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思考

2019-01-10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竹签九宫格辅导

康 黎

非常有幸,为期两个月的深圳福田“英国海培计划”让我得以走进英国小学数学的课堂,近距离观察到了他们课堂学习的样貌。学习过程中我有很多的收获与感悟,其中有两、三个课堂活动细节带给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很深的思考。

一、英国的九宫格游戏

九宫格游戏,数学教师都很熟悉,一年级开始我们就会教学生如何玩,怎么能玩出速度,其中的方法策略自是不用说,相关部门更是年年都有这方面的比赛,可谓十分受关注。记得有一期“最强大脑”还专门做了九宫格(数独)的比赛节目。恰巧,这次我在英国的小学数学课堂里也见识到了他们玩九宫格。这是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我进去的时候教室里非常安静,四组学生,两位教师,教师上课的内容是口算乘法和除法,让我们来看看教师带着学生做的游戏:每位学生手里都有一块小黑板,学生在自己的小黑板上画上了九宫格,然后在九个格子里面分别任意填写了一个两位数以内的数字,这就是游戏前的准备工作。游戏开始了,教师随机说出一道口算除法或乘法的题目,学生口算出结果,如果计算结果刚好和自己九宫格里事先写好的数字相同,就可以从九宫格里把数字去掉,如此循环,游戏结束后看学生的格子里剩的数字是多或少。学生玩得很开心,也很投入,随着游戏的推进,口算的速度似乎也越来越快。

思考一:教学活动为什么而设计?

我们在九宫格赛事中常关注输赢,这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毕竟是博弈的金字塔,受到刺激的塔尖上的人占了少数,因为输赢的压力也导致更多学生可能过程中并不愉悦。而我在英国课堂上看到的九宫格游戏中,如果教师出题的结果刚好与自己先写好的数字相同的话,学生都如同中奖一般高兴,整个游戏他们注意力非常集中,每位学生都想通过口算来验证自己是否提前预知了结果,他们全身心投入,只是与自己较劲,没有任何的压力。这样的游戏,没有对比、没有优劣,却真正能让每位学生都投入其中,很值得我们思考。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游戏的目标设定到底是基于功利的刺激还是学生内在的需求和对学生发自内心尊重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课堂上运用的很多经典活动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再重新设计一次,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精彩。

二、教师手里的竹签桶和红色警告牌

英国的教室里没有讲台,班级里学生座位前排的一块空地是属于教师的讲课空间。上课时,教师走进教室,在第一排学生的课桌上放了一个小圆筒,里面有好多个薄薄的竹签,在圆筒的旁边还放了一个红色牌子。经观察,我发现每个竹签上都写着一个学生的名字,上课的时候,教师想要提问了就从这个圆筒里抽出一支竹签,中签的学生就是要回答问题的人,尤其是要做学习游戏需要配合的时候,教师也会从里面抽取一个或者几个竹签。而在课堂练习的环节,教师会把抽过的竹签放到筒外面,很明显,教师想在练习反馈环节给其他学生表达的机会。那个红色的牌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发现,教师有时会把红色的牌子无声地放到某位学生的桌子上,那位学生便会马上调整自己的听课状态,如果这位学生持续一段时间表现好,教师又会无声的把红牌子拿走。这个牌子是用来提醒或者警告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用的,课堂上批评与提醒就这样在无声中完成了。

思考二:怎样的课堂管理更智慧?

小小的竹签筒里藏着公平与智慧。课堂回答问题每位学生都该有机会,但问题有限,这小小竹签筒让学生看到了什么是公平,抽签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拥有了被提问的可能性,试想,当学生知道这节课随时可能被教师抽中回答问题,他们能不尽力地集中精力听课吗?

红色的警告牌就更具智慧了。教师发现学生上课没有认真的听课,不会停下来批评,而是用红色牌子提醒,教师觉得学生已经调整好了,就会把红色的警告牌拿走,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听课,教育于无声中完成。其实,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犯错或者走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教师有时候没有必要小题大做,课上课下批评教育,我们自认为是尽了管理的责任,但学生对这样的教育真的理解和接受吗?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教育管理的智慧更多的源自对学生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如果每项课堂管理措施在实施前教师能多问问自己:我了解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尊重,我面对的学生年龄特点是什么,可能管理的智慧含量就会高一些。

三、不会做题却不抄袭

在英国课堂上,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当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却不会抄袭。一位教师出了题目让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中一个小女孩不会做,她在小黑板上不断修改尝试,但还是不会做,她的同桌会做,也做对了,虽然她们两个离得很近,但这个小女孩却始终都没有去抄或者去偷看同学的答案。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小女孩可能会悄悄问问同桌怎么做或者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写的。后来我了解到,有两个原因让每位学生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第一,课堂上,教师只会用红色的警告牌警告听课不认真的学生,却完全不会批评题目不会做或做错的学生,如果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也不会当场纠正,而是让做法正确的学生给大家进行讲解或者是教师带领着学生一起正确的解一遍题。第二,不会做的学生会有专门的教师和助教给予辅导,这就好比是我们这里的教师给学生课后补差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看到英国的辅导老师和助教老师脸上的表情总是很平和,没有愤怒,没有抱怨,没有恨铁不成钢,也没有语气上的变化,就是很自然的讲解。在学校的走廊里,我们会经常看到教师在角落里给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当我们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辅导老师和被辅导的学生也会很自信、自然地与我们打招呼,没有让我们感受到那是在给一个后进生补课。

思考三:教师该如何面对需要帮助的学生?

给学生补课是中国教师最常做的事情,我们很多教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后进生单独辅导,但很多时候教师做着无私付出的事情,学生的感受却是不同的。比如:在补差过程中,我们教师似乎更多地是为了不让学生拉低班级整体成绩,这是教师的压力所在,毕竟所有教师都希望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绩是好的,但这也导致了辅导教师在辅导态度上不是一种自然交流的状态,学生感受到的也不会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帮扶,自是有些压力的。而在英国,教师没有这样的压力,他们承认学生之间是有某个方面的差异的,同时也给每位学生建立独立的评价档案,对学生的评价等级分得非常细致:A+、A、B、C、D、E、F、U,每个等级的评价指标也非常明确,所以即使辅导后学生仍然不会做,教师也不会生气,而是客观真实地在学生的档案中记录下评价等级。由此我不禁想,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工作,不管学生的成绩是否优异都有得到帮扶的权利,要真正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首先要真诚、真实,不能带功利之心,要有平和心态,这样才能让受帮助的学生觉得自然。其次我们也要在评价上做到客观,要正确面对差异,顺势而为,不强求。英国学校对学生细致、科学的等级评价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处理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了解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还能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佳的发展。

栏目介绍

【教学策略】透视教学现象,探寻教学方法,求索教学规律。

【名师课堂】展示经典课例,领略名家风采;推介成功教例,凸显不同风格。

【教案精选】突出自身教学特点,融合课程理念,让读者有所得,有所思。

【课堂再现】紧扣课标理念,注重实践过程,强调可操作性。

【磨课手记】典型课例的教学反思,一课多教的案例剖析。

【感悟名师】感悟名师教学的精彩设计,领悟课标理念的灵活体现。

【教例反思】探究教学设计的成败得失,反省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

【教学一得】教研活动中形成的点滴心得或随笔。

猜你喜欢

竹签九宫格辅导
竹签,算筹
成语九宫格
九宫格图示法之分数除法算理探究
会“动”的竹签
挣扎(外一首)
竹签陀螺站起来
数独:九宫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