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

2019-01-10韩倩倩

销售与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高职学校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摘 要]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为了实现多个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我国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日本同样也是一带一路的参与国之一,并且日本作为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之间的合作交往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一带一路”的建设为高职学校日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本文旨在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学校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一带一路;高职学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一带一路”,就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与有关国家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以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一带一路”对日语人才的新需求

自“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提出之后,我国便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如今,达成了多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事实上,“一带一路”的发展为日语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更广阔的未来,同时也向日语人才提出了新需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开放型人才。毋庸置疑,“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这就需要日语人才能够具备“走出去”的勇气和魄力,并且要敢于不断突破自我,要能大胆接受和追寻新事物、新思想。第二,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的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一带一路”的创建,需要日语人才能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创新思维,要敢于探索未知领域,能够开创新局面。第三,复合型人才。“一带一路”的开创,需要日语人才不仅具备专业方面的能力,还应该具备其他专业技能,由于当今社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所以只有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拥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变通。第四,务实型人才。“一带一路”所需要的日语人才并不单单是理论人才,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日语专业知识(即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还要务实肯干、踏实能干,要有实际处理问题、完成业务的能力。第五,合作型人才。“一带一路”是连接多国合作的一带一路,这就需要日语人才必须具备与他人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个人能力突出并不是最主要的,能够与他人合作互助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多为跨国合作,这就更需要日语人才能够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衔接……“一带一路”的建设确实为日语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但也对日语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带来了新的挑战,而高职学校对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究也应该围绕新的需求来展开。

二、当前高职学校日语人才培养的现状

新的时代背景已然出现,但是当前各高职学校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却无法满足“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就业机会充足但是众多日语专业学生依旧就业困难的问题。当前高职学校日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下:第一,教材方面。当前使用的教材大多已经沿用多年,但现在已经步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数据、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所以这样的教材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日语人才的培养。第二,教师方面。当前大部分的日语专业教师都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空有理论而缺少实践经验,极少涉猎其它专业、学科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第三,实践方面。当前大部分的高职学校都以理论教授为主,专注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开展日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造成了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保持着实践经验为零的问题。第四,知识领域方面。当前大部分的日语专业学生都只掌握了与日语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少涉及和接触其他的知识领域、学科理论。第五,文化氛围方面。在当前的日语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处于对应的文化氛围中,所以对日本本土的文化欠缺理解,容易在实际的书面和口语交流中出现误解。第六,评价体系方面。当前对日语专业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大多采取考试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客观、不全面[1]。

三、新背景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一)、校企合作,创建“双平台”

“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务实型的日语人才,这就需要日语专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日语实践,并积累实践经验。学校开展的理论课程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而企业恰好是进行实践的最佳平台,所以,学校可以引企入校,实现校企合作,为学生创建校内校外双平台。校内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指导与支持,并且为学生之后的实践奠定基础;校外平台则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实践机会,检验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心理素质,为学生之后的学习重心提供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展校企合作、创建双平台,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职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过渡、衔接,让学生有能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直面挑战与困难[2]。

(二)、校校联合,争取“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开放型人才的需求,高职学校在培养日语人才时,应该与日本本土的院校联合,为日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同时也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日本留学生的到来。进行短期的学术交流也好,派遣长期留学生也好,抑或是以出国旅游、冬夏令营等方式也好,高职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直接感受日本本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教学方式的机会,让学生处于日本的文化氛围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跨越文化的鸿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日本的风俗文化,形成更为标准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

(三)、双学位制,培养复合人才

当今社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如果只是掌握了单一的日语专业的知识,恐怕不足以应付实践时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所以,要想满足“一带一路”对日语人才的新需求,高职学校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不仅要重视日语专业课程的开展,还应该设置其他学科和专业的课程。高职学校可以设立双学位制,让学生在主修日语专业的同时,辅修第二专业,例如:国际贸易、市场管理、金融、法律、旅游、建筑等等,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在处理實际问题时,就能够灵活变通、机智应对[3]。

(四)、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一带一路”的建设就是为了谋求多国合作、共同发展,为了满足“一带一路”对合作型日语人才的需求,高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语言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某一主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4]。

(五)、教师学生一对多模式

所谓一对多模式,就是将学生分配、指派给教师,由一位教师带领多位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开展一对多模式,是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辅导,教师也更容易掌握学生的情况,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计划[5]。

(六)、建设专业师资队伍

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研队伍,为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将“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义,开展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日语教学,为社会输送高素質的应用型人才[6]。

“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新时期的日语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广阔的未来,但同时也提出了新需求,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高职学校应该不断探究和发展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星.“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03):124-128

[2]田静.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135

[3]黄旻婧.高职“对日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校企合作开发探索――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04):59-63

[4]杨维波.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平台 双导师”模式实践研究――以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实践为例[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1):124-125

[5]陈知武.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88-90

[6]张研.职业导向下多元立体化应用型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241-242

[作者单位]

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江苏 常州 213000

[作者简介]

韩倩倩,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国际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YBLX2019133)。

猜你喜欢

高职学校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职校数学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式探究
高职学校班主任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