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9-01-11刘小红张海峰陈瑶生

中国畜牧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猪瘟猪肉生猪

刘小红,张海峰,陈瑶生*

(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006;2. 中山大学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275)

1 国内外生猪生产与贸易概况

1.1 国际方面 在生产方面,2018年全球猪肉总产量达1.13亿t,同比上升1.8%,主要得益于中国猪肉产量增加。预计2019年全球猪肉产量与2018年持平。主要生猪发展国生产情况如下:

美国:受产能投资和屠宰体重增加等利好因素影响,2018年美国猪肉产量为1 199.2 万t,同比增长3.3%。预计2019年产肉量将增长5%。

加拿大:加拿大猪肉产量维持平衡,2018年为196 万t,母猪存栏和仔猪产量略有提高。预计2019年产肉量为197 万t。

巴西:受经济持续复苏、饲养成本较低、价格上涨及猪肉需求增加等利好因素影响,巴西养猪业维持强势增长,2018年巴西猪肉产量达到376.5 万t。预计2019年产肉量将与2018年持平。

欧盟:受国际猪肉贸易量增加的刺激,2018年欧盟猪肉总产量为2 410 万t。受活猪价格低和饲养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制约,预计2019年猪肉产量与2018年持平,约为2 400 万t。

俄罗斯:受养猪企业资金投入和重组、生产水平提高、强大的国内需求等利好因素影响,2018年俄罗斯猪肉产量达323.5 万t,同比增长7.8%。预计2019年猪肉产量达331 万t。

在生猪贸易方面,2018年全球猪肉进口总量维持在810.4 万t,中国猪肉进口量为119.3万t,日本、墨西哥分别为151万t和117.5 万t。预计2019年全球猪肉进口量为839.7万t。受中国、日本、墨西哥、韩国等国猪肉需求强劲的影响,2018年全球猪肉出口总量达853.7万t,同比提高2.89%。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是欧盟-27国的305万t,其中中国为欧盟-27国最大的猪肉进口国,其次为美国、加拿大的271.7、135万t。2019年全球猪肉出口总量预计达879 万t,主要出口国仍是欧盟-27国、美国、加拿大和巴西。

1.2 国内方面 在生产方面,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为69 382 万头,猪肉产量5 404 万t,同比上升0.76%和1.20%。根据农业农村部在全国4 000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2018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年末能繁母猪存栏不足3 000 万头。

在贸易方面,我国2018年鲜、冷、冻猪肉进口量为119.3 万t,同比下降1.97%;冻猪杂碎(包括冻猪肝和其他冻猪杂碎)进口量为94.67 万t,同比下降23.43%。

2 2018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状况

2.1 生猪产业特点

2.1.1 猪肉供给上升,价格回落,生猪养殖盈利水平下降 2018年全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同比略有回升,但受经济增速放缓、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猪肉消费量有所下降。

全年生猪价格走出“V”型走势,1月初至5月价格持续下降,6月开始回升。2018年我国生猪月平均价格为12.94 元/kg,同比下降15.32%;猪肉月平均价格为22.45 元/ kg,同比下降12.56%;仔猪月平均价格为25.68 元/ kg,同比下降30.25%。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生猪养殖综合成本呈上升趋势。2018年育肥猪配合饲料月平均价格为3.03 元/kg,同比上升0.72%,玉米月平均价格为2.04 元/kg,同比上升6.64%,豆粕月平均价格为3.42 元/kg,同比上升2.28%,麦麸月平均价格为1.77 元/kg,同比上升3.45%。根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监测数据,1—10月生猪养殖的平均盈利为-1.165元/ kg,而2017年同期盈利为1.031 元/kg,同比下降188.54%。自2月以来,养殖业开始出现亏损,一直持续到9月。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1—10月的平均猪粮比为6.70:1,而2017年同期为8.69:1,有一定下降。

2.1.2 猪肉进口量有所下降 如前文所述,2018年全年猪肉进口量有所下降,进口猪肉价格与国内猪肉价格的差价缩小是进口量减少的原因之一,2018年差价为10.98 元/kg,2017年同期为 13.48 元 /kg。

2.1.3 非洲猪瘟防控成为主旋律 自8月初辽宁沈阳发现第1起非洲猪瘟并确诊疫情以来,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非洲猪瘟确诊报告疫情99起,疫情范围广,涉及23个省(市、自治区)。引发疫情的非洲猪瘟病毒属基因Ⅱ型,与东欧毒株高度同源,为高毒力毒株。基于对报告疫情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涉疫猪群发病率介于0.24%~100%。迄今,处置报告疫情扑杀生猪数量超过100万头,经济损失巨大,非洲猪瘟防控成为政府、行业关注的焦点。

