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的思考

2019-01-13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民族中学马生兰

家长 2019年2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民族中学 马生兰

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教师逐渐重视学生善于思考、自主分析能力的培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注重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发散自身数学思维,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逐步完成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本文将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的思考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意义不明确,形成数学无用论,逐渐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抑制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师借助情境引入的契机,创设形象生动的数学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推动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算数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生活情境。有一个两臂长度略有差距的坏天平,如今想要用其来测量某一个物体的质量,有位学生认为只要将物体放在左右盘分别称量一次,再将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加除以2,即可得出物体的质量,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自主开展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联系自身所学的杠杆原理,列出具体的数学式子,再逐步化简得出结论,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进而引入几何平均数概念的学习,利于学生准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优化情境引入策略

在高中数学情境引入教学环节中,为了保证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应不断创新情境引入的策略,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问题的解答中,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设置悬念的情境导入方法,让学生产生疑问和不解,进而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比如,已知有7位学生来分一张饼,在不动饼的条件下,一位学生只切了三刀,就将这张饼切成了7份。学生在传统思维逻辑的束缚下,往往认为只能够切成6份,进而对其切饼的方法产生疑问,主动参与到实践探究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创设积极活跃的数学问题情境,开发学生的智力。另外,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前后矛盾的数学问题情境。比如,在立体几何证明题型的教学中,教师从一个角度来证明出两条线相互垂直,再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展开证明过程,得出的结论是两条线不满足垂直的要求,形成两者相互矛盾的证明结果,进而引导学生仔细回顾和分析两个证明过程,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忽视了相关数学定理的条件等,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最后,教师借鉴相关的情境导入教学经验,将层层递进、疑问式、反问式等多个情境引入策略进行合理运用,形成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保持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数学教材内容,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模拟现实事件发生的过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创新引入情境教学的策略,将设置悬念、疑问性、矛盾性等方法合理融入教学环节中,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