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公牛肢蹄病的防治研究

2019-01-11田素香陈丹丹钱裕勤

中国乳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牛蹄蹄部公牛

文/方 妍 田素香 陈丹丹 钱裕勤

(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

1 蹄病的发病原因

1.1 营养因素

日粮矿物质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变形。微量元素锌稀缺,影响蹄角化过程。维生素的缺乏以及日粮结构的变化也是因素之一。

1.2 环境因素

蹄病的发生与季节变化有关,炎热、多雨、潮湿的季节,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繁殖加快,肢蹄易感染发炎。牛舍潮湿不清洁,不通风,路面滑。运动场高低不平,积水,有小石块也会引起公牛蹄部损伤而发病。

1.3 饲养管理因素

公牛肢蹄保健工作不到位,计划修蹄等工作不重视,或者修蹄技术不过关,也可引起蹄病大量发生。如若发生后治疗再不及时,不彻底,则更加恶化,严重者面临淘汰。

1.4 疾病因素

变形蹄负担过重,蹄壁支撑力不足,导致皮下炎症和溃疡,进而发生急、慢性蹄叶炎。某些霉菌毒素、瘤胃酸中毒等也易导致蹄叶炎、蹄部皮肤坏疽。

1.5 其他因素

随着种公牛年龄的增长,蹄病发生率也逐渐增加,高产种公牛由于长时间采精负重大,体力负担重,患病几率也较高。

2 肢蹄病种类

肢蹄病的共同临床表现为:跛行、消瘦、姿势异常、疼痛、弓背。种公牛也会表现为采精时不愿走动,不愿爬跨,射精无力等。

2.1 蹄叶炎

2.1.1 发病原因

蹄叶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过食高能饲料。高能饲料发酵到一定程度引起轻度瘤胃酸中毒,进而导致化学性瘤胃炎。乳酸、内毒素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被瘤胃吸收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至蹄部毛细血管而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害物质蓄积加上细菌入侵,进而引发炎症。

2.1.2 临床症状

病畜不愿行走,卧地不起,当他站立时后肢会向前移到身躯的下面,体温升高,蹄变得平而宽,蹄冠变粗糙且颜色变黑,典型的“拖鞋蹄”。器械检查时,蹄底尤其蹄尖过度敏感。

2.1.3 治疗方法

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尽量让病牛在铺有垫草的松软地面上缓慢运动或用冷水浸蹄缓解。治疗蹄叶炎一定不能只针对蹄部,要对其原发病给予治疗,以减少内毒素或其他介质的产生。

2.2 关节炎

2.2.1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多以关节挫伤、脱位等关节机械性损伤而发炎,或者血源性感染所致。血源性感染常由牛感染布鲁氏杆菌、大肠杆菌、衣原体病等,细菌经血液循环而侵入关节滑膜囊内而发病。

2.2.2 临床症状

脓毒性关节炎有明显的跛行,关节囊脓肿,局部温热,触诊或伸展、屈曲关节时有疼痛反应。

2.2.3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以制止渗出,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排除积液,消炎镇痛为原则。初期以醋酸铅和明矾(2:1)溶液冷敷,炎症缓和后改用10%~25%硫酸镁溶液温敷,用鱼石脂酒精(1:10)热绷带进行包扎。体温升高时可肌注200 万单位的青霉素和链霉素。如果关节囊积液多时可穿刺排液。

2.3 腐蹄病

2.3.1 发病原因

由于饲养管理差,蹄部经常浸泡于粪尿之中。缺乏钙、磷等矿物质或其比例失调,或缺乏运动、经久不使役,或蹄底磨损过度等因素严重降低了蹄角质的抗感染能力,引起坏死性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2.3.2 临床症状

病蹄趾间背侧及软组织红肿,疼痛明显。病蹄稍屈曲,运动时跛行明显。病变处可嗅到特征性坏死气味。触诊趾间感染区及蹄冠带部有疼痛反应。

2.3.3 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以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清洗病灶,去除趾间坏死组织,使用抗感染药物及抗生素。

