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

2019-01-11闫向泉朱伟孟自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赤霉病防治措施危害

闫向泉 朱伟 孟自力

摘要    本文结合农业生产情况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发病条件、发病特征、发病趋势、防治误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早播、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赤霉病;小麦;危害;发病特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086-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amage,pathogenic conditions,disease characteristics,incidence trend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isunderstanding of wheat scab,and put forw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disease-resistant varieties,timely early sowing,agricultur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farmers.

Key words    scab;wheat;damage;disease characteristic;control measure

赤霉病是真菌中鐮刀菌引起的病害,该病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强、涉及面大。赤霉病起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但随着生产方式和气候条件的逐渐变化,该病逐渐向西北方向蔓延,且已成为豫东地区的常发性病害。当前农户对该病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在防治措施上仍存在误区,往往重治轻防,导致效果较差。本文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入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1    危害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麦头、麦穗枯,是一种气候型病害。该病发病范围广,全世界均有发生,且以潮湿多雨的温带地区发生最严重。抽穗期如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病菌会大量扩散到空气中,对麦穗造成较大的危害。豫东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一般为13%~17%,发病较重的地块其发病率可达70%以上,减产50%~60%。赤霉病除造成小麦减产、品质降低之外,还可使感病的麦粒分泌毒素,给人畜食用带来安全隐患。

2    发病条件

赤霉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条件,一是要有菌源存在[1],二是要有适宜的环境,即高温高湿,二者同时具备才能导致该病大面积发生。研究表明,田间存在大量赤霉病菌源,是该病大流行的前提条件。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正值豫东地区多雨阴雨季节,田间湿度大,为赤霉病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3    发病特征

赤霉病发病特征可概括为“一枯三腐”,即苗枯、基腐、茎腐、穗腐。若种子带菌则会在出苗期表现出叶片、芽鞘、根鞘逐渐黄化现象,部分幼苗出土后死亡。有的幼苗出土后基部腐烂变成褐色,最后整株死亡。当病菌向茎秆扩展时,麦穗下一二节位叶鞘产生水浸状病斑,之后表现出不规则的淡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致使麦穗枯黄或难以抽穗。若在扬花期感病,小麦外稃上最初表现出水渍状斑点,并向整个麦穗扩展,麦穗逐渐变成黄色。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感病的麦穗上会出现红色霉菌层[2]。

4    发病趋势

20世纪70年代河南省仅有信阳市和南阳市2个市发生赤霉病,且为零星发生,1985年全省发生。1989—1998年,赤霉病中度流行的频率为10%;1999—2008年,赤霉病中度流行的频率为60%;2009—2018年,赤霉病中度流行的频率为70%。可见,赤霉病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中原地区的常发性病害。另外,当前小麦栽培品种多、乱、杂的现象仍然突出,抗病品种较少。小麦生育进程差异较大,即便同一地区早晚播小麦生育进程仍有8~12 d的差异,致使扬花时间不能相对集中。由于秸秆的持续还田和小麦、玉米的常年连作,田间赤霉病菌源量十分充足。加之,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逐渐增多,这些因素为赤霉病的侵染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综合以上因素分析,预计豫东地区小麦赤霉病将呈现偏重流行的态势。

5    防治误区

5.1    不发病不用药,忽视提前预防的重要作用

发病前用药防治可以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发生,病害发生后再用药防治则难度较大。抽穗期至扬花期是小麦赤霉病高发时期,应在抽穗期立即喷药预防,但很多农户在扬花末期才进行喷药[3],有的甚至在麦穗上出现粉红霉菌群时才进行药物喷防,此时已经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导致防治效果较差。

猜你喜欢

赤霉病防治措施危害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