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校本教研开展策略

2019-01-11王仪娟

教师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务处备课组教研组

王仪娟

(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学校,江西南昌 330000)

什么是校本教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朱慕菊早就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修活动。对此,不难想到校本研修只有根植于学校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笔者以南昌市京东学校开展校本教研为例,就如何开展校本教研谈几点有效做法。

一、转化教研模式

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分管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行政管理、教研组以及教师团队形成的三级教研梯队。以教务处为龙头,强化学科组的管理。学校整合教务处和教研组的力量,形成了校本教研由分管校长负责、教务处具体抓的管理模式。各科教研组都有备课组,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参与到各学科教研组活动中去。并从教研常规管理、学科质量监测、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题研究等方面评价各学科组建设水平,实行学科组的学、教、研、考整体评价。各级教研梯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学科教研制度,各级工作制度如下:

第一梯队——行政管理。在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下,根据上级教育有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和教研中心的工作计划,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负责落实计划的实施。及时安排并总结本校教研工作情况。

第二梯队——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教务处与教师之间的坚强纽带。教研组长在分管校长、教务处、教科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要求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安排必须具备“四定”因素,即定主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活动中必须做到“四有”因素,即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四定”和“四有”是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得到有效落实的坚强保证。学校教师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第三梯队——教师。教师是开展各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最终的承受者和受益者。学校成立教育管理类“名师工作室”,下设学科“名师工作室”分支,进一步加强学校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管理。明确挂牌名师、成员、学员职责。制定业务学习、工作业绩考核等办法。定期召开工作室常规会议,制订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为每一位成员确立长期发展目标和成长计划,常言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示范引领作用是基本职责,为了扩大名师工作室的辐射效应,工作室创新型实施“54321”的发散性培养模式,帮扶带动效果显著,可以说名师工作室犹如一把火,激发了全体教师发展的热情,焕发了工作室活力。

二、深化理论学习

孟子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为了对教师的学习有导向作用,针对新形势的要求,学校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坚持给老师们订阅《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教师博览》等教育杂志,并购买一些教育名著让老师们去学习。通过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开展读书沙龙等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教科处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每月举行“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每次活动安排名师做读书讲座,其他教师在交流分享中获得了心灵的顿悟,丰富了知识的积累,积淀起丰厚的理论素养。

三、优化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搞好年级组教学教研、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集体备课实行案例集二次备课和传统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流程为:个性化修改—主备人构思—集体研讨—课后反思提高。各年级备课组教学结束后,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就上课的情况展开交流。针对教师上课时的教学情况、学生的互动情况、课堂的教学效果及课堂的生成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结合备课组的反馈意见及自己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分析成败,总结得失。由于备课组成员在同一个办公室,任教同一个年级的同学科,可以及时高效地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实践证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研讨形式不受地域限制,第一时间解决教师专业上的疑惑,受到教师的欢迎。在做好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学中严格落实“三效”,即有效备课、有效授课和有效作业,成效显著。

四、强化听课评课

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活动是学科组的日常教研活动,而学校把这项活动发展成促进学科组建设的校本研训的重要形式,发展成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同一学科组、不同学科组互相听课、听推门课已成为老师们的习惯。课后听课老师与授课老师互相交流,让教师在交流中共同领悟、共同成长。每月底最后一周的周二下午是固定的常规检查时间,以教研组检查为主,教务处每次抽查一到两个备课组。要求任课教师全面落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业监测、学法指导、校本教研等教学常规的要求。加大了检查力度,工作求精、求细、求实。发挥了“行政组—教务处—教研组”三级督查的联动作用,层层有责任,步步抓落实,把教学常规各环节的检评情况及时反馈,保证教学常规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五、抓实课题研究

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初步形成学校教研管理的创新机制,首先是加强学校课题研究的管理,在学校专项部门的组织引领下,有计划开展学校教师科研成果研究方面的系列培训,其次是对教师思想上引领,让教师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最后让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感悟,逐步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同伴即专家”的科研思想。让科研意识渗透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对学校管理上规范、教师思想上引领、课题实践中感悟三个方面让学校的课题研究日趋规范,从而带动学校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在教科处的引领下,学校的课题研究日趋规范,学校被评为南昌市“十三五”第一批中小学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全南昌市仅10所学校获此殊荣。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加强校本教研,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特别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务处备课组教研组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备课组长的定位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好处费
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经验略谈
更正启事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