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绘本教学更优雅从容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学校幼儿园徐育林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3期
关键词:绘本科学探究

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学校幼儿园 徐育林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们借助绘本资源,挖掘科学元素,把“科学和阅读”结合起来,让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融入到艺术的图画、文字中,给幼儿提供一个发现、探索、创造的动态学习空间,在读、想、说、猜、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及现象,逐步建构认知经验,提高科学素养,同时让幼儿的心灵在科学绘本的润泽下变得更加纯净美好。

科学绘本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常识和科学原理,因此科学绘本阅读更需要探究、思考和感悟。但在现行的科学绘本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从成人视角出发,过于强调认知目标的达成度,致使科学绘本教学“优雅”缺失,更多“匆忙”“包办”“走流程”,忽视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违背幼儿阅读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影响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指引,坚持儿童本位,给予幼儿充足的阅读、理解、探究、运用、迁移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幼儿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质量,在多维对话中锻炼思维、发展认知,同时加强对绘本的先期研读,剖析科学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真正使科学绘本教学走向自主、优雅、从容。

一、研读绘本,合理选材,让科学绘本教学轻装上阵

科学绘本选材广泛,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开展科学绘本教学首先要考虑选材问题,合理的选材直接关系到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投入,关系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适宜性与艺术性。

1.精选绘本,适合幼儿认知

在绘本资源的选择上,我们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需求出发,结合幼儿的当下生活去寻找、选取、运用,从而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生成更多高质量的科学绘本教学活动。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小工具大妙用”中,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工具非常好奇,为了进一步探讨工具的原理和功能,我们选择了绘本《小机械立大功》——第一次翻开绘本就发现它是一个用图画来说话的作品,画面生动活泼、粗浅易懂,以小矮人造树屋为故事线索,用简单的问答句明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蕴含有关简单机械的科学知识,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经验水平。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提供给幼儿广阔的联想世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去观察、发现、探索,从而形成新经验。

2.削枝强干,符合教学需要

有的绘本故事篇幅较长,内容复杂,需要我们定下心神来解读处理教材。在深入分析、充分挖掘绘本科学元素的基础上,依据幼儿的经验和需要思考教学活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握教学的方向,凸现主题,从而使教学对幼儿的发展更有意义,活动更显从容。例如在大班科学绘本教学《它们是什么做的》中,我们细细研读作品,发现绘本尝试通过实验带着读者去区分各种东西的材质,四种材料分别是木头、石头、铁和塑料;五项实验有沉浮、敲击、磁性、火烧及摩擦,倘若全部选用将造成教学容量大、难度系数高,于是我们几经斟酌,对绘本内容进行了适度裁剪,去掉一种材料——石头,截取容易操作且结果区分度明显的三种实验,并从教学组织的角度出发,对三种实验作了先后调整:师幼先共同进行摩擦实验,幼儿再分组尝试沉浮、磁性实验,这样保证绘本内容在得到精简的同时也不影响科学问题的准确推断。

二、关注过程,自主探究,让科学绘本教学立足童本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给幼儿提供充足而适宜的操作材料,营造自主、从容的探索氛围,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求发现,真正回归儿童本位。

1.材料说话,隐含教学目标

材料的提供是科学探究的命脉,操作材料不可或缺。教师只有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操作”,预想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保证幼儿探究活动的深入和有效。在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之王”中,原来提供的材料是金属拧螺丝玩具,由于它的型号过小,为了方便幼儿操作,我们将自制材料的尺寸放大两倍,并以废旧塑料文件夹为原材料,因为它的软硬适中,能适度弯曲进行立体造型。我们设计了长短不一的塑料片,拧上螺丝便有了多样的连接形式,或加长、或叠加、或变换角度、或完全吻合,低结构的材料给了幼儿无穷无尽的想象。本次教学重难点之一涉及到垫片的使用,在多次预操作中,我对玩具塑料片的眼子做了反复修改,保证小十字螺丝能无障碍穿过,中号垫片能成功使用。活动中孩子们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动手实践中欣喜地发现其中的秘密,其成就感、自信心油然而生。

2.图示导读,引发深度学习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萌芽,生活中的标记符号开始引起他们的密切关注。教学中我们打破惯例,变教师讲授实验为提供实验图示,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图示标识来辨认材料,了解操作方法和流程,引发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如:大班科学活动“蚂蚁粉刷匠”就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实验材料图和实验步骤图,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幼儿认识实验需要的材料:纸盘、滴管、水、铅笔及黑色水笔,会用序数词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幼儿在分享交流中逐渐明晰了实验步骤,明确了操作规范;图示标识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同样发挥着提示指引的作用,正是这样充分而优雅的互动对话,帮助幼儿不断建构科学关键经验,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优化策略,完胜细节,让科学绘本教学张弛有度

科学绘本教学是师幼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和表现,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生成不曾预约的精彩,从而使科学绘本教学活动舒缓有致、婀娜多姿。

1.适度停顿,鼓励大胆表现

适度停顿彰显“幼儿前教师后”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对幼儿的一种尊重与信任,让教师进一步厘清倾听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活动中教师适度停顿、适时留白,鼓励幼儿尽情表达,大胆表现,这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并迁移先前习得的经验与策略,还有利于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情况,从而判断教学行为的适宜性,并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大班科学活动“它们是什么做的”有个推断环节,考虑到这是活动难点,教学设计中便把师幼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不急于公布问题的答案,而是由孩子自主阅读并记录有关小熊的实验结果:“小熊能浮在水面,用磁铁吸不起来,摩擦后不能吸起纸屑”,然后对照之前木头、铁、塑料三种材料分别实验的结果进行判断“小熊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说明理由,有不同想法的可以质疑。这里的停顿和留白恰好给幼儿提供了表现机会,也使教学节奏缓急相济。

2.有效对话,生成精彩瞬间

维果茨基曾说过:教育实际上就是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要求教师必须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并且使他们想同我们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蚂蚁粉刷匠”中,师幼交流黑色水彩被水分解后的实验结果,教师逐一提问:你觉得弗雷德看到这样的墙壁会满意吗?为什么?黑色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操作后的讶异和惊喜得到宣泄,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墙壁五颜六色十分漂亮;有的认为弗雷德会满意,一定很开心;还有的觉得黑色很厉害,变出了蓝色、黄色、红色,把墙壁装点得很美。有个男孩站起来问:“黑色能变其他颜色,橙色能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接踵而来:黄色能变吗?绿色能变吗……我反问道:“大家猜猜哪些颜色能变出其它颜色?哪些不能?为什么?”幼儿作了猜测,说明理由后,我随即改变原教案中探索黄色和橙色的水分解实验,让幼儿自选颜色进行第二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以说,师幼间自然灵动的抛接球让幼儿一次次在更高的水平上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科学绘本教学活动是“阅读”与“探究”的双重奏。教学中我们只有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孩子,不断改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会让科学绘本教学更加优雅从容,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绘本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绘本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绘本
绘本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