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的路径—以山西省为例

2019-01-10田晓红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山西林业生态

田晓红

(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文水 032104)

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划入五位一体的总体规划之中。而山西绿色资源的缺乏无疑会成为社会小康建设的短板。山西是全国的能源中心,煤炭资源持续的供给全国发展,但是粗狂的开采模式不仅没有让老百姓生活幸福,反而使得山西在资源和环境上均造成了巨大的损耗。太行山、吕梁山等革命老区仍是连片特困地区中的重点地区。曾经的“千泉之省”、“华北水塔”的美誉难以再现。习近平主席在山西调研时也曾指出:不能忘记为了革命付出热血与生命的革命前辈,不能忘记他们在抗日战战争、新中国建设中的巨大付出,要走出一条山清水秀生态美好和脱贫攻坚群众致富的双赢之路,这也是新时代下赋予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1 山西省林业生态保护现状分析

山西处于黄河中游,海河的上游。太行山、吕梁山分布在山西的东西两处,中间有着大同、忻定、晋中、临汾、运城五大盆地。山西总面积15.6万km2,有11个地级市。山西有美好的过去: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水系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连年的战乱和过度的开采,山西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身的森林面积仅余36.73万hm2,森林覆盖率仅有2.4%。后经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勤劳智慧的山西人民的坚持不懈,山西的生态保护建设成效颇丰。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建设一个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山西省作为长远目标。大力实施通过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举措。全省万众一心,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进行绿化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实现了全省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等目标。严重的污染问题不断得到治理与解决,秀美山西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1.1 大面积造林,森林资源增长显著

新世纪以来,山西相继实施了保护天然森林资源、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一系列措施之下,本源治理得到了初步实现,同时风沙现象以及水土流失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从水利部门的数据来看,山西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已经减少约一亿吨。这是一个可喜的数据。

1.2 城乡绿化协同推进改善

近年来,山西大幅度进行通道绿化工程建设,基本上实现了沿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国省道上防护带的建设,绿化带和路网交相辉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丽景色。同时,乡村绿化也大幅度推进,每年2000个村落的绿化建设使得目前农村的生态保护产生了较大的改观。森林围城、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仅改善了环境,同时也使得民众享受到了环境建设的成果。

1.3 保护监控措施有力到位

近年来,山西省在大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障环境建设。全省投资两亿元进行了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极大的优化了监管效率。2007年实施了封山禁牧,对全省范围内的宝贵天然资源、稀缺湿地资源进行了有利的保护。

1.4 林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山西省注重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优化,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农林产业目前,山西省的林业产业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2 山西省林业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路径研究

2.1 林业生态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继续加大农村经济改革、调整发展方向是实现农村经济工作取得卓越成效的必要保证,也是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目标。目前山西一些贫困山村仍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这就造成了“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土地是农民的依靠,因此,针对农村生产方式农业结构的发展就是西部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能源优势,实现林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鼓励农民逐步使用天然气、沼气、太阳能能新型能源,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第二部就是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发家致富。林业建设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农村的经济发展重心不能依靠林木致富,而应当着力于非木材类诸如果实、菌类等环境友好型的产品的养殖与销售,促进林业附加值的产生。要制定宏观的、长远的经济发展制度,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大力扶持农副产品行业的发展,同时要不遗余力的保证林业生态保护的进行,促进市场经济利益的实现,从而可以反过来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产业价值。

2.2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制度的完善

政府针对相关保护制度以及强制制度的完善是林业生态保护长效机制长久运行的基本保障。目前,政府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法律法规还有很大完善的空间,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的鞭策之下,才能保障责任落实到实处,才能促进人们高效合法合规的进行林业生态保护机制的建设。此外,针对不同的林业环境应当“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合适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进行使得每一处的林业建设合理利用资源,有效发挥作用,对于其中的资源应当建立保护机制,设立保护区,全面进行保护,最大程度降低林业资源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2.3 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宣传力度

通过新闻、网络、广播等各种各样的媒体进行生态保护的宣传,唤醒每一个民众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民众在这方面的行为意识对于我国的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着重于此方面的提高。此外,相关部门应当全力研究林业生态保护长效制剂的创建,以及针对不同品种、环境下的保护措施的实施,加强在这方面物力、人力、财力等多方面资源的投入。只有实现硬件与软件完美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所有资源的价值,延长林木的寿命、改善其生长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真正的实现我国的林业生态保护,创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

2.4 加强林木种植的质量与数量

增大绿地覆盖率和保护措施对于我国生态林业保护来说举足轻重。首先,对于林木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扩大森林面积毫无疑问是首选措施。通过退耕还林、利用荒地等措施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应该构建起和我国社会实际的林业生态保护机制,向大众普及其重要性。同时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育林护林技术诸如培育、栽培等技术,要实现林木数量与质量的双向增长,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封山育林政策。要想实现生态保护的长效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循环机制,这同样是林业生态保护的有力措施。在该措施实施过程中,要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具体到每一个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明确奖罚标准,严格规章制度,让参与建设人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态保护意识,养成自身对林业保护的良好习惯。多种措施并行之下,保障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高效长久的进行。

3 小结

林业生态保护是很多基本原理和新兴技术的融合,涵盖了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建造设计、环境保护、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技能的整合之下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合理利用自然泛资源以及美好自然景观的塑造。林业生态保护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多学科、多理论的交叉融合的综合运用之下,期望实现林业生产结构的根本转变,使得林业经济发展和保证以林业为基础的各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发展齐头并进,产生良好的生态循环,实现生态保护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赢。

猜你喜欢

山西林业生态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生态养生”娱晚年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山西叹五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