2.1.4 低蛋白质日粮与豆粕减量技术研发与推广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豆粕使用成本大幅增加,10月26日,李德发院士、谯仕彦教授和蒋宗勇研究员联合国内14家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团体标准《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由农业农村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颁布。该标准的实施可有效减少豆粕等蛋白原料用量,降低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预计在全行业实施后,养殖业豆粕年消耗量降低约1 100万t,带动减少大豆需求约1 400 万 t。

2.1.5 智慧养殖成热点 2018年2月,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合作,实现人工智能养猪;广州影子科技公司3月推出猪脸识别关键技术;11月京东农牧公司成立,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进行人工智能养猪技术研发,致力于研发一套适合猪场使用的现代化物联网设备;11月16日,农业农村部提出将在2019年开展生猪等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加快建立农业农村数字生态体系。

2.2 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

2.2.1 环保压力持续增大,饲料新规加快出台,明确禁抗时间表 201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首部《环境保护税法》,该税法坚持“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其中一项是针对养殖废弃物污染专门提出的养殖环保税,即对存栏规模大于500头猪的养殖户征收环保税。5月1日,新版《饲料卫生标准 GB13078-2017》开始实施,同时发布了《玉米GB1353-2018》、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29个饲料添加剂强制性标准,以及《饲料原料豆粕GB/T 19541-2017》和《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通用要求 GB/T 19424-2018》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推荐性标准。农业农村部明确禁止使用泔水饲喂生猪,以规避非洲猪瘟传播风险。4月制定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推广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模式,减少使用抗菌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兽用抗菌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2.2.2 生猪价格波动大,区域差距大,呈冰火两重天受非洲猪瘟、生猪禁运政策等影响,全年生猪价格呈销区持续高价、产区价格远低于成本价,疫区与非疫区生猪价格差距大,导致全年生猪价格大幅波动,北方生猪产区全年亏损400元/头以上,西南、华南等区域则略有盈利。

2.2.3 非洲猪瘟防控是对行业最严峻的考验 2018年,非洲猪瘟的传入和疫情传播重创我国生猪产业,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非洲猪瘟是典型的“黑天鹅”向“灰犀牛”转变的事件,已成为危害中国生猪产业的头号疫病,目前,非洲猪瘟病毒已传播至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东三省、黄淮海地区、豫北(西)等地影响严重,预计对区域内产能影响达30%以上。

2.2.4 屠宰厂布局不合理,活猪大范围调运,不利于疫病综合防控 2018年,受非洲猪瘟、国家对生猪中小规模定点屠宰厂整治等因素影响,活猪跨省调运受到限制,依赖外省调运活猪的省份(如浙江省)屠宰加工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而养猪大省(如山东、河南)的规模化屠宰加工企业屠宰加工量大幅增长,但整体生猪屠宰加工和肉制品加工企业开工运行的数量有所下降。大型农牧食品企业如正大集团在江苏徐州建成现代化的、自动化生猪屠宰线,单体产能在1 000 万头/年以上;温氏食品等也启动在产区建设规模化屠宰厂。

3 2019年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1 猪肉供给下降,需求平稳,价格在中高位震荡 在供给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 000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2018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大幅度下降,预示着2019年生猪上市量会有一定幅度的减少。非洲猪瘟疫情爆发直接影响了各类猪场的生猪补栏,部分养猪场因非洲猪瘟而控制生产规模、降低养殖密度,导致生猪存栏量下降。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生猪存栏量的减少将导致2019年猪肉供给能力下降,要密切关注生猪供给能力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

从需求方面来看,2018年全年我国餐饮业销售收入平均同比增长率为9.46%,略低于2017年的10.79%,餐饮业收入增长率比较平稳表明居民户外餐饮消费增长平稳,户外猪肉消费量变化较小。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平均为102.13,2017年为101.55,略有上升。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变动情况基本与2017年持平,2019年将保持在6.5%~6.8%的增长区间。总体来看,2019年猪肉消费量会持续2018年的状态,比较平稳。

在价格方面,2019年生猪供给回落,需求相对稳定,预计全年生猪价格比2018年有一定上升。同时,2019年猪肉进口增加会对国内生猪价格有一定压制作用,预计2019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上升,全年大致在15~20元 /kg波动。

