、血海、三阴交、指按气冲;拨按带脉;揉双侧头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点按天容、天牖、水突、扶突穴。

8月30日3诊,颈肌僵痛基本消失,偏斜角度明显减小,时可恢复正常,仍时作抽动震颤,头晕,口黏,渴不欲饮,纳呆,寐不安,大便黏腻不爽,2~3日1行,小便调,舌红苔白腻,边齿痕,脉弦滑。处方:天麻 12 g,茯神 12 g,茯苓 12 g,浙贝母 12 g,丹参 20 g,麦门冬 15 g,陈皮 12 g,远志 12 g,石菖蒲 12 g,法半夏 12 g,胆南星 15 g,全蝎 10 g,僵蚕10 g,琥珀(冲服)1.5 g,朱砂(冲服)0.5 g,竹沥 2 mL,姜汁2 mL。7剂,煎服法、推拿疗法同前。效佳,后自行继服前方7剂。

9月13日4诊:患者颈部基本恢复正常,颈肌松弛无痛,未见明显抽动震颤,患者面见喜色,但仍担忧复发,舌红苔白,边齿痕,脉弦。予上方加柴胡12 g,白芍 12 g,当归 12 g,炒白术 12 g,香附 15 g。7剂,煎服法、推拿疗法同前。

经过1月余治疗后患者痊愈,精神状态良好,遂停汤药推拿治疗,嘱平日继续自我导引入静。3个月后随访,患者诉诸症平稳,未见复发。

按:本案患者发病时间约为初春,风木当令,患者争吵后肝气不舒,疏泻失常,内动生风,另外,肝气犯脾,脾不化湿,痰湿闭阻经脉,故而发痉症。王教授认为急则治标,初期以缓解肌肉僵紧疼痛为主,《伤寒论》指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经气不利,筋脉闭阻,故选桂枝加葛根汤、玉真散化裁,以祛风舒筋,定搐止痉,缓解项部痹阻之气机,桂枝加葛根汤中桂枝温通阳气,葛根、白芍、炙甘草,解痉缓急,舒筋止痛。玉真散最早用于治疗破伤风引发的痉证,方中白附子、防风、胆南星等祛风化痰药可治疗神经肌肉系统疾病[8]。

2诊,患者颈部僵硬疼痛缓解明显,予推拿手法治疗,包括:1)津沽脏腑推拿核心手法之层按法提法作用于伏冲之脉、冲脉对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起着重要的疏导调节作用,王教授提出通脉调冲具有调气、调神、健脾的作用[9],所以气血复而筋脉畅。2)捺调期门、章门、血海、三阴交取其调和肝脾之意,指按气冲可使经气注入冲脉,发挥其血海调节一身气血的作用。3)拨按带脉以维系并约束诸脉,维护气机循常道不妄行,从而更好地保障上焦及全身气血畅通。4)揉双侧头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点按天容、天牖、水突、扶突穴,局部手法以缓解颈部肌群、韧带痉挛症状。另诉口干,胃脘嘈杂不适,寐欠佳,舌红,苔腻,边齿痕,气血失和则筋脉拘急,湿邪壅滞则苔腻有齿痕,痰郁化火则口干、夜寐不安,食郁脾胃则胃脘嘈杂,故予越鞠丸以解诸郁。

3诊,患者颈部肌肉疼痛明显缓解,但仍有颈部抽动震颤,结合患者舌脉及头晕,口黏,不渴,夜寐不安等症,此为痰湿闭阻,顽痰入络扰神作祟,予定痫丸治以祛痰息风,通络止痉为主。

4诊,患者颈部基本恢复正常,但仍稍有不安,舌红苔白,边齿痕之征,患者病情迁延日久,脏腑失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形成土壅木郁,土不荣木之状,缓则治本,故以逍遥散治泻肝实脾。

自我导引、意守入静操作简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该案患者病情与情志不畅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同步练习自我导引入静,可调神驭气,疏利气机,练习时的形体从外表看似处于静态,但是实则体内的气息却在流转涌动、往复周身地运动[10],神调控全身气机的运行,从而使周身经络通畅,气血充盈。诸般治疗相结合,共奏“遣方用药调其脏,推拿导引通其脉”之效。

猜你喜欢

带脉筋脉脏腑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按摩带脉穴治妇科病
知足常乐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6字诀养好带脉
八字诀养好带脉
脏腑疏通术
一统天下(龙首)
略说带脉在练功中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