2.4 蹄骨骨折

2.4.1 发病原因

蹄壁过度干燥使蹄在正常负重或受到创伤时的缓冲作用下降,牛群存在氟中毒时,骨折发病率提高,钝性损伤或爬跨后坠地也可引起发病。

2.4.2 临床症状

严重跛行,患肢免负体重。患趾温热,趾部屈曲,检蹄器压诊及叩诊敏感。拒绝起立而以腕部支撑体重。

2.4.3 治疗方法

健趾打筒形石膏夹或垫以木块。使患趾休息,将病牛放在舒适的牛栏内,多加休息,合理饲养,停止采精。

2.5 风湿病

2.5.1 发病原因

风湿病是一种全身反应性疾病,中兽医称痹症。一般通常因久卧湿地、寒风侵袭、汗后受风、暴饮冷水、夜受风寒等引起。

2.5.2 临床症状

病肢疼痛,腿瘸,不爱活动,关节伸展不充分,四肢不灵活,起卧困难等。

2.5.3 治疗要点

采用中西药治疗,消除病因,加强护理,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热镇痛,消除炎症。可静注解热镇痛剂及抗风湿药水杨酸钠。

3 肢蹄病的预防

3.1 饲养管理

及时调整日粮结构,保持营养均衡,在预防种公牛肢蹄病的过程中严格把控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各阶段的公牛日粮做到精细划分,不可一视同仁,尤其是刚入场的小公牛,虽然不参加采精,但是从一开始就对其重视,保证日粮的配比合适,对以后的生产助益甚大。

3.2 环境改善

保持牛舍干燥通风,牛舍铺设牛床,于固定点铺设稻草可供公牛卧地休息,运动场铺设垫沙,最好经网筛过滤以防混入大的砾石。对牛舍进行消毒1 周不少于1 次。

3.3 选择合适台牛,合理安排生产

现在多以种公牛来担任台牛的工作,因此在台牛的选择上应选择膘情良好,四肢有力,性情温顺的作为台牛,台牛不宜过高过矮,以免对公牛爬跨造成困难。台牛使用也不易过多,以免增加台牛本身负担。采精次数每周不得超过两次,每次最多采精两轮,空爬次数不宜过多。

3.4 定期修蹄、做好蹄浴工作

3.4.1 建立定期修蹄制度

每年春秋季节全群普查,修蹄1 次。准确判断蹄形,防止过削,修蹄要求:前蹄长7.5~8.5 cm,后蹄长8~9 cm,蹄底厚度为5~7 cm。

3.4.2 修蹄前准备

器械:蹄刀、锉、锯、锤及线绳等。药品:消毒棉、硫酸铜、来苏儿、10%碘酊、高锰酸钾等。

3.4.3 修剪方法

第一步:先擦净,做好蹄部检查,根据蹄的具体情况,判定角质修去程度。第二步:用修蹄钳去除过长的角质。第三步:用打磨机磨平蹄底,找出白线,去除白线以外的角质。第四步:用修蹄刀割出凹弧。

3.4.4 蹄浴

用一些浓度高的消毒液进行蹄浴,可达到预防、改善或治疗某些蹄病的效果,如4%硫酸铜溶液。将牛蹄置于盛有药液的池内,使其在药液中浸泡,每天可于采精结束后进行一次蹄浴。

3.5 疾病预防

做好风湿病的预防,保持牛蹄干燥,减少粪便尿液对牛蹄的损害,即使在夏季也尽量减少冷水对牛蹄的刺激,可用温水对牛蹄进行清洗。

4 小结

随着人工采精技术的发展,对种公牛精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肢蹄病的预防和肢蹄保健是种公牛站日常饲养管理和兽医保健工作的重点。种公牛肢蹄发病率可以直接反映出种公牛站种公牛饲养管理水平和科学用种情况。对待肢蹄病,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矫正蹄形,充分暴露病变,去除腐败组织,先重症后轻症,防止瘫痪发生。C

猜你喜欢

牛蹄蹄部公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拜年(外一首)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请 求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