3.2 非洲猪瘟危害加剧,对生猪市场产生极大不确定性2019年,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危害和影响将进一步加剧。由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防控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与挑战,非洲猪瘟疫情形势极其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对生猪供给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此外,2019年除做好O型Mya98的免疫防控外,应密切关注O/Cathay和O/PanAsia毒株的免疫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将呈现散发和常发,重组毒株和变异新毒株的不断产生是养猪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流行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会有散发性疫情,种猪企业对伪狂犬病净化工作的重视和强化将有利于该病的控制。猪流行性腹泻是猪场的常发病,在气候多变的秋季和寒冷的冬春季节会多发。细菌性疾病仍以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等为主。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成为热点,但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猪用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将聚焦于多价疫苗和多联疫苗、新发病原疫苗,相关的猪用基因工程疫苗制品的应用会明显上升。猪用疫苗仍然面临制品质量和同质化问题。非洲猪瘟诊断与监测技术的研究会成为另一热点,能够满足快速和早期诊断的相关技术是目前和今后防控的一大需求。一些新型诊断技术如发光免疫检测技术、LAMP检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3.3 饲料配方结构单一,蛋白原料进口依存度高 由于我国饲料配方结构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主导,配合饲料使用玉米1.4亿t、豆粕0.7亿t,两大原料占比达60%以上。蛋白饲料原料中,进口来源的豆粕占95%、鱼粉占80%,2019年蛋白原料进口依存度仍维持高位。

3.4 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促进养殖自动化、智能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智能猪业”、“福利化养殖”、“低碳养殖”等理念的提出,2019年生猪产业养殖设施设备发展将以自动化、智能化、福利化、环保化为出发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手段,以降低劳动力投入、降低环境污染、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最终目的,缩小我国生猪产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包括:一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是基于猪的生物学习性,改进栏位、环境调控等相关设施设备,实现福利化养殖;三是基于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生猪产业粪污的综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4 2019年生猪产业发展建议

4.1 遏制非洲猪瘟疫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消除消费者对猪肉的恐惧心理 基于非洲猪瘟疫情走势和现实,当前首要任务是遏制非洲猪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从政府层面,应适度调整防控政策,包括防控目标、疫情处置、生猪屠宰等,实施区域控制,以南方六省区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为契机,建立非洲猪瘟区域性净化方案,力争用2~3年建立1~2个非洲猪瘟净化区;同时应重新规划我国生猪生产、屠宰厂的布局。从养殖企业层面,应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生物安全体系,切实做好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各项措施,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的各项工作;饲料环节应做好原料监测,完善生产加工工艺;运输环节应做好车辆的清洗、烘干与消毒等防控工作。

此外,非洲猪瘟出现之后,部分消费者会抱有恐慌心理,对猪肉消费持谨慎态度,导致市场上的猪肉消费量下降。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有关非洲猪瘟防控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对非洲猪瘟的认知,同时也鼓励消费者强化疫情防控责任意识,注意发现隐患并及时报告,从而在消费环节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避免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蔓延。

4.2 加快制订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 随着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持续实施,我国在核心群组建、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等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国内多家大中型种猪企业已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参考群构建、育种方案修订等准备工作,但不同企业在性能测定标准、基因型检测平台、基因组选择参考群构建及遗传评估方案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地方猪的持续选育与开发利用仍有待强化。由此,行业部门及产业体系应以此为契机,做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版的制订,为我国猪育种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顶层规划,奠定未来我国生猪种业的基础。基因组选择应用方面:一要构建大群体,进行精准表型组测定,结合基因组鉴定猪重要性状改良的关键基因和突变;二要开展育种值估计模型优化,提高计算准确性和计算效率;三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基因型检测技术;四要开发高效快速的基因组育种大数据计算技术。

4.3 推动精准饲喂,实现生态健康养殖 2019年,新版《中国猪营养需要》国家标准将颁布,不同品种猪的营养需要参数更加精准完善。配合精准营养技术的应用,针对优质猪肉形成的个性化营养需要(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能量和蛋白)、日常保健程序及饲养环境条件参数等饲养管理技术研究预期将进一步得到加强。随着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和时间表的确定,绿色无抗饲料配制技术和抗生素综合替代方案将成为重点推广应用的方向。集成氨基酸平衡配方、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技术,研发环保、节约、高效、安全的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促进药物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和粪污减量排放,是下一步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大力推进养猪业绿色发展目标,应用精准营养理论,合理搭配饲料原料,应用新饲料资源和生物饲料新产品,推动饲料加工工艺与动物营养技术融合,减少粪污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减少重金属和氮磷排放,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生态循环经济发展。

4.4 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绿色发展 家庭农场养猪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国外养殖规模化完成后的主流经营单元,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城镇化率达到相当水平的当下,亦是提升行业整体经营效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形式。

通过推广猪场粪污源头减量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粪污能源化、粪污肥料化技术,总结示范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模式,对模式的经济型、可持续运行进行评价和指导。围绕畜禽废弃物种养结合的难点、污水、重金属和抗生素等农田利用的环境风险,开展监测,为畜禽废弃物安全农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启动畜禽养殖臭气研究,在研究臭气成分、漂移距离、臭气微生物等基础上,开发臭气减排技术,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4.5 加大智能化养殖系统能力的打造 围绕农业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等关键技术,针对猪舍环境控制、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猪只福利等方面开展智能化养殖系统能力的打造,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助推我国养猪业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猪瘟猪肉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下半年猪肉进口速度或将放缓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养猪不患瘟病特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