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2019-01-12

人人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常规标本

赵 敏

(北京羊坊店医院检验科 北京 100038)

血常规检查是血细胞分析,是当前常规的检查手段,在血液病以及其他疾病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是科学进行治疗的前提和关键。血常规检验涉及到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等项目检验等,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详细的分析后,能得到不同项目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等,需要做好病症的具体判断工作。为了分析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确定合适的控制措施,通过对相关文献和临床经验等总结,对影响因素分析。详细如下:

1.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当前临床研究中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因素比较多,考虑到具体指标等,需要进行的是质量控制分析,具体如下:

1.1 标本采集

结合患者自身因素等需要最好标本采集工作,针对采血时间、技术水平和止血带的具体应用情况等,可能对标本的质量等产生影响。在当前标本采集和控制中需要确定体内蛋白质脂肪、血液碱性磷酸酶含量数值分析。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可能对血液中的尿酸、血清以及尿素等产生影响。此外饮料等也可能产生影响,在当前血液脂肪酸指标分析的过程中,检验前的运动可能产生影响,考虑到变量因素以及运动情况等,注意血浆脂肪酸、乳酸以及尿素等各项指标的采集。在检验前药物的注射治疗也是重点,青霉素、甲基多巴等可能存在假性贫血的现象,都对结果产生影响。

1.2 采血的位置

一般来说,血常规检查是重点和关键,通过静脉采血很重要。手指血和静脉血的差异不大,结合标本稳定性和质量管控等方面因素等,要求做好的效果评价。手指血和静脉血对比,进行的是准确性分析。根据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可能直接对结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整个采集过程中,细菌感染的发生几率提升,对标本参数的数目和状态等有一定的制约性。

1.3 抗凝剂和血量

血液凝固是各种凝血因子共同产生生化反应的一个过程,凝血剂的应用起到明显的阻断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不用的凝血剂效果不同。抗凝剂以及标本血量的比例比较恰当,在整个过程中合理化的应用,能减少误差。当前应用的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可以加快血小板的凝聚,引起血小板水平假性低下的现象,对结果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1.4 标本保存

标本的保存对于温度以及湿度等要求比较高,室内不能有阳光,标本不能和空气接触,此外玻璃器皿中可能有负电荷,导致血液细胞出现布朗运动,出现溶血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标本采集完成后,如果送检不及时或者存放时间长等,都可能导致血浆中钾离子水平提升,血糖的水平下降等。如果超过4h 没有完成,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可能提升,此外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水平等明显下降[1]。

2.血常规检查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当前临床研究中血常规的质量控制是重点和关键,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凸显出整体管控优势。详细如下:

2.1 前期质量控制

前期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结果稳定有重要的作用,在检验申请单上需要对填写的项目进行描述,信息的准确是关键。结合特殊信息以及用药史等情况,需要进行标记。在检验过程中避免剧烈的运动,结合药物的应用属性和实际情况等, 保证清淡的饮食,结合检验人员的要求和准备等进行应用,减少误差。此外检验前1d 避免食用油腻的食物,晚上8点以后避免进食。检查前需要向医生说明自身的试剂情况。在标本制备的过程中影响因素多,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完成采血过程中,进行进行检验,细胞的蒸发、代谢以及化学作用等可能产生影响,在标本制作中,一旦出现污染情况,找到对应的解决措施,避免延误诊断[2]。

2.2 分析中的质控

在血液分析的过程中,对数据的准确度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血液分析的阶段,要求进行的是主动性分析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不正确的数据可能误导医生,对病情恢复产生影响。得到标本后,放置的时间长短等直接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检验人员需要合理进行控制,一般在30min-4h 之内。抗凝剂在3.0min 之内使用能产生血小板聚集的情况,结合其他检测项目和概况等,需要进行体积的分析和处理,如果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标本变质,甚至无法使用。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在2h 内完成,避免出现其他变化[3]。

2.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的检验和操作等影响因素多,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进行病症的合理化判断。如果出现血细胞技术和血细胞直方图信号警告等,必须进行复查。结合现有的检查结果和具体情况等,需要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在临床研究中及时和医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找到问题的所在。检验人员获取更多的个人信息,对于存在疑问的病理需要及时通知医生,根据结果情况对数据进行判断,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检测人员的综合能力,对质控管理有重要的作用,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严格进行常规的控制和处理,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3.小结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在各个方面需要进行血常规的指标分析,考虑到质控因素和变量因素等,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各项质控管理。在本次研究中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方面进行质控,能确保整个过程的合理性,促进整体进步,满足整体指控的要求,实现整体有效性。工作人员需要提升综合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常规标本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常规解读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